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普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23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科普宣传
分类号: G316
页数: 2
页码: 782-783
摘要: 截至1990年玛曲县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经过开展咨询、服务宣传、科技扶贫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时学科学、爱科学,进行科学养畜活动蔚然成风。
关键词: 科普工作 科普宣传

内容

建政以前,玛曲以一个“政教合一”的原始部落社会存在,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因此,在建政后的一段时间内,牧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接受抱有敌视态度,拒绝接受。比如1956年全县发生口蹄疫后,有相当一部分牧民宁可看着牛羊一头一头地病死,也不让工作组给牛打针治疗,并愚昧的认为“一是(他们)经念得不多,善干得少,是上天的惩罚;二是认为打针后,牛羊肉就会变味,吃起来不香”等。1958年随着平叛、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和人民公社化的实现,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才深入各乡村,同时在尼玛、采日玛、阿万仓、齐哈玛等乡成立了科普协会,专门进行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六十至七十年代,虽然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牧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的各种活动,从未间断。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和科学春天的来临,全县的科学普及与宣传工作蓬勃发展。1981年县科技管理局为此筹办了“玛曲县科技阅览室”,9月正式向全县开放,内放各类报纸70余种,并配备专门的资料员进行管理。同时,县科技局协助中、小学开展了数学、物理竞赛活动,极大地培养了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风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1982年,为了使牧民懂得科学养畜的方法和重要性,县科技局岀版编印藏文不定期刊物,向广大牧民群众推广科学养畜等知识,并于1984年3月7日〜15日,会同县文教局、县电影公司、县医药公司等单位,赴阿万仓乡、采日玛乡、县畜牧试验站和尼玛乡的贡玛等地进行为期9天的科学技术普及和文化教育宣传,以及送药上门的活动,深受广大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此次活动总共印发宣传资料400多份,放映草原季节畜牧业、黄牛改良等科教影片20场(次),观众达2809人(次),加强了普及与宣传的深度、广度、力度。同年7月,县科委根据玛曲实际,对县民族中学首届毕业生进行培训,传授牧业科技常识,比如《县境自然概况》、《县境畜种资源》、《家畜传染疾病》、《家畜寄生虫病》、《家畜普通常见病中中西医结合防治家畜疾病及新方法》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86年,为了进一步普及和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县科委利用全州在碌曲尕海乡和玛曲县尼玛乡召开的“牧民生产生活用品展销大会”期间,组成科技咨询服务组,岀动科普宣传车,通过广播宣传,讲解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的前景,以及它们可以转化为电力等其它能量的科技知识,并配合展出新能源图片和10多种产品,前后听讲者和观众达5200多人次,其中洽谈业务、购买产品、定购货物、认真请教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知识的有373人次。1989年1月14日〜15日,经县科委牵头,在县城举行大型的“科技兴牧”宣传活动,展出玛曲县近年来发展开发的一些项目和产品,如皮夹克、牛羊毛地毯、混合饲料以及实用科技图片,咨询和发放宣传品人次达到12700人次。截至1990年玛曲县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经过开展咨询、服务宣传、科技扶贫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时学科学、爱科学,进行科学养畜活动蔚然成风。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