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宁玛派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2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宁玛派寺院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4
页码: 866—869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藏传佛教教派宁玛派的各个寺院介绍,寺院有木拉寺院和阿万仓娘玛寺院等寺院。
关键词: 宗教志 宗教源流 宁玛派寺院

内容

一、木拉寺院
  木拉桑木丹曲沛林(意为禅定法州),位于木西合乡木拉村噶曲河与交宗杂玛山之间黄河之滨鲁卫隆哇之地。是一座宁玛派修行禅院,归属西康宁玛派噶陀寺,寺院奉行近续传承仪轨。
  相传著名的三位伏藏大师之一的邬坚伦珠嘉措在念修八大法行时,曾亲睹妙吉祥之圣容,后遵照授记到西钦康玛桑厄丹吉林寺(在今四川德格境内),再次念修八大法行达十三年之久,亲眼目睹了八大法行的725尊佛像,莲花语坛场本尊大自在天乘御胜马击了三通小鼓后,传赐念修八大法行的随许,七个昼夜佛光犹在,一同念诵的声音,在傍的一般僧人清晰耳闻。其时,青海果洛地方护持善业的地方官员一齐前来,承诺遵照神谕,共商其事。从此,果洛一带始有西钦教法传布。邬坚伦珠嘉措以息、增、怀、伏四业利济圣教众生,传有四世活佛,也都以增益福寿财富之业为众生效力。西钦活佛著名的有:仁增嘉华道吉、索南华丹、道厄丹增、旺吾德。斯时,康区噶陀寺(为宁玛派最早的寺院,由伽当巴•德谢喜巴修寺,位于四川甘孜州的白玉县境内)喇嘛茂珠・ 曲样道吉将亲作的煨桑赞词《多麦夏西玛》(即安多东方)赐给西钦活佛嘉贡• 仁增加华道吉,吩咐其去东方巴颜山头安置山神和设立大恩大德的供典,并谕示他:“你若能在东方智合的巴颜须弥山之巅建起“拉则”(山神)和大悲观音解脱众生的修供仪轨,有关诸事都会成功。”于是,西钦活佛嘉贡•仁增加华道吉于藏历第十二胜生水蛇年(1692年)来到玛隆智地索道,在年保智合藏山上安置山神(拉则),举行灌顶,设立为期7天的大慈大悲供,从而始开旧密之法门。当时,木拉喇嘛道青等敬请仁增加华多吉为佛主,成立寺院(帐篷寺),并承诺木拉承担施主,供给僧源。从此起至1746年期间,由西钦活佛等诸大德陆续莅临该传授灌顶、随许、教敕、秘诀,以显密二规护持寺院。之后,西钦喇嘛•白诺杂纳凯珠桑俄旦增来木拉,传授多种灌顶和秘诀。并言“当年若建起一座菩提塔,对全体圣教众生,特别是对此地圣教宏盛和僧伽将大有饶益”。于是木拉喇嘛索南确培等遵其意愿,修建菩提塔。西钦喇嘛亲自主持举行陀罗尼修供仪规和开光仪轨。开光时在塔内埋藏有木拉曲扎等人用金汁抄写的《般若十万颂》一部及释尊铜像等,并建立桑兑修供仪轨。藏历木鸡年(1885年),有人中狮子之称的木拉日朝巴•洛桑钦绕嘉措在木拉嘉丹等人的协助下,在噶曲河与交宗杂玛山之间的黄河之滨鲁卫隆哇修建日朝,当时聚集了各地的喇嘛活佛150多人,内有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及宁玛派的僧人,其中出了诸多学识渊博的高僧,最著名的要数夏•久美达吉、夏•金巴嘉木措喇嘛、擦科喇嘛更登勒桑、支喇嘛久美热吉、阿木去乎•道吉强嘉木样庆热加措、阿克罗桑慈成等修习空行母之法的许多瑜伽师和高僧,并在此时,修建大悲观音佛殿,殿内供奉有十一面大悲观音语化金像,八对镀金佛塔,八大近侍药泥像,两部《甘珠尔文集》大藏经,《隆钦七藏》、《精义四支》、《精义二节》、《吉美岑巴文集》、《大宝伏藏》、《宗喀巴师徒三尊文集》,以及其它经典、修法和修习生圆次第的经书等,共计千函之多。