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03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路
分类号: F540.3
页数: 6
页码: 430-435
摘要: 玛曲县建政前,境内没有一条公路。1955年6月建政后历史上第一条公路 ——郎(木寺)玛(曲)公路修建,到60年代末,公路网络基本定型。1976年实现乡乡通公路。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公路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设置相应的管理养护机构,配备了专职的业务技术人员,使公路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保证了公路的畅通和各类物资的运输。
关键词: 道路建设 公路建设

内容

玛曲县建政前,境内没有一条公路。1955年6月建政后历史上第一条公路 ——郎(木寺)玛(曲)公路修建,到60年代末,公路网络基本定型。1976年实现乡乡通公路。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公路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设置相应的管理养护机构,配备了专职的业务技术人员,使公路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保证了公路的畅通和各类物资的运输。
  一、郎玛公路
  郎木寺至玛曲县公路是玛曲地区自古以来建设的第一条公路。它起自碌曲县郎木寺,经四川麦西、大水至玛曲县城,全长69公里。甘肃境内36公里,四川境内33公里。其中0~15公里段,为西仓至阿坝公路,实际新修54公里。公路沿线为山平谷宽、沃野辽阔的高山草原区。
  1955年6月,甘南州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作出修建郎玛公路的决定,6月22日夏河养路段派人进行勘察设计,同年9月22日从临潭县抽调民工200余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玛曲驻军积极配合下破土动工,同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公路路基宽7.5米,边沟呈梯形,上口宽1米,下底宽0.5米。
  1956年3月19日,甘南州人民委员会投资6.1万元,对郎玛公路进行改道整修,同年底完成了施工任务。
  郎玛公路建成通车初期,未设置专业养护机构,由驻军和地方政府以物资运输之所需,采取临时性养护或进行抢修。1961年底,碌曲公路段在玛曲设机动道班,流动养护这条公路。1970年6月12日玛曲公路段成立后,设置麦西、大水两个道班,开始正常的公路养护。后经不断改造,完善了桥涵等配套工程,使郎玛公路的技术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公路运输畅通无阻。
  1988年,全省公路普査后,郎玛公路改称省道313线,即两河口一阿万仓乡公路中的最后一段道路,全长70.64公里,四级公路标准有52公里,等外公路12.24公里,有次高级路面3.4公里,中级路面67.24公里,有永久性涵洞85道。总长667.15米,浆砌片石边沟430米。
  二、玛阿公路
  玛曲至阿万仓公路起自玛曲县城,南行4公里,抵达玛曲黄河渡口,越过黄河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落尔龙至阿万仓,全长54.8公里。公路沿线是辽阔的草原,与川、青两省边界相距约50余公里,为了开发玛曲畜牧业资源,维护边界地区社会治安,从1958年开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部队为主力,建成玛阿公路的雏形。由州政府投资2689元,在原玛曲渡口建造木船1艘,摆渡往来人畜和小批量物资。
  1959年,甘南前线军事指挥部指令工兵某部一个分队和当地驻军,按照简易公路技术标准,改造和整修该条公路,移动土石方工程量2.1万立方米,于1960年完成全线改造整修任务。1963年,甘肃省交通厅投资2万元,由甘南公路总段设计,玛曲渔场施工,建造一艘载重8吨,可摆渡解放牌汽车1辆的木制渡船,1964年6月交付使用。后改由机动船营运,以此连接玛阿公路。1970年,玛曲公路段正式接管玛阿公路。从此,路况逐步改善,保证了各类物资的正常运输。1979年8月,玛曲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玛阿公路从此被黄河大桥连接贯通。
  1988年,全省公路普査后,玛阿公路改称省道313线,即两河口 ——阿万仓乡公路中的最后一段道路,全长55公里,其中达到四级公路标准的有22公里,等外公路有33公里,有中级路面6公里,低级路面49公里;有永久性公路大桥1座。全长280米,临时性桥梁4座,总长44.3米,永久性涵洞18道,总长108米。
  三、黄齐公路
  玛曲黄河渡口至齐哈玛公路,全长140公里,起自玛曲黄河渡口,溯黄河第一湾曲部黄河西流段南岸向西,东南方向推进,呈U形状,公路沿线属草原区,途经兰州军区河曲马场、色瑞拉布则、采日玛(采日玛乡址),过黄河至齐哈玛(齐哈玛乡址)。
  黄齐公路,起自两阿公路至4公里+500米。1960年,河曲马场修建19公里路段。1975年,由甘南州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建从19公里开始至采日玛125公里路段。1976年,齐哈玛乡政府动员群众,以民工建勤方式修通采日玛至齐哈玛路段24公里,但由于黄河阻隔,运送到齐哈玛的各种物资只能运抵黄河东南流段北岸,再以木船渡运南岸,由人畜运达目的地。
  该公路的主要灾害有:(一)公路穿越大片草原沼泽阻茹地,春秋雨季翻浆地段较多,如在郎曲、郭洛卡等地,汽车行驶由拖拉机保驾护送,否则就有陷入沼泽泥潭之险。(二)桥涵不配套,雨季经常发生阻车现象。(三)黄河之阻,造成汽车不能驶入齐哈玛乡所在地,给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困难。
  1985年,甘肃省交通厅投资217.11万元,修建齐哈玛黄河吊桥。从此,黄齐公路全县贯通,并经县交通局精心管理与养护,路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保证了各类物资运输。但由于技术标准低,各种设施不配套,有待于进一步整修和改造。
