第二章 简介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3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简介人物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16
页码: 1017—1032
摘要: 本章简介人物主要描述了党政领导、进英模人物、民族宗教界人物及回国藏胞等人物介绍。
关键词: 简介人物 人物传略

内容

第一节党政领导
  马负图(1914〜),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革命,1952年7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建立时任工委书记兼工作组组长。经过筹备于翌年3月率领一行15人,进入甘南藏区最偏远的黄河第一湾曲部地区,开展党赋予的各项工作,成功的组织成立了政协玛曲委员会并兼任主席。1955年6月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玛曲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县长,宣布了玛曲县的正式成立。玛曲县成立以后,担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同时兼任政协主席、人武部政委,与其他领导一道领导全县人民,恢复生产、建立家园,使一度滞顿的玛曲畜牧业迅速得到恢复,牲畜存栏数一度从1949年的24.08万头 (只匹),增加到1957年底的38.83万头(只、匹)。同时,他还深入各部落,调解与四川、青海邻近地区的草场纠纷等等。1958年2月后,玛曲地区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恶化,武装叛乱的空气日趋紧张,到5月底,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被围困在卓格尼玛滩数间低矮的土房中,仅靠一部电台与外界联系。在此情况下,他率领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坚持工作,始终没有离开玛曲一步,使上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始终掌握着玛曲境内的动向。同年6月〜8月平叛结束后,迅速组织8个武装工作队,深入县境8个部落,建立玛曲地区的基层政权组织,为玛曲县的各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1月碌曲、玛曲两县合并后,任中共洮江县委书记。1962年1月两县分设后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后调甘南州、兰州劳改局工作,现退休在兰。
  丁炳林 (1932年〜),陕西富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1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0年7月调离玛曲。
  扎西(1933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6年4月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月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82年2月兼任中共玛曲县委常委职务,1993年1月退居二线任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1994年退休。
  佴占海(1933年〜),藏族,甘肃卓尼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6月代理玛曲县县长,同年4月代理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1月正式任命为县长,12月正式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68年1月被造反派非法夺权,不久调离玛曲。
  张德荣(1933年〜),甘肃正宁人。194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1月任玛曲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70年3月任政委。1971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4年9月离任继续担任县人民武装部政委,1978年8月调离玛曲。
  王德友(1934年〜),陕西大力人。中共党员。1964年7月任玛曲县人武部副部长,1966年4月任政委,同年5月任部长。1968年4月兼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6月不再担任县人武部部长一职。1971年6月调离玛曲。
  阿老(1935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59年参加革命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群强(木西合)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阿万仓公社党委书记、中共玛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文教局局长等职。1990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1月任主任,1996年2月退休。
  义西(1937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曼日玛乡尕加大队党支部书记。1968年4月以牧民身份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直到1971年6月止。196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1年8月参加工作,任中共玛曲县委常委,甘南州革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委员。1979年11月又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1月任政协玛曲县副主席,1998年1月辞去副主席职务任常委至今。
  旦正甲(1938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9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年2月兼任玛曲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1980年7月调离玛曲。
  罗赛(1942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64年参加工作,1980年任县财政局副局长,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9月任甘南州审计局副局长,1988年8月任甘南州审计局局长。1990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同时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1993年4月调任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局长。1998年5月任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副主席至今。
