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剿匪建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1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剿匪建政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4
页码: 673-676
摘要: 1949年9月20日,夏河宣布解放后,玛曲地区随之解放,成为夏河县的第七行政区,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域辽阔,交通闭塞,加之玛曲为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依然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地方部落统治,社情地情十分复杂,以及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歧视、仇杀,长期以来形成了藏、回、汉民族间的许多仇杀和隔阂,从而成为国民党残部马元祥、马良等大股匪徒活动、盘踞、隐藏之地。直至1953年,股匪徒被全部歼灭。
关键词: 玛曲县 剿匪建政

内容

1949年9月20日,夏河宣布解放后,玛曲地区随之解放,成为夏河县的第七行政区,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域辽阔,交通闭塞,加之玛曲为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依然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地方部落统治,社情地情十分复杂,以及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歧视、仇杀,长期以来形成了藏、回、汉民族间的许多仇杀和隔阂,从而成为国民党残部马元祥、马良等大股匪徒活动、盘踞、隐藏之地。
  1950年,当蒋介石与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的战争遥相呼应,疯狂叫嚣反攻大陆时,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为在大西北边陲藏区建立反革命组织,发展反动的武装力量,物色解放后潜藏在甘、青藏区为匪的马元祥和流窜甘南藏区积极进行反革命暴乱活动的马良等主要股匪头目,组织“中华反共救国军”,妄想将甘、青、川、藏区经营成为“反共”的后方基地。1951年2月底,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正式委任马元祥为“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2路司令”,具体指挥青海地区的反革命武装活动;委任马良为"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3路司令”,负责甘、川藏区的反革命武装活动。与此同时,曾窜扰在甘南碌曲一带为匪的国民党青海省府参议敏海峰,被台湾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川藏甘青边区游击司令”,傅秉勋被任为“川甘青边区反共突击军直属第七纵队司令”。不久,傅秉勋又授其参谋长刘华初为“川甘青边区反共突击军直属第九纵队司令”之职,派遣到川西一带,开辟所谓的“黑水以外的第二基地”。3月底,马良正式在碌曲县西仓新寺打出“103路”的旗号,在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援助下,积极网罗零星匪盗,收编小股土匪,招募兵痞流氓,强挟群众入匪,发展反革命力量(截止同年11月底,其势力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充到近700人,扩编为8个纵队,配备各级匪首头目);同月敏海峰受傅秉勋委任后,在迭部甘、川交界地区成立“独立第七纵队”,分编为8个支队(到1953年解放军进剿前夕,匪徒达390多人)。刘华初到川西若尔盖12部落之一的唐昆开辟“第二基地”后,采取封官许愿和威胁利诱的办法,拉拢当地土官、头人入伙,胁迫挖药工人参加土匪,大肆收罗散匪(到1952年底,聚匪130多人)。6月,西北军政访问团来甘南后,帮助甘南自治区筹建中共洮源(碌曲),中共欧拉(玛曲)两个工委,但由于匪患严重,两个工委没能赴两个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加之广大藏族人民当时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又有历史上留下的民族隔阂和排外心理,在客观上为马良股匪在该一地区,身着藏服,口说藏话,乔装打扮成牧民群众进行一系列反革命武装破坏活动创造了一定条件。8月,傅秉勋匪司令部被解放军西南部队在四川黑水地区围歼后,由于马良积极反共,竭力扩大匪势,深得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赏识,遂7次对其进行空投支援,计空投特务18名,各种武器近千件及大量的军事物资,同时直接受台湾指挥,从而使马良股匪的队伍迅速得到扩大,并时常派人到甘、川藏区各部落,以馈赠枪支弹药和高官厚禄为诱饵,拉拢不明真象的四川热河东坝和夏河县阿木去乎、双岔等十几个部落的土官头人率众入伙,遂之成为甘、青、川交界地区最大的股匪。10月,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军区和西南军区在成都共同商讨配合剿匪的问题,决定由西南军区抽调5个团的兵力,协同西北军区部队作战。12月底,西北军区在兰州召开剿匪工作会议,会上分析了甘、青、川交界地区的匪情和民情,决定成立“甘青剿匪指挥部”,从西北军区抽调10个团的骑兵、步兵、工兵队伍和两个汽车连及5架飞机,作为剿匪主力,并对剿灭马良股匪作了具体的研究和部署。是月,马元祥在甘、青交界的碌曲李恰如地区正式组成 “102路”股匪,编为7个纵队。至翌年春,聚匪达380余人。
