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马场
分类号: F304.5
页数: 4
页码: 985—988
摘要: 本节主要对玛曲县的甘肃省河曲种畜场、河曲军马场的概况介绍。
关键词: 河曲马 马场

内容

一、甘肃省河曲种畜场
  (一)机构
  又称河曲马场,1958年6月建立,行政隶属甘肃省畜牧厅管辖,其主要任务是“养马为主,养牛、养羊为辅”,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形式进行河曲马的保种选育工作。当初马场成立时,马匹主要源于平叛中收容和反封建斗争中没收的马匹。1959年9月,甘肃省畜牧厅派工作队来玛曲,对河曲马进行多项调查。1960年10月,中共甘南州委决定将洮江县河曲牧场并入河曲马场,并从洮江县代管的牲畜中调拨1.75万头适龄母畜扩建为河曲种畜场,当时有干部21名,工人255名,马4043匹,牛12853头,羊1863只。1964年5月,甘南州兽防队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河曲马土种选育工作组,在曼日玛乡筹建河曲马土选群。1972年国家投资9万元,马场职工、干部投入劳力3894个,修建河曲马场“两渠一坝一站工程"(即团结渠、自力渠、拦水坝和电站)。1976年7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转兰州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省农场《关于河曲军牧场交接情况的报告》,正式将“河曲军牧场(因其属8083部队的牧场,也称83军牧场)”及兰州采购站一并移交地方。移交后与河曲种畜场合并,称“甘肃省良种牛羊试验繁殖场”。1979年2月改称“甘肃省河曲种畜场",由甘肃省农牧局直接领导。
  (二)概况
  河曲马场,座落在河曲马的中心产地——玛曲县境内,背靠黄河向北流段,南与曼日玛乡为邻,西、北与欧拉乡接壤,东以黄河为界与四川若尔盖辖麦乡依水相连,全场占地面积466平方公里,折合699009亩,其中水域面积8396亩,城乡居民点用地360亩,交通用地1645亩,难利用地19142亩,一般海拔在3300~4000米之间。截至1990年底,全场有人口1365人,其中干部38人,工人257人,离退休及遗属供养人员158人,牧业人口912人。马场场部下设“三科一室”即生产科、财务科、保卫科、办公室及5个牧业生产队,场内设有寄宿制小学、卫生所、商店、电视传播台、放影队、邮电所、粮站、牧工商所、县农行分离处、干酪素厂、饲料加工厂、电站等;服务经营单位在外有临夏接待站、驻兰办事处、驻拉萨经销店等。
  1960~1989年河曲马场河曲马增售情况一览表
  表195续表
  二、河曲军马场
  也称作“八三军马场”,因其部队番号(8083)而得名。1958年由骑兵第一师开始筹建。1959年3月在夏河科才寺院正式成立,称骑兵第一师军牧场。当时,骑一师从各团队抽调30余匹骑马,其中公母马20余匹,全系平叛中补充的河曲马,并购入牛1205头,羊2800只。同年底场址迁至碌曲县桥头沟,并由平叛部队交来跨马270余匹,其中母马110匹(主要是河曲马,大部来源于青海),军牧场有所扩大。1960年从夏河县、碌曲县购入河曲母马300匹,从一师二团调入公马15匹(为蒙古、伊犁、河曲马三个品种,大部分是河曲公马),补充马场。同年底迁至玛曲县乔科尕加日玛沟(今阿牧实验站所属草场),正式定场在河曲马的中心产区。1961年正式划定场界。同年军马场从岷县马场购入长拉拜依和莫蒙二代公驹6匹,进入军马场杂交改良。但因气候不适应,饲养管理条件跟不上,两三年内相继淘汰处理,配种不多,后代极少。1963年军马场军马一度达到700余匹,并由兰州军区接管,正式命名为“兰州军区河曲军马场”。1969年经甘南藏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批准,从国营西柯河羊场和欧拉公社划拨草场60万亩,军马场进一步扩大。1970~1971年两年中,从同德马场购入青海马342匹,但因河曲马育种计划规定河曲马进行本种培育的要求,之后两三年中全部(包括其后代)处理完毕。1970年按照河曲马的育种计划,军马场从玛曲县曼日玛、阿万仓乡选购正宗的河曲母马50匹,从碌曲选购母马20匹,进行河曲马的培育工作,到1974年7月,该场有军马3700余匹,绝大部分是河曲马,只有少数马含有青海、蒙古马、伊犁马的血缘。1976年7月,兰州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将河曲军马场并兰州采购站,一并移交地方,与河曲种畜场合并,称为“甘肃省良种牛羊试验繁殖场”。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机构

河曲军马场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