  德合拉(1942年〜),藏族,又名肖永昌,甘肃夏河县人。1962年参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9月代理玛曲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5年1月任检察长。1989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査委员会书记。1992年12月任玛曲县政协主席至今。尕尔英(1944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共党员。1980年9月后任阿万仓乡乡长、县乡镇局局长等职。1989年7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6年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年6月调任甘南州矿产管理局局长至今。
  桑旦(1945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64年参加工作,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1984年兼任政协玛曲县主席之职,1985年7月调离玛曲。
  杨发荣(1946年〜),藏族,甘肃迭部县人。1964年10月参加工作,196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1年1月专任县委副书记。1987年3月改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年1月调离玛曲。
  尕考(1946年〜),又名尕藏索南,藏族,甘肃碌曲县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4月参加工作。1980年4月任碌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1993年4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同年7月10日兼任玛曲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1994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1997年1月调离玛曲。
  尕考(1951年〜),藏族,玛曲县木西合乡人。1975年参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群强公社(木西合乡)管理委员会主任,阿万仓乡政府乡长、中共阿万仓乡党委书记等职。1989年12月任玛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1月任人大常委会主任至今。
  贡保甲(1954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78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任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7月兼任政协玛曲县主席。1992年10月调离玛曲,先后任甘南州副州长、州长至今。
  恒考(1955年5月〜),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大专文化。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协会会士,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基金会理事,甘南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后历任欧拉乡武装部长、欧拉乡政府乡长、县文教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93年任甘南藏族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1998年4月任甘南州外贸局局长。与此同时,他从1985年业余拿起照相机摄影,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仅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余幅(组)。其中,部分作品在国际、国内及省级比赛中获奖。1997年花费十年心血的摄影集《安多风情》,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该部影集在中国作协《文艺报》举办的“1997年文化艺术人才创作研讨会”中,荣获大赛一等奖,并在第七届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奖中,荣获二等奖。其个人辞条被收录入《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中国摄影家全集》等大型名录辞典;其撰写的论文《试谈牧区学校的学制问题》,亦被收入《中国教育管理精选》一书。
  达茂(1956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专文化。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玛曲县文工队队长、县工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93年4月调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工商局副局长,1997年12月任局长至今。
  扎西(1956年12月〜),藏族,甘肃夏河县人。大学文化。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兼编委办主任,1993年9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1997年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兼任县志编委会主任至今。
  马建华(1957年1月〜),藏族,甘肃舟曲县人。大学文化。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1991年4月任中共夏河县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局长兼编制委员会主任。1998年7月辞去兼职,同年9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兼任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至今。
  旦智塔(1957年10月〜),又名江乾•丹智达,藏族,甘肃卓尼县人。大专文化。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副局长,1988年9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1992年10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93年7月兼任县志编委会主任,1998年4月当选为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调离玛曲。
