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营汽车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0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营汽车运输
分类号: F502
页数: 2
页码: 443-444
摘要: 1975年11月10日,经玛曲县革委会批准成立玛曲县汽车队,隶属工交局领导和管理,王继康任队长,有职工10人,由县财政局拔款18万元,购置解放牌货运汽车4辆,在县城黄河中路,修建车队办公室14间,车库4间,油库3间。
关键词: 交通运输管理 汽车运输

内容

1975年11月10日,经玛曲县革委会批准成立玛曲县汽车队,隶属工交局领导和管理,王继康任队长,有职工10人,由县财政局拔款18万元,购置解放牌货运汽车4辆,在县城黄河中路,修建车队办公室14间,车库4间,油库3间。车队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车头向下,承担全县大宗物资的运输生产任务。到1977年车队有解放牌货车6辆,解放牌客车1辆,1979年完成货运量0.156万吨,货运周转量62.21万吨公里。
  1982年有营运汽车6辆,客运轿车1辆,实际完成货运量0.15万吨,货运周转量42.54万吨公里。1983年到1984年两年购置东风牌货车5辆(原有解放牌汽车3辆,客运轿车1辆变价作了处理),年平均完成货运量0.19万吨,货运周转量84.79万吨公里。车队自成立以来,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制度,为玛曲县经济建设作岀了一定的贡献。但终因经营管理不善,财务帐目混乱,经济效益不高,外欠运费7.7万元,造成车队严重亏损的局面,因此,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县车队,将原有车辆和财产由县财政局和交通局共同接管登记;车队职工由县劳动人事局另行安排工作。二、玛曲汽车站
  根据全省交通工作会议“调整地方交通管理体制"的精神,1961年10月15日玛曲汽车站成立。隶属甘南州运输公司领导,为三级站。由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投资0.6万元,新建站房60平方米。1963年12月,又进行了扩建,实际投资1.25万元。建筑面积114平方米。配备站务人员2名,截至1990年有站务人员4人。
  玛曲县客运班车早在1958年就已开放,因路况差,班期不能保持正常。为解决旅客乘车困难和民族宗教信仰、定期拜佛集会的客运工作,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指派货运卡车代替客运运输。至1961年以前,合作至玛曲251公里线路客运班期定为周班,即7日1班1963年4月,甘南汽车运输公司调整客运班次时将合作至玛曲班次定为3天一个往返,夜宿郎木寺,途经尕海、碌曲县,并确定以尕斯、小吉斯等车型担任客运,车上装备有棚杆,篷布等设施,客运标价调整为卡车0.24元/人•公里,轿车每人公里0.27元/人•公里,从1964年1月25日起,执行甘肃省客运票价之规定,轿车每人票价6.90元,卡车票价6.20元,年客运量0.4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0.55万人公里。同年底,开放了郎木寺至玛曲县定期客运班车,每星期二、五由郎木寺开出,经过麦西乡到玛曲县当天返回。此后随着全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客运班期也相应增加。1988年尕(海)玛(曲)公路建成通车,缩短了通往玛曲公路里程52公里。到1990年,年客运量达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5万人公里,分别比1964年增长3倍和5.8倍以上。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