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流通地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流通地域
分类号: P941.75
页数: 2
页码: 967—968
摘要: 由于河曲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阻隔,与内地接触很少,但以马换茶活动却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8年相继成立国营河曲马场,八三军马场,专门进行河曲马的培育,除输送军队外,河曲马一般销往甘南、陕西及相邻近的地区。1984年一度销往香港、英国。据统计从1958年开始至1990年底,仅河曲马场就销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达22964匹之多。
关键词: 河曲马 流通地域

内容

河曲马在1300多年前就开始成形,并闻名天下。《新唐书•兵志》载:“唐每会战马,多从青海补给”,对马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了分类登记制度,遇有战争,先调良马。吐谷浑归顺唐朝后,青海成为繁殖军马的重要基地,从祁连山下到河曲草原,从青海湖畔迄止河黄谷地,都有马场,往来流通。吐蕃占领吐谷浑及党项羌故地后,以析支河曲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养马,并为争夺战马,吐蕃与唐多次发生争战,到后期吐蕃与唐在甘陇、洮岷、甘松地区进行互市,吐蕃以马、牛为主,唐以茶、缣各换所需,互通有无,促进双方的友谊和经济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除析支河曲外,唐(乾元后,即785年后)还在“陇右、剑川、西山三州七关总镇,监牧三百余所”,由此可见,河曲马的流通地域遍及全国。
  宋朝时,包括析支河曲在内的河湟地区,属唃厮啰政权统辖,在此一时期,“南蕃马”源源不断的输入宋朝。1073年,王韶收熙(今临洮)、河(今临夏)、岷(今岷县)、叠(卓尼、叠部)、宕(今岷县)各州后,开地一千二百余里,设治熙河路,积极推行“茶马市易”政策,吐蕃诸部以马换茶、绢,中原易马用于战争。王安石为巩固边防,筹备马匹,一面在内地进行“保马法”,一面采纳王韶“西人彼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乞茶与市”(《宋史•兵志》)的建议,在秦风、熙河西路设场易马。南宋时期,又在阶、文、和等8处设置马场。洮州易马,一月或二月一次;叠州易马,三月或半年一次。据有关历史记载,仅1165〜1173年,即金大宝5年至13年间,川茶的易马数为9000余匹。
  1253年,蒙古大军进入河曲后,多处建立马场,经营河曲马,并源源不断地补给给南下远征大理、四川及内地征战的大军。明朝建立后,也十分重视对战马的经营,并利用“番族”嗜茶的习惯,制定茶法,在产茶地区置“茶谭司”,建仓储茶,专门用来换马。在秦州(后移至西宁)、台州、河州等地以茶易马,引起明庭边吏,贪污百出,任意纳索马匹,以备私利,引起当地番民的反抗。为此,明庭特发给“番民”金铜信符,遇有征发,必须核对符合,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将吏的贪污。到了1449年,英宗停发“金铜信符”,派人视察茶政。孝宗时又恢复金牌制度,但藏汉两族茶马互市,“朝庭已无法禁止”,河曲马与茶的交易更为自由、广阔。近数百年来,由于河曲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阻隔,与内地接触很少,但以马换茶活动却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8年相继成立国营河曲马场,八三军马场,专门进行河曲马的培育,除输送军队外,河曲马一般销往甘南、陕西及相邻近的地区。1984年一度销往香港、英国。据统计从1958年开始至1990年底,仅河曲马场就销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达22964匹之多。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