  才智(1966年10月〜),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大专文化。1979年12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玛曲县委副书记、县畜牧局副局长、中共玛曲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文教局局长等职。1994年任共青团甘南州委副书记,1997年9月任书记至今。
  第二节先进英模人物
  曼巴曼周(1925年〜),又名完玛昂吉,藏族,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藏医主治医师。1938年在青海河南蒙旗拜师学习藏医,1942年开始在青海与玛曲境内行医,累计治愈200余名狂犬病患者,并在实践中经过研究,成功地配制了治疗狂犬病和狼咬伤疾病的新配藏药。1980年被甘南州卫生系统中级职称评委会评为藏医师,分配玛曲县欧拉乡卫生院工作。1984年调入县藏医院后,经过潜心研究,使藏医药在骨髓炎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经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5%以上,因此,1987年获得甘肃省卫生厅的表彰及荣誉证书。
  尕藏成来(1928〜),藏族,甘肃夏河县人。系曼日玛夏休寺董仓活佛。由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认定为第四世董仓活佛,后入拉卜楞寺,拜麦西•吉美和佐盖•却交等为师,学完百部经论后,奉嘉木样谕示出任四川省阿坝若尔盖寺赤哇。六十年代初,遵照第三世夏休仓的遗嘱主持夏休寺院。1979年被县文教局和曼日玛公社聘为曼日玛小学教师,翌年聘请为名誉校长,在牧区适龄儿童入学和巩固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藏族地区办学,发展民族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使曼日玛学校成为牧区民族教育的典范。1981年1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至今。不久,担任甘南州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委员等职。1982年4月夏休寺院开放后,他将寺院原址让给学校,遵照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谕示,将寺址迁到格丹隆哇沟,主持修建经堂,马头明王佛殿、犀甲护法殿、嘛呢经轮房、佛塔等。1985年新建夏休寺曼巴扎仓,第十世班禅赐书“索日仁钦延盼林(医学珍宝利他洲)”。1986年被评为甘南州优秀教师。1988年7月参加国家教委主办的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的代表专程赴曼日玛小学考察,同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不久,担任拉卜楞寺举多扎仓(续部上院)赤哇和欧拉年图寺赤哇等。
  罗卜藏(1930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藏医副主任医师。1940年在齐哈玛寺院为僧,并学习藏医理论。1960年在齐哈玛乡当赤脚医生,一直到1980年参加工作止。1981年1月起担任政协玛曲县常委。1984年玛曲县藏医院成立后,从齐哈玛卫生院调任副院长,具体主持负责县藏医院的工作。不久被聘为藏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为玛曲县藏医事业的承前启后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受到广大牧民群众和同行们的尊敬。1985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三十年以上,为发展中药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1988年起担任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常委至今。
  旦增(1936年〜),藏族,青海循化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9月在夏河县参加工作。1959年3月来玛曲工作。1985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饮食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1987年6月任经理。1988年11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9月甘肃省商业厅授予“全省商业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然布吉(1937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牧民。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中共尼玛乡贡玛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担任尼玛乡最贫困的萨合村党支部书记,经过19年的艰苦努力,使大小牲畜不上千头的穷村,到1990年底牲畜存栏达到7000余头(只、匹),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为此,1986年后,先后被省、州、县作为优秀基层党支部表彰,1988年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书记”称号。
  豆格吉(1937年〜),女,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在玛曲县人民医院被选为甘南州医务工作者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孙遵光(1937年〜),甘肃兰州人。大学文化。放射科副主任医师。1961年分配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1966年12月任副院长,1979年7月任院长。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撰写《急性小肠梗阻x线症等临床手术所见的分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例报告》、《急腹症x线诊断等外科手术所见的讨论》等论文。1985年被评为全县民族团结模范。
