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妇女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2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妇女保健
分类号: R17
页数: 2
页码: 830-831
摘要: 1988年,县妇幼保健站作为卫生系统改革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显著,据统计年诊人数2267人,住院104人次,妇科诊治446人次,产前检查52人。1989年,玛曲开始婚前检查,具体工作全部由保健站执行。到1990年底,婚前检査39对,自愿进行母子保健保偿的达39人。
关键词: 妇幼保健 妇女保健

内容

玛曲自古就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藏族聚居地区,建政前,由于受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广大的妇女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妇女和男子一样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尤其是在藏族牧区,妇女的劳动强度要超过男子数倍,但在社会上仍得不到尊重,一般将妇女生产看作是见不得人的事情,生育时都要躲到牛羊圈栏中去,使妇女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地摧残,加之当时缺医少药,以及长期繁重的劳动和牧区不卫生的习惯,使广大的妇女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保健,妇女发病率高,病种繁多。
  1957年10月县人民医院正式设立妇幼保健股,从此玛曲的妇幼保健工作开始了全新的一页。1965年县人民医院组织巡回医疗组在群强乡(今木西合乡)巡回医疗期间,分期分批举办20〜40天的保健员培训班,第一次为当地培训38名不脱产保健员。70年代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县妇幼保健工作也有所改善。1978年3月,甘肃省卫生厅派省中医院赴玛曲医疗队,在县妇幼保健站的配合下,在全县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巡回医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979年,县妇幼保健站治疗妇儿常见病、多发病673人次,满足了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的需要。
  1980年,县妇幼保健站在办公住房紧张、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开设简易手术室2间,观察病床2张,全年就诊2200人。1981年7月,为了宣传妇幼保健的重要性,使广大的牧区妇女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县保健站利用幻灯、布告、板报、标语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并对40名已婚妇女进行阴道细胞的化验,其中査出“肥大化”I°18人,II°15人,同时对II°以上患者进行了对症治疗和卫生指导。是年全年就诊3720人次,其中妇科病查治343人,慢性宫颈炎240人,附件炎、滴虫性阴道炎32人,月经不调者46人,功血2人,产前检查532人。1983年全年就诊2921人,住院41人。
  1988年,县妇幼保健站作为卫生系统改革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显著,据统计年诊人数2267人,住院104人次,妇科诊治446人次,产前检查52人。1989年,玛曲开始婚前检查,具体工作全部由保健站执行。到1990年底,婚前检査39对,自愿进行母子保健保偿的达39人。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