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间手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0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间手工业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2
页码: 403-404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玛曲地区没有任何民族工业企业可言,日常生活中以手工业为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手工加工,尤其以金、银、铜器以及狐皮、虎皮等名贵皮革制品的加工,享誉甘、青、川交界地区和拉卜楞藏区。
关键词: 地方工业 手工业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玛曲地区没有任何民族工业企业可言,日常生活中以手工业为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手工加工,尤其以金、银、铜器以及狐皮、虎皮等名贵皮革制品的加工,享誉甘、青、川交界地区和拉卜楞藏区。当然,玛曲地区的手工业和其它牧区一样,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一般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的手工加工。包括织、补帐篷、拧皮绳、搓手绳、捻毛线、织毛口袋、缝制皮口袋、擀毛毡、织氆氇、挼皮子、裁缝衣袍、打酥油、磨糌粑等等。这类手工业,一般没有明显的分工。第二类手工业,一般具有商品经济性质和成份,从事者有专门的行业和劳动分工,制作加工的产品供交换、出售或者专门挣取手工制作费等。它包括金、银、铜、铁、石、木、泥制品的制作,以及狐皮、虎皮、牛、羊皮的加工,皮袍、皮鞋、皮帽的缝制等。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从事服务于宗教寺院的手工业,它主要从事雕刻、绘画、泥塑、建筑为主。雕刻方面,以石板雕刻经文、佛像为主。此类以经文、佛像为主的石板雕刻垒成的石堆,随处可见,最为著名的要数木拉村石刻和欧拉曲合尔河畔的石雕。泥塑,也是藏区民族手工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主要以泥为材料,进行各种泥塑艺术品,即各种佛像的手工艺术加工,成为民族地区艺术中的一绝。
  县境的手工业,主要服务于畜牧业生产和高度适应于畜牧业生产的牧民群众生活,虽然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羌族时期,但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到建政前,手工业的内容仍很单一,生产条件很是简陋。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