  索南木(1938年〜),蒙古族,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1955年迁居尼玛乡贡玛村。大专文化。兽医师。1959年参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县科学管理局局长、中共尼玛乡党委书记、县科委主任、中共河曲马场党委书记、玛曲县政协副主席、专职常委等职。1973年由于在牧区建立三级兽医网和整理、研究、应用藏兽医理论以及中西兽医结合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因此,1977年10月被推选出席全国藏兽医经验交流大会,并宣读撰写的论文《藏兽医理论浅谈》,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高度赞扬,会后被推荐为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全国科协第二届委员。1982年被当选为甘肃省科协二届、三届委员,甘南州科协一届常委。1983年7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6年1月因在太阳能推广方面的成绩,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获全省厂矿科协先进个人二等奖,同年12月与人合作研究的 《玛曲地区家畜肝片吸虫病研究课题》获得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石善英(1938年〜),甘肃永靖县人。中专文化。小教高级职称。中共党员。1961年8月来玛曲县任教,历任齐哈玛小学、曼日玛小学、县城关小学校长、中共玛曲县城关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藏族小学党支部书记等职。因他躬耕教学,勤奋工作,多次受到州、县的表彰。198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班主任,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1985年一篇经验性论文发表在《全国优秀班主任》一书。
  王光碧(1938年〜),甘肃临夏市人。中专文化。小教高级职称。1960年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城关小学革委会副主任,欧拉、阿万仓小学校长,中共玛曲县藏族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国相(1938年〜),甘肃永昌县人。大学文化。畜牧兽医师。1963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畜牧局副局长,县畜牧兽医站站长,中共玛曲县委畜牧工作部副部长、部长,中共玛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草原站站长等职。1980年与人合作完成“玛曲地区家畜肝片吸虫病研究课题”, 因此,1983年7月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8年以上课题获甘南州首届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志一(1938年〜),甘肃甘谷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内科副主任医师。1963年来玛曲县采日玛卫生所工作,1979年调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因他兢兢业业,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1983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同时,他在工作之余,发表《排尿性晕厥——附三例病案》、《浅谈遗传病——附三例报告》等论文,受到同行的好评。
  阮亚寿(1939年〜),福建厦门市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渔业捕捞工程师。1959年志愿来玛曲县,1962年调玛曲渔场工作。1975年在他的提议下,玛曲渔场作出试养世界名贵鱼种一一 “虹鳟鱼”的计划,1979年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繁殖成功。因此,1983年7月出席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获得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及甘肃省民委、省劳动人事局、省科协的表彰。1985年虹鳟鱼养殖正式经过省级鉴定和验收,开始向市场提供商品鱼。198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5月被评选为甘肃省劳动模范,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及荣誉证书。
  尕藏久美(1940年〜),藏族,为夏河拉卜楞寺八大堪布之一,齐哈玛寺第五世哲贡巴活佛,青海久治县人。1944〜1959年在夏河拉卜楞寺院学经,1960〜1963年在青海民院上学。1980年被聘为齐哈玛小学名誉校长,在适龄儿童入学和巩固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81年1月起任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1988年11月获小教高级职称。1990年1月当选为政协玛曲县副主席至今。
  塔义 (1940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欧拉公社副主任、中共欧拉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主任、中共欧拉公社党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政治法律科、民族事务科科长、县区划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称号。
  徐振芳(1940年〜),满族,吉林省永吉县人。中专文化。水电工程师。1959年参加工作,1962年1月分配玛曲,1971年调县水电局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负责承担哇尔玛大队小水电站、阿万仓电站、采日玛电站、县哇尔玛电站和架设阿万仓、木西合、欧拉水电站至所在乡政府和附近居民点,县城至忠格山电视差转台农用电线路的勘测、设计、施工、质量鉴定等主要技术工作,架设农电线路40余公里,基本解决了县城及乡村57%的工业用电和照明用电,并负责设计修建卓格尼玛人畜饮水工程、阿万仓贡赛尔、欧拉克庆且迈沟、哇尔玛大队试验等12处人畜饮水工程,铺设管道80余公里,解决了近万人吃水和20余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改善干旱草场11.92万亩。因此,多次受到州、县水电部门的表彰。1983年7月获得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4年10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王东元(1940年〜),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兽医师。1968年在国营甘南州西柯河羊场担任兽医工作,1985年5月任县兽医站站长,前后有《羔羊百肌病的防治》、《采用电针麻醉进行牦牛培植天然牛黄胆囊切开术的临床观察》、《牦牛犊暴发牛出败的报告》、《牦牛群大肠杆菌病的一次暴发流行》、《“750”防治绵羊螨病的效果及其毒性的试验》、《“750”驱杀绵羊虱蝇效果的试验》、《氟乙酰胺牛狗中毒调査报告》、《国营甘南西柯河羊场绵羊内寄生虫季节动态调査报告》、《“倍硫磷”驱杀牛皮蝇蛆病试验》等9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牦牛》、《中国兽医》、《甘肃畜牧兽医》、《玛曲县牧业区划》等科研杂志上,并在县境部分成果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因此,1990年3月受到甘肃省畜牧厅的表彰。