  四、扎西公路
  扎西滩至西柯河公路自省道两阿公路7公里处起,溯黄河西流段南岸向西行,经太吾若、娘安哇若、欧拉(欧拉乡政府址)、肖若、曲合、当庆至欧拉秀玛,全长107公里。0〜30公里区间为微丘区,其余路段均属平原区。公路沿线是天然牧场,是玛曲县欧拉羊的主要产地。1958年从玛曲县城开始,沿黄河西流段北岸西行至欧拉渡口修建有一条简易公路,全长34公里。各类物资均从该公路运输。1966年6月“国营甘南西柯河细毛羊繁育场”成立后,由该场自筹资金从黄河南岸修建一条简易公路,移动土石方工程量约21.4万立方米,最小半径5米的8处,纵坡超限28处,最大纵坡13%。扎西公路修通后,由该场自修、自管、自养,甘南州交通局给予少量的养护经费补助。扎西公路由于桥涵配套工程不齐,经常处于晴通雨阻状态。1983年11月在西柯河羊场的基础上成立欧拉秀玛乡后,扎西公路移交甘南州交通局管理,成为玛曲一条县乡公路。原玛曲至欧拉渡口公路降格为乡村公路。
  五、阿群公路
  阿万仓至群强(后改称木西合)公路,全长76公里。它是省道313线(两阿公路)的延伸,但归属县乡公路管理。
  群强是玛曲县西南最边远的一个乡,与青海久治、甘德两县相毗邻,属纯牧业区域。公路全线平原微丘区占四分之三,山岭丘区占四分之一。阿万仓以西,多系沼泽沮洳地。为了发展边远地区经济,解决牧民群众的交通运输困难,1974年甘肃省交通厅投资17.8万元,由甘南州交通局地方道路工程队测设施工,正式修建阿万仓至群强公社公路。为此,县革命委员会组建工程指挥部,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克甲任总指挥,从全县各乡组织劳动力千余人,完成33公里路段中的部分土方工程。但是由于工程量大,甘南州革命委员会从临潭县的城关、羊永、流顺、新堡、总寨、店子、龙元、陈旗8乡(镇)组织民工1350人投入施工,修筑6个月,终于1975年底全部竣工通车。共计投入劳动力17.59万个工日,移动土石方工程量52.77万立方米。1977〜1979年,甘肃省交通厅投资18万元,由甘南州交通局地方道路工程队助理工程师姚文蔚主持施工,先后修建了沿线当莫、张莫、塔玛石拱桥梁3座,总长45米。同时,还维修了部分路段。
  阿群公路建成通车后,由玛曲县交通局负责管理,采取季节性养护方式进行养护。经过多年的修保,路况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
  六、落久公路
  是指玛曲县落尔龙至青海省久治县的公路。落尔龙是阿万仓乡境内的一个地名,相距青海省久治县友谊桥界,即玛曲境内55.6公里。1960年兰州军区为了建设畜牧基地,修通零至19公里路段。1987年玛曲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相邻地区的经济联系,与青海省久治县人民政府商定,修建落久公路,是年县人民政府以工代赈投资10万元,修建19公里至久治县界公路34公里。与此同时,久治县也投资修建久治一玛曲县齐哈玛乡边界公路。从此,连接玛曲县和青海久治县的落久公路全线贯通,极大的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经济和玛曲、久治两地人民的友好往来。七、尕玛公路
  玛曲建政后,在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甘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玛曲以县城为主的公路网络基本建成。但是,从州府合作到玛曲县,却要绕道郎木寺,行程235公里,交通多有不便。多年来,玛曲人民一直要求另选新线,修筑公路,缩短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对此,省州交通部门十分重视,1986年4月8日,委派甘南州交通局公路工程队队长、工程师吴志杰率领测设组进行实地勘查,经过反复比较,决定从碌曲县尕海起,经李恰如牧场、忠克山、尼玛至玛曲县城,全程53.3公里,比绕道郎木寺缩距52公里。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运费35万余元。测设、预算投资为324万元,经呈报甘肃省交通厅公路局审查,同意新选线路,审定预算为278.55万元,并列入“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并由甘南州交通局公路工程队抽调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玛曲县政府负责主持施工。
  1985年4月,玛曲县组成工交、经计委、商业、粮食、供销、人行、建行、公路段等有关单位领导共10人的工程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代茂任总指挥,常学信、尕尔藏、沈思茂任副总指挥,助理工程师唐佐兴负责施工和技术质量管理。整个工程有技术人员2名,领工人员7名,管理干部17人,共有33个包工队。其中临夏包工队29个,临潭县包工队3个,临洮县包工队1个,计民工1800余名。1986年5月10日开工,1987年10月底竣工,全线完成土方工程量36.98万立方米,石方工程量27.4万立方米,修建石拱桥3座,共长126.2米,涵洞114道共长1010.38米,铺路面砂4.29万平方米。桥涵荷载汽——20,挂 ——100。平曲线最小半径25米,最大纵坡7.5%,路面宽5.5米,另修建从尕玛公路通往尕海乡所在地公路,长880米;通往尼玛乡公路,长720米;共支出工程投资278.55万元。同年11月6日至7日,经省、州交通部门组织验收评为优良工程。为此11月8日至10日在县城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王增祥、副州长敏政到会并讲了话。州级机关各有关部门,交通系统各部门派代表参加祝贺,至此,尕玛公路与国道213线正式贯通,玛曲县至合作全程缩短52公里。1949-1990年玛曲县主要公路一览表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郎玛公路
相关专题
玛阿公路
相关专题
黄齐公路
相关专题
扎西公路
相关专题
阿群公路
相关专题
落久公路
相关专题
尕玛公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