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24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卫生
分类号: C913.4
页数: 5
页码: 813-817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甘南地区玛曲县的卫生事业建设。
关键词: 卫生 卫生工作

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
  1953年3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进入黄河湾曲部开展工作,响应毛泽东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号召,积极在机关开展宣传和讲究卫生活动。1958年1月18日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后,玛曲县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刚开始时,根据全国形势,爱卫会开展了“除四害(灭鼠、灭麻雀、灭蚊、灭蝇),讲卫生”的群众性运动,据统计到是年底,全县灭鼠199177个,麻雀20306只,灭蚊7公斤,灭蝇28公斤,捕灭旱獭14440个,清除垃圾1946559吨,在全县范围内修建厕所452座,建立浴池7处,从很大程度上冲击和促进了牧民群众的卫生习惯,保障了牧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在除“四害”运动中,大量地消灭了有益鸟类,使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的影响。
  1959年继续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60年以后,玛曲县的爱国卫生运动,根据不同时期全国卫生工作的精神组织开展,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城、乡场各学校,机关、部队、团体等部门单位,大搞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而且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习惯化,使玛曲牧区不讲卫生的习惯逐渐得到改变。
  7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在毛泽东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精神指引下,中共玛曲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在全县各乡、村深入开展,极大的促进了玛曲县的移风移俗工作。
  1981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调整以后,爱卫会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将爱国卫生活动不失时机地带入一个新的天地,即将单纯的讲卫生有机的和学习雷锋、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五讲四美是爱国卫生的具体内容”等口号,树立了一代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爱卫会为了将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将全县划为10片,每片设一位卫生监督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针对县城工业单位、食品加工、学校、招待所、旅社、理发店、影剧院、文化馆、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特别的清理和检査,为玛曲县的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到1990年底,玛曲县的卫生面貌、卫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牧民群众的卫生和保健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二、食品与公共卫生宣传
  1983年6月,《食品卫生法》颁布后,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贯彻实施,专门召开县直机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教育,为'四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健康造福。”同时,向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人播放《食品卫生法》全文录音,散发卫生宣传资料。会后,县防疫站利用宣传车、幻灯图片、版画、录音、广播等多种形式,分别在县城和尼玛、阿万仓公社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接着对食品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和健康检查工作,对61个经营单位的151名从业人员和从事食品的159名临时工作人员发放健康证。抽检县城42种食品,对不合格的14种酒类、罐头、袋装食品依法进行了处理,向食品行业印发“食品从业人员守则”等。同年8月9日,县人民政府在召开的16次县长办公会议上,任命一名食品卫生监督员,从而使全县的食品卫生防疫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1986年6月,为了庆祝《食品卫生法》颁布3周年,县防疫站先后举办国营、个体食品点负责人学习班2期,共培训39人;其次针对县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宣传、讨论,进行了一次违法条例的教育;第三,在食品行业进行了一次评选先进活动,共评岀2个国营企业、8个个体食品点,进行大会表彰,并颁发食品卫生先进奖;第四,利用幻灯宣传《食品卫生法》3场,观众达2840人,以问答形式广播宣传4次,听众达11500人次;第五,依法无偿采样84种产品(包括白酒、甜酒、罐头、饼干及县冷饮厂冰棍、雪糕、汽水等),经送甘南州防疫站检验合格率达90.5%。1987年7月,县防疫站为了加强全县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防疫知识,举办一期由食品行业55人参加的“食品卫生”学习班,并对食品行业检査评比出的17个先进单位,颁发了奖状和流动红旗。
  1988年5月,县防疫站开始在全县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在广泛宣传、调査摸底的基础上,对20个从业单位发放50%的许可证,同时建立档案,体检从业人员68人,发放率为44.1%。使公共场所卫生开始以法监测、监督和管理。
  1988~1990年公共场所卫生统计表
  表167
  1983~1990年食品卫生统计表
  表168卫生统计表
  1980〜1990年学校
  表169
  注:眼的发病数为只,表中率为%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