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性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1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生产性能
分类号: S815.42
页数: 10
页码: 975—984
摘要: 本章主要对玛曲县的河曲马的乘速、挽力耐力、生长速度、节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力等相关介绍。
关键词: 河曲马 生产性能

内容

第一节乘速
  当地赛马一般均在役用骗马中挑选,公马或母马很少用于骑乘。因而各项役用能力之测验,均以骗马为准。
  1959年就曾于合作、乔科两地进行赛马测试,1000米为1,29〃6;1200米为2'0"5;2000米为3’5"0。乘速的测试,一般受时间、地点、场所、跑道、骑手情况和马的调教程度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同一距离、时间、地点等不同,所测跑速也不一样。当时乔科的跑道为松软不平的草场,牧草茂密,高20-80厘米,且于600米处有15.50米长的斜坡,对赛马速度影响较大;合作跑道虽是利用砂石公路,平坦而硬度好,但全程有两座桥、八个拐弯,骑手又未经专门骑赛训练,参赛马匹鞍具、体重极不一致,因此,所测乘速也不精确。
  1000米乘速测定结果
  表181(1959年合作)1200米乘速测定结果
  表182(1959年乔科)
  2000米乘速测定结果
  表183(1959年合作)河曲马部分年份乘速冠军记录
  表184
  河曲马与其它马乘速能力比较
  表185第二节挽力耐力
  —、挽力
  (一)慢步轻挽速力据1965年7月河曲马场测定,正常挽力45〜50公斤, 平均速度85米/分,每小时约4〜5公里。
  (二)2000米挽力测验据1963年10月河曲马测定,用挽力25〜40公斤最快7‘26“7,最大挽力测定最高为370公斤。
  (三)慢步拽车测定功率为0.88马力。
  河曲马挽力测定
  表186(测验时间:1963年10月4日)
  河曲马与其它马挽力比较表
  表187二、耐力
  用于骑乘,携带25公斤行李长途跋涉,每天能走40〜50公里。驮载50〜75公斤物品,日行40公里,可连续行走数日而不显乏相。又据甘肃省中部干旱区使役结果,双套马日工作五小时,可耕地约四亩。在剧烈运动后,约经20〜40分钟,其体温、脉博、呼吸恢复正常。素以能“爬越高山、善走水草滩”著称。
  第三节生长速度
  一、各龄马的体尺
  据1956年甘坪寺马场、1959年甘肃省畜牧厅河曲马调査队、1964〜1966年曼日玛乡、1967年河曲马场测定,其主要体尺如下表。其中甘坪寺马场所养马匹三岁转群,实际上所列成年马为三岁以上的各龄马匹。由于在入冬以后直到产驹约五个月左右具有较好的补饲条件,对初生驹之体高、管围发育有一定影响。
  甘坪寺马场各龄马匹体尺统计表
  表188单位:厘米表189单位:厘米
  注:测定匹数,公6~44,母14〜493,1959年省河曲马调査队调査报告
  曼日玛乡各龄马匹体尺统计表
  表190单位:厘米
  注:测定匹数,公10〜40,母10~55,1964~
  1966年测定于曼日玛乡。河曲马场各龄马匹体尺统计表
  表191单位:厘米
  注:测定匹数,公马为10〜84,母马为10~178,其中半岁体尺为曼日玛乡所测。
  二、主要体尺增长速度
  经测定,不同年龄的马匹其各部位之比例是在不断变化的。初生时,整个体形呈高而短的立方形。此是四肢管状骨发育较快所致,随着生后体轴骨和扁平骨发育速度逐渐增加,体躯变得粗壮,体长比例增大。当发育到二岁时,各项体尺指标将达到成年马的约90%。
  河曲马(母马)体尺发育比例
  表192—1河曲马(公马)体尺发育比例
  表192—2
  第四节适应性
  河曲马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对高寒湿润,气压低,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内地的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持久力、耐苦力强,容易恢复疲劳。且有耐粗饲,食欲旺盛,消化力强,上膘快等特点。在长期群牧条件下,河曲马对当地多变的高寒气候与漫长的枯草季节具良好的适应性,全年保持着较好的营养水平。据河曲马场2343匹马的统计资料,春季一类膘占74.03%,二类膘40%,三类膘7.58%。青草萌发后,体质恢复很快。七月份,一类膘82.03%,二类膘15.13%,三类膘2.58%。十月份秋高马肥,一类膘达93.16%,二类膘6.35%。
  河曲马以深色毛色居多,被毛浓密粗长,而冬季生有绒毛,对适应当地光照强而又高寒的地理环境是有利的。它既有利于吸热御寒,又减弱了光谱中短波的侵害。
  河曲马适应高海拔地区,能翻越4000米以上的山地。在低海拔平原川区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据引入河曲马的若干地区反映,该马性情温驯,容易管理,料少也能喂好。东北凌源马场反映河曲马挽力大,持久力较好。
  1965年曾对河曲马发病情况做过调查,在放牧条件下,外科病占半数以上。河曲马发病统计
  表193
  第五节生长发育
  河曲马是一个比较发育早熟的品种,幼驹生长发育较快。一般初生公驹体尺与成年公马体尺比较,体高为58.96%,体长为42.20%,胸围为41.16%,管围为34.80%;初生母驹与成年母马体尺比较,体高为61.90%,体长为43.30%,胸围为42.27%,管围为47.74%。由此可见,幼龄母驹生长发育快,特别在一岁阶段,发育很好,体高相当于成年母马的91.56%。如果在此阶段, 补给少量的精饲料,改善营养,对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河曲马各龄母驹平均体尺和达到成年母马体尺
  表194百分率表(厘米)续表
  第六节繁殖力
  繁殖力是发展种群数量和更新换代快慢的决定因素。营养良好的河曲马,一周岁时开始有性活动,一般两周岁开始配种,三岁产头胎,也有少数马三周岁开始配种,四岁产头胎。繁殖年限公马12~13年,母马15〜16年,6~12岁为母马盛产期。
  据观察和有关材料记载:每年4〜7月间为产驹、发情和配种季节。其中5〜6月为发情盛期。一般发情周期为15〜40天,平均22天。发情持续期3〜10天,最多15天。妊娠期为357天。公马平均射精量80毫升,最多可达150〜200毫升,精虫存活时间一般在48小时,受胎率一般在67%左右。
  50年代国家明文规定,“河曲马再不进行杂交改良”。因此,河曲马以畜牧本交为基本繁殖方式,每匹公马裹配母马8〜10匹或20匹以上。此种配种小群长年维持不变。当更换公马时,才相应的出现小群重新组合或人为干预组成新的配种小群。母马受胎率除受公母马比例的影响外,更取决于公马的配种能力,包括精液品质以及营养水平等。公马寿命为30〜33岁,母马寿命为26〜28岁。
  河曲马的受胎率,据2530匹适龄母马统计为67.05%。河曲马场二队68~78年,平均繁殖成活率为60.82%(50.02%〜78.5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