  1953年1月,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剿指”)在甘南夏河县成立(后迁址桑科滩,并在剿匪期间曾移驻西仓新寺和郎木寺),彭绍辉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徐国珍任第一副司令员,高维嵩任第一副政委,朱声达任第二副司令,朱侠夫兼任第二副政委,黄正清兼任第三副司令员,龚兴业任参谋长。同年初,马良奉命将潜伏在甘南迭部一带的边仙桥股匪400余人,收编为第九纵队,后因边匪不愿接受马良的制约,而一直独立活动。3月5日,“剿指”向参战部队下达进剿命令。同日,中共甘南藏区工委在夏河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区剿匪委员会,黄正清任主任,王治国、杨复兴、黄祥、王如东、赵子康、金巴襄佐、杨丹珠、丁立夫、王殿清、冯永炳10人任副主任,吸收各界代表人士56人为委员。3月6日,“剿委”向各级党政群组织发出《关于动员一切力量完成剿匪任务》的指示,提出坚持贯彻“军事清剿与政治争取瓦解,开展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剿匪工作总方针,动员各族人民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3月中旬“剿指”移驻郎木寺。3月15日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一行15人,进入玛曲开展工作。3月28日,“剿指”根据匪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即令公安十一团和西北军区骑一团组成左路纵队,由十一团团长吴作启和西北军区骑一团政委慕明君指挥,驻剿、游剿盘踞在上迭和若尔盖县粗路、热路沟、奔巴沟、江岔一带的边仙桥、敏海峰股匪;西北军区骑二团和果洛大队组成右路纵队,由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书茂指挥,西渡黄河,至玛曲乔科一带,跟踪追歼马元祥匪部;骑一师和骑十一师三十二、三十三团组成中央纵队,由骑一师师长指挥,向窜至四川唐昆地区的马良、刘华初股匪合围,直到歼灭为止。作战命令下达后,各参战部队紧急动员,奔赴各自的剿匪战场,经过唐昆、追歼马虎山、什藏寺等5次重要的战斗,基本上歼灭甘、青、川交界地区的主要股匪,活捉匪首马良,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同时为甘、青、川交界地区的建政工作消除了障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唐昆战斗
  1953年3月29日,大规模清剿马良股匪的首次战斗,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地区打响。战前,骑一师于3月15日从陇西出发,以7天艰苦行军500里的进军速度,于21日到达甘南合作地区。为了不暴露目标,骑一师在合作仅休息一天,25日进抵碌曲东海地区,接到师部侦察队报告,马良股匪又窜抵四川黑河、幕俄藏一带。因此,该师又于26日挥戈向东进入川西。骑一师遂由师部率一、三团向东其克地区逼进,二团向阿岭山地区前进。翌日,“剿指”接到西北军区电示:马良确已窜往唐克地区。于是,骑一师师部一面将此情电告二团,一面督促部队加快行军步伐。当骑一师抵达黑河北岸时,得悉马良率匪600多人,已逃往索格藏一带。师部又命令部队迅速奔袭。3月29日凌晨2时半,骑一师先头部队在索格藏山地与少量散匪接触,发现对方仅有稀疏枪声。不久,从一个土房中冲出四五个匪徒,逃向唐昆西山。骑一师即紧紧尾追至西山,发现敌人。师部命令一、三团立即投入战斗,向匪群发起攻击。马良亦组织匪众,凭借险要山势顽固抵抗。8时许二团闻讯后由阿岭地区向师部主力靠拢。至此,骑一师全部投入战斗,向马良股匪发起猛烈进攻。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经过8个小时的激战,马良与刘华初股匪土崩瓦解,全线溃逃。该次战斗,从凌晨2时半起至下午5时结束,共歼灭匪徒300多人,基本上歼灭了马良股匪的主力。
  歼灭马元祥股匪的战斗
  1953年3月下旬“中华反共救国军102路”司令马元祥,自从在李恰如地区遭解放军侦察部队袭击后,深感形势不妙,即于解放军进剿的前一天,率部西渡黄河,窜抵玛曲乔科地区。3月31日,在乔科接到台湾空投后,于5月2日窜到甘、青交界的阿尼玛卿山(积石山)西柯河沟南部隐藏。3月27日凌晨6时,受命剿灭马元祥股匪的解放军右路纵队骑二团,在李恰如地区扑空后,于当日12时在玛曲欧拉地区涉渡黄河。当时,玛曲草原寒风刺骨,黄河水深流急,到处是旋涡烂泥,加之没有渡船,给骑二团渡河造成了极大困难,但骑二团官兵想方设法,用4天时间、牺牲15名战士、淹死11匹战马的代价,终于30日下午7时渡过黄河。渡河后,尽管骑二团日夜派兵四处侦察,但在一个多月内始终未发现匪踪。5月4日,西北军区得悉马元祥已窜至积石山的喀尔科以北地区,并有准备休息一月后再窜逃阿坝地区(兴海县一带)的意图,当即电告驻扎在郎木寺的“剿指”。“剿指”即将敌情转告青南部队及骑二团,并令骑一师一个团西渡黄河,配合作战。骑一师三团于5月6日、7日由玛曲齐哈玛渡口渡河。与此同时(6日中午12时),青南部队和骑二团的5名侦察员,在喀尔科附近与马元祥股匪打猎的20余人遭遇。匪徒们发现解放军后,扭头仓惶奔逃。骑二团侦察员一鼓作气跟踪追击了40余公里,直达匪窝。一面观察敌情,监视众匪,一面向团部报告,骑二团接到报告后,马不停蹄,星夜兼程,于7日中午12时半到达匪巢什藏寺,立即包围妄想逃窜的马元祥主力100多人,即与众匪展开激烈战斗。经过4小时的塵战,击毙匪首马元祥、马步祥等53人,俘虏空投特务“西北联络专员”程敏杰及其部下64人。尔后,在骑一师一团、骑二团和青南部队及民兵的联合搜剿下,终将该股匪徒全部歼灭。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元祥
相关人物
马良
相关人物
敏海峰
相关人物
刘华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