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它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其它遗址
分类号: K917
页数: 3
页码: 957—959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位于玛曲县境内的其他遗址,包括了磨坊遗址,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引黄河水所建。砖瓦窑遗址,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党项羌所建。掘矿遗址,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党项羌掘矿遗址等遗址。
关键词: 文物名胜古迹 古迹 遗址

内容

一、磨坊遗址
  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引黄河水所建。
  二、砖瓦窑遗址
  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党项羌所建。
  三、掘矿遗址
  位于齐哈玛乡吉柯河沟口,为唐代吐蕃时期党项羌掘矿遗址。
  四、桥梁遗址
  位于曼日玛乡境内郎曲河汇入黄河处一带。唐代吐蕃时期所建。据当地牧民反映,枯水季节,桥墩遗址隐约可见。
  五、墓葬遗址
  位于欧拉乡曲合尔河畔。为唐代吐蕃青布(官职)之墓。有佛和人、畜、犬石浮雕,素有藏区石雕楷模之称。
  六、佛塔遗址
  位于木西合乡境内木拉村附近,为清代建造。
  七、石雕
  (一)位于木西合乡木拉阿赛尔沟石崖,高1米,长5米,宽2米,为清康熙年间藏文雕刻。上刻有佛经和部落历史,具有民族宗教、历史、书法、词汇, 以及乡规民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二)位于木西合乡阿赛尔沟龙桑哇石崖,为清康熙年间藏文雕刻。
  (三)位于木西合乡木拉朗玛尤玛石崖,高1米,长15米,宽2米,为清乾隆初期藏文雕刻。上刻有西藏早期历史,宁玛派教史,并刻有图像。
  (四)位于木西合乡木拉阿赛尔强山岩,为清乾隆年间雕刻。有佛像8尊, 藏语称为“阿赛尔格建”。
  八、岩画
  位于齐哈玛乡国青(藏语译音)村与国擦村之间,黄河支流流经吉柯河的中段悬岩上。面积约5平方米,刻画有猎人、牧民、牛、羊、鹿个体图像3幅。人体图像头戴尖形帽,帽顶有三个尖状物。因此推断,为吐谷浑时期党项人所留。
  另有一说(据当地有关人士反映),为二十世纪初期一苯教师所为,岩画中人物形象倒立,意为诅咒黄教之意。
  九、自然图文
  (一) 位于尼玛外香寺右侧岩石上,自然显现的藏文“唵嘛呢叭咪吽”六字 真言。
  (二) 位于曼日玛夏休寺院,自然显现的三尊石佛像。
  (三) 位于欧拉乡曲合河畔一岩石上,自然显现的马蹄印,传说为岭国格萨 尔大王乘马所留。
  (四) 位于欧拉乡曲合湖东侧一岩石上,自然显现的马蹄印,传说为岭国格 萨大王乘马所留。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作品

磨坊遗址
相关作品
砖瓦窑遗址
相关作品
掘矿遗址
相关作品
桥梁遗址
相关作品
墓葬遗址
相关作品
佛塔遗址
相关作品
石雕
相关作品
岩画
相关作品
自然图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