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玛曲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290920020230001286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性格与服饰 |
分类号: | K892.23 |
页数: | 2 |
页码: | 901—902 |
摘要: | 藏族勤劳朴实,性格强悍勇敢,善于骑射。由于封建统治形成藏族多以部落为主的狭隘观念,互相仇杀事件很多,部落内部往往一人闯祸全部落同当。男、女、老、幼均爱歌舞,表现乐观,对人诚挚热情,爱客好友,与人喝血酒或认了主人,住在该部落,各事都能求得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保护其安全。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气候寒冷,群众多以皮类为衣。一般群众常年着一件羊皮袄,穿盖两用,皮衣宽大,两袖很长,无钮扣,用红布或丝绸(也有其它颜色的)做带,穿时两襟相叠,将带系在腰间,便能起到钮扣的作用。男女所穿皮袄款式基本相同,只是女人穿着时下摆与脚踝相齐,男人则将衣襟下摆提高到膝部。男服以无面的羊皮袄居多,领口多以豹皮作饰,贴身单衣多用氆氇作边饰;妇女的皮衣则喜用红、蓝色布沿边。少数富有者还用黑色、绛紫色、白色氆氇做成外袍和内衫;女式外袍除用氆氇外,尚用毛呢、绸缎等料制成,并在沿边加水獭皮为饰。 |
关键词: | 民俗方言志 藏族风俗 性格服饰 |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