  向前布(1941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1960年7月参加工作后,一直担任乡邮员,跑遍除木西合乡外的其它7个乡和有关乡场,前后达30余年,风雨无阻,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玛曲县的乡邮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此,198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
  杨喜德(1941年〜),甘肃临潭县人。中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1966年分配阿万仓乡小学任教,历任该校教导主任、校长,县城关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被评为甘南州优秀教师,1985年参加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优秀小学校长暑假培训班”。198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园丁奖”。
  仲考(1942年〜),女,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共党员。1964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岀席了会议,1966年11月任尼玛乡人民委员会副乡长,1968年4月乡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继续担任副主任,1984年调县幼儿园任院长至今。
  次知木(1942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教一级职称。1952年在夏河拉卜楞寺院为僧,1958年返回尼玛当牧民。1979年参加工作,具体从事藏文教学。任教期间,使县藏族中学第一、二届毕业生在全国统考中,藏语文单科成绩及格率达100%。因此,1983年获得全县优秀教师奖,1985年获得甘肃省藏语文教学工作突出特别奖,1986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989年当选为 “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事略被收入《甘南州优秀人物》和 《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名人词典》。
  肖西海(1942年〜),河南省偃师市人。大学文化。兽医师。1968年12月来玛曲工作,先后在欧拉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基层畜牧兽医站担任兽医、站长等职。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有《藏族民间兽医瘤骨穿刺技术》、《牦牛牛犊副伤寒与硒缺乏症合并流行的调査》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兽医》上发表,并引起国内兽医学界的强烈反响。之后他在甘肃省畜牧厅和甘肃省农业大学的协助下,勇敢地承担了困扰兽医界多年的马水肿病和消瘠病的科研攻关课题。为此,1982年光荣地出席了甘肃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获得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88年当选为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在玛曲曼日玛乡的换届中,他虽没有被列入候选人,但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当选为副乡长,牧民群众说:“我们信得过的就是他”。不久,他提出辞呈,专心去搞课题研究。
  孙延安(1942年〜),甘肃榆中县人。1967年7月甘肃省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毕业后,分配玛曲县尼玛公社兽医站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木西合公社副主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畜牧兽医站站长,中共玛曲县委畜牧部副部长,县区划边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县第三届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1979年、1981年、1983年先后三次主持进行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1985年主持完成“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与区划”课题,1987年主持进行“玛曲县名、优、特、稀产品资源的调查”课题,其成果已编入《甘肃省名优特稀产品资源汇编》一书。1988年5月撰写的“玛曲县经济发展概况” 一文,已载入《中国市、县经济发展概况》第三卷,同年“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与区划”成果荣获甘南州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该成果又获甘肃省农业资源调査与区划成果二等奖,为此,1990年被甘肃省授予 “甘肃省农业资源调査与区划先进工作者”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东知布(1943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畜牧兽医师。1958年入西北民院学习,1961年分配到欧拉乡兽医站工作,曾多次受到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先后4次被甘南州畜牧局评为“家畜医病防治先进工作者”或“先进个人”,1988年4月被甘南州评为“防治五号病先进个人,”1989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玛曲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其事迹多次被《甘南报》、《甘南藏文报》报道。
  尕尔秋(1944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9年在川西新叛即“红城叛乱”中,多次孤身前去侦察,及时地为平叛部队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同时作为向导,与甘南州骑兵部队一起,前后参加大小战斗60余次,为平叛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1971年5月平叛结束后,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甘南州军区为其记三等功一次,并参加了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甘南州军分区召开的“三代会”。不久,调任齐哈玛乡武装干部,1978年9月调采日玛乡生产干事,在牧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中,曾两次获得 “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对越反击自卫战开始后,多次向有关组织提出请战申请。1983年调任三玛派出所任所长后,前后破获100多起经济偷盗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万多元。1986年重新调采日玛担任生产干事工作,1990年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在采日玛乡乃日玛村寺院前的柳树林中发现一枚英制炮弹,并及时向甘南州军分区等有关部门作了反映,为牧民群众解除了隐患。
