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藏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24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藏医
分类号: R29
页数: 3
页码: 799-801
摘要: 截至1990年,全县有县级藏医院1所,民间藏医曼巴扎仓3所,开设藏医门诊的乡级卫生院8所,从而继承和发展了藏医事业,实现了藏外科、藏内科、藏小儿科、藏五官科的诊治和藏药的配制,极大地拓展了中西医结合领域。
关键词: 藏医 少数民族医学

内容

7世纪中叶,随着吐蕃势力的东扩,祖国医学宝库中的奇葩——藏医,逐步传入安多藏区。17世纪,夏强曼巴•旦增恒措(又名迪玛尔格西)和欧拉谢雄部落的谢雄曼巴将藏医先后传入河曲。前者曾就学于西藏色拉寺,取得“格西”学位,后来成为安多第一个藏医学家,其藏医著作有《秀高秀昌》等;后者曾去拉萨拜第司•桑吉嘉措为师,返乡后长期行医,以擅长治疗各种外伤和骨科享誉河曲。
  藏医传入河曲地区后,发展缓慢。18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起,河曲境内的藏医才出现新的局面。截至1957年,藏医从刚传入时期的外科、骨科已涉及到精神病、炭疽、胃肠道、狂犬病、心肺病、小儿肺炎、肝病、藏医药材、药物配制等领域。1958年反封建斗争中,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藏医事业一度受到挫折。70年代初期,在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精神指引下,全县对藏医学进行较为全面的挖掘和整理,许多原藏医工作者作为“赤脚医生”重新活跃在医疗战线,为玛曲培养了一批藏医和西医相结合的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的恢复与落实,藏医工作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984年县上决定修建玛曲县藏医院,1985年1月1日正式开诊。同年欧拉年图寺曼巴扎仓、曼日玛夏休寺曼巴扎仓建立。1987年,齐哈玛寺曼巴扎仓建立。同时,随着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班毕业的学生,不断的分配玛曲,全县8个乡级卫生院逐步实现了开设藏医门诊工作。截至1990年,全县有县级藏医院1所,民间藏医曼巴扎仓3所,开设藏医门诊的乡级卫生院8所,从而继承和发展了藏医事业,实现了藏外科、藏内科、藏小儿科、藏五官科的诊治和藏药的配制,极大地拓展了中西医结合领域。
  河曲民间著名藏医一览表
  表16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