另外,有大银供灯四盏,大银碟十只,中等银供灯百盏、银碟千只,以及盏儿、钹、笛子、法螺、锣、曼陀罗等许多供器。1940年,在木拉僧俗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喇嘛益青桑正式将日朝改为木拉寺。1947年,木拉喇嘛索嘉建立8天《大宝积经》唪诵仪轨制度。藏历第十六胜生铁鼠年(1948年)西钦喇嘛•根桑尼玛专程前来木拉寺,为第二世木拉日朝巴•先巴确智传授伏魔、隆钦、菩提道灌顶和教敕,对金刚橛大修供仪轨圣物赐予加持,主持举行定期供祀,同时帮助修建四根长柱、二十根短柱的大经堂1座。到1957年木拉寺有6位活佛,僧徒80余人,大小经堂2座,大悲观音供殿1座。“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关闭,1981年7月被重新开放,截至1990年底,寺院有经堂1座,佛殿1座,佛塔2座,僧舍89院,和尚133人。
  寺院身、语、意所依有伏藏师莲花生大师金像(木拉尕尔隆出土的),第二世嘉木样•贡曲乎久美昂吾所赐释尊金刚座铜像,1尺高长寿三尊金像各1座,伏藏金刚橛,镀金六臂怙主像,莲花生师徒三尊像,白绿度母药泥像,1500多尊带座度母像,白银镶嵌珍宝的第一世日朝巴灵塔,24幅壁画,第二世嘉木样用自己鼻血绘制的十六尊者唐嘎等,以及常用经书100多函。经堂金饰,有整套金塔、银塔、铜塔、法螺、金笛、银笛、铜笛、金号、银号、胫骨号、垂帷、坛城用品、座具、柱面幡、华盖、鼓、锣、经会用的大帐篷等,无所不备。
  寺院组织情况该寺喇嘛(活佛)传承除木拉日朝巴外,还有支喇嘛、擦科喇嘛、夏•久美达吉喇嘛、噶照仁波且(然昭寺所派喇嘛)、夏•金巴喇嘛传世传承。该事主要执事有翁则、却本、格贵等。
  木拉日朝巴传承简介第一世洛桑钦绕嘉措(1854-1936年),第二世先巴确智(1937〜1959年)(事略收入《人物志》)。
  擦科喇嘛传承简介第一世擦科喇嘛•更登勒桑(〜1940年),1936年第一世木拉日朝巴洛桑钦绕嘉措圆寂后,主持木拉日朝,筹资修建白银镶嵌许多珍宝的第一世日朝巴灵塔,1940年在木拉寺院圆寂;第二世擦科喇嘛•格勒热色(1947年〜),8岁开始习经,先后在西钦喇嘛•根桑尼玛、堪布•尕中活佛等贤哲座前学习经典,后为寺院塑造1尺多高的度母佛像1500多尊,而且每尊都有背景。
  夏•久美达吉喇嘛传承简介第一世夏喇嘛•久美达吉(〜1935年),生前协助第一世木拉日朝巴在护持发展寺院方面卓有建树;第二世夏喇嘛•更曲乎(1936年〜),16岁时被西钦喇嘛•根桑尼玛确认为第一世夏喇嘛的转世化身,后担任木拉寺院寺管会主任,著有《木拉寺院简史》等著作。
  夏•金巴嘉木措喇嘛传承简介第一世夏喇嘛•金巴嘉木措(〜1935年),生前协助第一世木拉日朝巴在护持发展寺院方面卓有建树;第二世夏喇嘛 •更藏傲色丹白尼玛(1936年〜 ),18岁被西钦喇嘛•根桑尼玛确认为夏喇嘛•金巴嘉木措的转世化身。
  主要宗教活动及节日正月十三至十八的大法会,四月举行静坐和祭祀法会,从六月初一起举行7天金刚橛仪轨,夏令安居期间举行7天大悲观音痛苦自解仪轨,秋末举行9天大尊者众生共同解脱修供仪轨,冬季举行五供节祭和经忏法会,7天桑兑宝瓶修供仪轨,12月举行3天施食供仪轨,此外,还有如期举的长净仪轨,并在有些法会期间,进行三戒和《入菩萨行经》等的背诵考试等活动。
