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统计工作
分类号: F127.42
页数: 2
页码: 355-356
摘要: 玛曲的统计工作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期间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它真正的发展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主体并承担服务和监督职能的统计工作,才有了空前的发展,为玛曲的经济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地方经济 统计工作

内容

玛曲的统计工作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期间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它真正的发展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主体并承担服务和监督职能的统计工作,才有了空前的发展,为玛曲的经济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2年县统计局设立以后,面对着改革开放中日益发展、不断扩大的商品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广大的统计工作者以求实的精神,克服牧区统计工作的重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历年的各项统计工作。1986年全州统计工作八大专业(即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商业、劳动工资、住户调査、物资、综合平衡)评比中,3个专业获得第一名,1个专业获得第二名,1个专业获得第三名;1987年全州评比中,3个专业获第一名,2个专业获第二名;1988年全州评比中,5个专业获第一名,1个并列第一。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完成了1982年、1990年的第三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査工作,为玛曲县的各项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县人民政府率先在全州建立健全了8个乡级统计站,落实了各乡统计站站长和乡统计人员,明确了乡统计站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全州乡镇统计站的组建带了头,提供了经验,为新时期玛曲县牧村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县统计工作通过学习宣传《统计法》,结合统计执法大检查,各统计专业都与相应的部门、基层单位签订了统计工作任务责任书,具体落实了统计人员和统计负责人。极大地增强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法制观念,使原来统计人员催要报表的被动局面有了改变,能够依法报送统计报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统计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一体化的方向,积极为党政领导部门提供统计信息,为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为此,县统计局还大办开放式统计,开展统计调査和统计分析,使单纯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效益。其次,县统计局按月、季、年(各专业有所不同)都向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加工整理后的统计信息资料,受到各方好评,并在人力、财力困难的情况下,编印了历年来玛曲县国民经济综合统计资料,成为反映全县社会经济活动情况的权威性资料。同时,全局职工挤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整理、补编了部分遗失残缺的统计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