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度量衡器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9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度量衡器具
分类号: D912.294
页数: 1
页码: 372
摘要: 1955年以前,玛曲地区的度量衡器具不太严格,度器一般以木尺为主,兼以传统的膀、拃等;量器一般以斗、升、皮袋为主;衡器一般以大杆秤、盘秤、16两旧秤、戥子等为主。1956年县粮食部门成立后,开始施行磅秤1958年,国家统一规定度器以市尺为主,量器以市秤为主。1959年6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后,对16两制杆秤和盘秤进行了改革,统一实行了10两制市秤。
关键词: 工商管理 度量衡器具

内容

1955年以前,玛曲地区的度量衡器具不太严格,度器一般以木尺为主,兼以传统的膀、拃等;量器一般以斗、升、皮袋为主;衡器一般以大杆秤、盘秤、16两旧秤、戥子等为主。1956年县粮食部门成立后,开始施行磅秤1958年,国家统一规定度器以市尺为主,量器以市秤为主。1959年6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后,对16两制杆秤和盘秤进行了改革,统一实行了10两制市秤。
  1978年,国家又对医药部门的16两戥子改为公制“克”。1980年后,县粮油部门首先使用售油器,实验和医药卫生部门则普遍使用各种玻璃刻度及陶器量杯、量筒、量瓶。商业、邮电等单位则使用平板秤,科研应用天平,家庭或个人使用弹簧秤等,开始用公斤计算。1989年,国家正式规定,全国范围内使用公斤制秤,所有衡器的计算以“公斤”为单位,度器以“米”为单位,从而使民间传统的度量衡器逐渐在市场上消失。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