  寺院供养情况主要由木西合乡木拉村承担供养。
  二、阿万仓娘玛寺院
  娘玛寺,全称为图旦详德林,也有称阿万仓召岱娘玛寺,位于阿万仓扎西贡色滩的中心,地势奇特,背景壮丽,是藏历第十四胜生水蛇年(1834年),由康区多知钦寺喇嘛奥达创建,寺址选在黄河沿岸与散日玛寺毗邻。1934年根据益西多吉绕哇化身的指示,迁至今址扎西贡赛滩的中心地带。刚开始时借用一户名叫吾杰家的帐篷,1937年正式搬入寺院。到1957年该寺有多•拉嘎旺喇嘛、让召喇嘛、样日喇嘛3位活佛,80多位僧人,有经堂1座,囊欠3所。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中,寺院被关闭,“文化大革命”中僧舍被拆除,但经堂却幸免于难。1981年7月,寺院被重新批准开放,截至1990年底,该寺有和尚141人,僧舍近70院。寺院身、语、意所依身依有大小经堂2座(大经堂为42柱,旧经堂为12柱),大经堂共有三层,安有金顶;有高达2尺半的莲花生大师金像,由内地敬造的释迦牟尼、无量寿佛、大悲观音菩萨等铜像,师君三尊等药泥像、新奉供的6米多高的释尊药泥像,以及壁画19幅和唐嘎40多幅;语意有《甘珠尔》大藏经2套,《丹珠尔》1套,金汁书写的《解脱经》,银汁写的《般若八千颂》及《贤劫经》、《大宝伏藏》等千余卷;意依有黄铜铸的宝塔8对,第一世阿秀墨哇活佛道古建造的13米高的菩提塔和金刚撅等许多伏藏法器。
  寺院组织情况1958年前有多知钦仓、样日、让召三位活佛。主寺活佛为多知钦仓,下设法师、经师各1人。1981年7月,寺院重新开放后,由法师负责寺院全部事务。该寺第一任法师为多知钦•更桑久美丹贝尼玛成来;第二任为让召喇嘛;第三任为华桑;第四任为奥坚龙珠;1981年寺院开放后,西热加措遵照第四世多知钦仓•久美图旦成来指示,任第五任法师,在任三年后去世;第六任为西热塔西(1990年去逝);第七任为桑青。
  创始活佛简介在阿秀头人多乃玛时期,康区多知钦寺的格日旦增、白诺杂纳二位喇嘛应邀前来多乃玛头人家。多乃玛在二位大师面前祈愿阿秀家族的世袭长存,家族兴旺,二位大师答应了他,并赐给两尊佛像,预言将有一位名叫昂达的喇嘛来人间传经授法,在阿秀地方的黄河岸边建立一座寺院。1834年左右,多知钦寺昂达喇嘛果然前来阿万仓,在黄河沿岸开始传经授法。当时,只有十几个僧人,其中最为杰出的为领经师格哇,也称坐床喇嘛(这是红教对领经师的一种称谓),他拜访过康巴地方的不少学者,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贤哲。至于昂达喇嘛生卒年及详细事迹娘玛寺无资料可以考证。第三世多知钦•更藏丹白尼玛成来,于藏历第十四胜生土狗年(1865年)出生在果洛班玛地方藏族四大姓氏中智氏家族。藏历第十五胜生火虎年(1929年)卒。第四世多知钦•久美图旦成来,于藏历第十六胜生火兔年(1927年)岀生在色科寺南面赛曲(黄水)岸边泽中巴部落尕秀来头人帐圈,父名扎主,母名尕来吉。
  寺院供养情况1958年前为阿万仓部落浪欠木和吉擦掖合西旗供养,1981年7月重新开放后依然。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作品

木拉寺院
相关作品
阿万仓娘玛寺院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