  王万青(1944年〜),浙江定海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外科主治医师。1969年7月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自愿来到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工作,并与当地牧民结婚。同时在他的主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阿万仓乡建立门诊病历,完善工作制度,改变服务态度,成为玛曲县第一流的乡级卫生院。前后共发表《使用粗皮质激素控制高热必须慎重》、《阿万仓乡牧民发病情况分析》、《阿万仓布病普査及防治报告》、《玛曲高原新生儿肺炎氧气治疗的重要性》、《15例胆囊炎胆石症病例X线和B超线扩查之比较》、《阿万仓乡传染病防治情况分析》、《玛曲性病情况分析》、《玛曲县医院十年外科住院病例分析》等论文,为此,1984年荣获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被中共甘肃省委地方病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到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接见。不久,担任甘南州第八届政协委员、县防疫站副站长、站长、政协玛曲县常委等职。1990年11月,县人民政府免去县防疫站站长一职。
  塔尔玛(1946年6月〜),又名塔尔玛仓•嘎桑庆饶坚措,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高级中学教师。1951年被夏河拉卜楞寺院认定为第五世塔尔玛仓活佛。1958年民主改革中被选到西北民族学院预科学习四年,1962年返回重新开放的拉卜楞寺继续僧人生涯。1963年春夏河拉卜楞寺院关闭时迁送到夏河县九甲乡务农。1980年在夏河拉卜楞藏族小学参加工作,先后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赴西北民院进修。1988年获得甘肃省“园丁三等奖”。1989年后历任第二届全国藏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七、八届委员,政协甘南州第十届委员、夏河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夏河县第十四届副主席等职。同时,获得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南州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称号等。
  嘉洋(1946年〜),藏族,又名华熙•嘉洋智赞,玛曲县欧拉乡人。1966年西北民族学院中专班毕业后,回乡任民办教师、赤脚医生。1973年单独编写供青壮年扫盲用的藏汉对照《牧民识字课本》,受到了全县上下的好评,印数多达1万册。其中有相当部分被推广到甘南州的其它牧区县,有力地支援了那里的牧民扫盲运动。1975年任玛曲县中学藏文师范班代课教师,1977年开始用藏文进行传记、报告文学、小说、游记等形式的文学创作,前后发表作品30余篇。1979年任县文教局副局长,1980年7月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1月改任副县长。1983年10月任玛曲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藏文中篇小说《物极必反》,在成都召开的五省区藏族文学座谈会上获一等奖。1987年短篇小说《不灰心的牧女》,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1990年以上两篇分别选入藏族当代小说专集《绊马之行》和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百花集》。同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管县志工作。后任甘南州文联副主席、政协玛曲县副主席等职。
  热布吉(1946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6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尼玛乡小学校长,1984年任尼玛乡副乡长,同年获得中共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授予的“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获得甘南州人民政府授予“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华尔贡(1948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外科主治医师。1970年西北民院医务科毕业后分配玛曲县采日玛卫生院工作,1974年后历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县政协委员等职。他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酷爱藏族弹唱艺术,在70年代初参加甘南州文艺汇演和甘肃省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并在长期深入牧民畜群点帐圈行医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大量的民族艺术,加以不断地完善升华,使藏族古老的弹唱艺术喷发出新的活力。1981年在甘南州文代会上获创作一等奖,演唱二等奖。之后,他自己创作并演唱的民族弹唱歌曲,相继在甘南州广播电台、中央驻拉萨国际广播电台,甘、青、川、云南、内蒙等广播电台播放,在全国藏区引起轰动。不久,他公开发行的两盘磁带《华尔贡弹唱专辑》和四盘以他为主的藏语民间弹唱磁带,风靡藏区,一度流传到印度、泥泊尔、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受到海外藏族侨胞的喜爱。同时培养出德白等一批优秀弹唱人才,很大程度上推动发展了甘、青、川藏区的民族弹唱艺术。
