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分布区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分布区域
分类号: S821.84
页数: 2
页码: 965—966
摘要: 河曲马是一个古老的马种,形成的过程很复杂,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河区马的调査鉴定,确定河曲马的中心产区在玛曲县“三乔科”一带。
关键词: 河曲马 分布区域

内容

一、历史上的分布区域
  河曲马是一个古老的马种,形成的过程很复杂,据河曲马专家崔育溪教授研究,“河曲马品种大约在唐宋时期即已形成,距今约一千三百余年之久了”,因此,河曲马在不同时期,其地域分布也有所不同。唐时,吐谷浑马的分布,除河曲马今天产区黄河第一湾曲部的广大地区(今甘、青、川三省交界的地区,包括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甘肃省的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夕卜,还包括河、湟、青海、洮岷、陇右一带,但以马的品质来说尤以玛曲乔科马,四川阿坝索克藏马,若尔盖辖麦(也写为夏米马)马、青海河南蒙旗马最优,而四者之间,又以乔科马为最,其分布中心在玛曲县境“三乔科”地带,因此,此卷谈的主要是县境内的“河曲马”。
  二、县境分布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河区马的调査鉴定,确定河曲马的中心产区在玛曲县“三乔科”一带,即今曼日玛乡、阿万仓乡、采日玛乡、齐哈玛乡、欧拉乡、尼玛乡等地区,其地域处在黄河首曲,地形开阔平坦、丘陵起伏,水源丰富,雨水充沛,牧草茂密,正是适于养马的地区。据统计,1949年玛曲地区河曲马存栏1.49万匹,1985年,玛曲县河曲马存栏一度达到3.72万匹,到1990年底全县河曲马存栏下降到3.68万匹,占全县总牲畜数的6.0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