  李玉清(1950年〜),甘肃陇西县人。高中文化。玛曲县畜牧草原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甘南州气象学会理事。1970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撰写的论文《玛曲县牧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第一次为玛曲提供了详实的气候资料,为此,获得甘南州首届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7年获得“甘肃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完尕(1951年〜),藏族,甘肃碌曲县人。1972年入伍,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警玛曲县中队班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政治指导员,由于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其事迹先后被《人民警察报》、《甘肃日报》、《甘肃公安》、武警总部《政工通讯》、成都军区《基层之友》以及 《甘南报》、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登播。先后5次被武警甘南支队,3次被武警甘肃省总队树立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还是政协玛曲县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1987年当选为玛曲县第十三届人代会代表,同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88年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12月被武警总部树立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仁青草(1953年11月〜),女,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大学文化。1975年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甘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勤勤恳恳地为广大妇女患者解除病痛,受到病人和家属及领导的称赞。因此,1980年被提任为甘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不久被提任为主任职务。1982年5月后多次被评为全州 “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为八、九、十届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甘南州计划生育委员会理事,甘南州医药卫生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委员。1988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一 “22例异位妊娠中10例误诊的分析”,发表在《甘肃科技》杂志。后被提任为甘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撰写出“输卵管复通术的术式改进”论文,发表在《甘南医药》杂志。接着由她主持在甘南州人民医院首例完成“阴道成形胎膜及自体皮板移植替代阴道粘膜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均获成功。为此,同年被邀请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高原妇产科高级研修班”,受到同行的肯定。不久,获得“甘南州十大女杰”称号,以及国家民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贡老(1955〜),藏族,甘肃夏河人。中共党员。藏族作家。1978年西北民院少语系藏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玛曲,分别在采日玛小学、县藏族中学任教,并在业余进行藏语文学创作,先后在《西藏文艺》、《青海群众艺术》、《中国西藏》、《西北民族学报》、《青海藏文报》、《青海法制报》、《雪域文化》、《西藏艺术研究》、《达赛尔》、《贡嘎山》、《山南文艺》、《新草地》等报刊表小说、散文、诗歌50余篇,其中小说《黄河边上的小鸟》,获五省区文学三等奖,并选入全国藏区六所高等院校通编教材《当代藏族文选》第二册中,小说《草原的雏鹰》、《伤心的婚事》、《赛钦草原上的风波》、《难忘考试》等分别选入北京民族出版社编选的《百花集》第一、二、三册专辑中,长诗《今日牧区》选入青海民族出版社选编的藏族当代文学丛书《春雷》专辑中,散文《拉萨漫记》、《香浪节的日子里》、《智华老人的故事》等三篇选入《藏族当代散文辑》中,另三篇散文《九寨沟风光》、《插箭的日子里》、《思念故土》等选入藏族当代文学丛书中,翻译的剧本《长碑》被选入《南来的风》一书中。
  罗永红(1955〜),又名洛桑才旦,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专文化。全省优秀运动员,全州最佳教练员,国家二级田径教练,二级篮球裁判。先后在阿万仓公社、县体委工作。1978年代表玛曲县参加全州中长跑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二名、10000米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州优秀运动员称号。同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在临泽举行的全省中长跑运动会,获5000米第九名,10000米第七名,打破该两项甘南州纪录,被甘肃省体委评为全省优秀运动员。1980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天水举行的中长跑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五名、10000米第四名的成绩,刷新由他自己创造的甘南州两项纪录。同年代表玛曲县参加在临潭举行的全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夺得3000米、5000米、10000米三项第一,并打破3000米甘南州纪录,被评为全州最佳运动员。由于他所带的青少年代表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评为全州优秀教练员。1981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张掖地区举行的全省田径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五名、10000米第三名,再次刷新甘南州该两项纪录。1982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在临夏举行的“临夏、甘南州中长跑邀请赛”上,获得3000米、5000米、10000米三项第一名,年底被评为甘南州最佳运动员和教练员。1983年8月,他带领玛曲县少年田径队参加卓尼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参加的14名队员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因此,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玛曲县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队,他再次被评为全州最佳教练员。同年由于触犯刑律,被判刑,后刑满释放,在尼玛乡贡玛村放牧。
  宁小平(1956年〜),甘肃临夏市人。高中文化。1974年在玛曲县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主编完成《中国共产党玛曲县组织史资料》一书。之后,相继在1989年6月、1990年分别在《甘肃省情》第二部,《甘南州党史资料》第三辑上发表《甘肃省情•玛曲县》稿、《玛曲县成立概况》等史学文章。
  仙桃(1956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高中文化。1973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获得“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4年获全州文艺调演三等奖,1988年第一批获得三级演奏员职称。
  沈凤英(1957年〜),女,甘肃环县人。高中文化。1976年在玛曲县参加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获得“甘南州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获得“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被当选为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委员,同年再次获得“甘南州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获得“全省优秀妇联干部”称号等。
  道吉坚赞(1961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青年作家1982年分配玛曲县工作,先后在中共玛曲县委宣传部、中共玛曲县委党校任职。业余发表小说多篇,其中小说《小镇轶事》,被《小说月报》转载,引起省内外文坛的注目。
  拉毛道恒 (1962年〜),女,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83年被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后在尼玛乡工作至今。
  才让扎西(1962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后任木西合乡副乡长、中共阿万仓乡党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在全国“五四”奖章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五四'奖章”。
  勒格甲(1963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青年歌手。1984年在县文工队参加工作,同年获甘南州电台优秀节目奖。1985年获甘南州广播电台二等奖。1986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声乐《阿香姥姥》词曲获创作一等奖,演唱三等奖。1987年该词曲在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分获创作、演唱一等奖。1989年在全省少数民族专业文艺调演中用龙头琴弹唱的《阿克班玛》获优秀节目奖等。道锐(1967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专文化。1985年、1986年、1987年在甘南民校上学期间,分别获得甘南州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1988年与甘肃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东杰春巴》、《啊,雪山》两盘藏语磁带。1989年又与甘肃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藏语歌带《圣地拉萨》;同时与中国民族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曲桑卓玛》、《转过拉》两盘藏语歌带,成为藏区著名的青年歌手。
  徳白(1968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著名青年弹唱歌手。1986年被县文化馆吸收工作,同年与人合作灌制发行《雪山情》、《格桑拉姆》、《才让措姆》、《妙音欢歌》、《心声》、《小百灵》、《奔仓翁毛》、《藏语文之歌》、《羚羊情》、《优美的弹唱》、《帮锦梅朵》(1〜3集),《最新龙头琴的弹唱》、《母羊悲歌》等15盘弹唱磁带,同时灌制3盘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磁带,深受全国藏区人民的欢迎。1987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长风杯甘肃民歌广播邀请赛》上,获得业余组“银波”奖,并在1988年10月,共青团甘南州委、甘南州青年联合会、甘南报社联合举办的《青春之声》歌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第三节民族宗教界人物及回国藏胞
  饶巴加木措(1914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尕加村人。和尚。回国藏胞。1953年前去西藏朝拜,不久前往印度。1985年回国,在曼日玛参智合寺院定居。
  希热布(1924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回国藏胞。1958年前往印度,1982年携两女回归祖国,在欧拉乡定居。其两女均被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一女为县藏医院干部,一女在县藏族小学任教。
  第四世多知钦•久美图旦成来(1927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人,系阿万仓娘玛寺活佛。自幼拜多人为师,学业丰硕,在他主持寺院期间,对娘玛寺教务进行大加整顿,因此,吸引了四川、康区的加来多吉、亚龙丹贝尼玛、智昂•多吉扎德、益青玛德、西热知华、俄昂旦增等宁玛派喇嘛贤哲前来娘玛寺传经授法。50年代初期前往西藏朝拜,不久去印度、美国至今。
  郭哇老者(1927年〜),真名叫尕尔藏加木措,藏族,甘肃夏河县桑科乡人。系夏河拉卜楞寺院派驻欧拉部落郭哇(意为头人)。1958年2月19日,暗中集兵400余名,利用过春节之名,将欧拉工作组请到欧拉年图寺,刺伤1人,工作组见机擒获年图寺管家逼其护送撤过黄河。翌日,开始大规模集兵,并声言将人民政府赶出草原。之后,虽经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多方交涉,并请甘南州人民政府州长黄正清写信劝阻,无动于衰,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同年6月1日,黄河第一弯曲部平叛开始,不久平叛结束,他便逃往印度,后辗转去美国、台湾,90年代初期回夏河县探亲。
  第五世开仓•罗桑嘉华加措(1937年〜),藏族,玛曲县木西合乡西合强村人,系阿万仓散日玛寺院活佛。1943年被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和阿木去乎活佛钦热加措一同认定为第五世开仓活佛。翌年被迎入寺院坐床。1945年在他的授意下,修建阿万仓散日玛寺四柱大经堂。1957年邀请欧拉乡年图寺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嘉措建立春节毛兰木法会。1981年散日玛寺院开放以后,开始筹建寺院,1985年竣工。1988年拉卜楞寺院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来阿万仓讲经后受命筹建一座纪念塔,1990年7月竣工。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负图
相关人物
丁炳林
相关人物
扎西
相关人物
佴占海
相关人物
饶巴加木措
相关人物
希热布
相关人物
郭哇老者
相关人物
张德荣
相关人物
王德友
相关人物
阿老
相关人物
义西
相关人物
旦正甲
相关人物
罗赛
相关人物
德合拉
相关人物
尕尔英
相关人物
桑旦
相关人物
杨发荣
相关人物
尕考
相关人物
贡保甲
相关人物
恒考
相关人物
达茂
相关人物
马建华
相关人物
旦智塔
相关人物
才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