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疗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治疗方法
分类号: S852
页数: 2
页码: 336—337
摘要: 藏兽医主要用放血、扎针、血针、火针、烧烙、药物灌饮等方法治疗牲畜疫病。
关键词: 兽医 治疗方法

内容

藏兽医主要用放血、扎针、血针、火针、烧烙、药物灌饮等方法治疗牲畜疫病。
  骗马法骗马如尿水流淌,治疗取睾丸后流水。马骗后洗净,抹以酥油,用手伸入(肛内)触及膀胱压之。有一圆包之感,轻轻挤压,即出黄水。然后备鞍慢行,遛3〜4日。若腹腔及肛门肿胀,在肿胀处扎针放水后,置于栅栏内,直至行走。骗后7天,腿上若出现红点,可在踝脉左右扎针,走时前后肢如有羁绊跛行,可于马腋之脉、肚脐左右两脉进行扎针既可。
  双目上翻,□吐白沫医治方 (1)扎面颊骨上部,灸左右面颊各一次。让马用牙咬住木棍,在左右眼脉针灸;(2)轻轻洗左右眼脉割之,拍打并蘸盐喂马。若肿,交替灸之。对四肢无力,心患“扎术病”,在心脉左右短肋灸之,不宜骑行,以蟹足、香菊、哲籽3味草药调以200〜259克油喂之,洗药放入体腔横隔膜间,若流黄水,则不让食草、躺卧,马感无力腹空,从腋部侧凹陷处向下量四指,以刺血针刺入,将皮戳穿,引取黄水,用铜管或鸟翎插入洞孔口四指深处,引流黄水,如法连取3天。
  治马腰受伤方腰部受伤不能站立,如狗蹲坐。医治方法为:挖一与马身等长的土沟,在马腹下置一形如牛轭
  之木,松松捆住,将腹上托,由沟底往上抬,从胯边至肩胛骨用两块宽17厘米、厚3厘米的木板夹住脊椎部。木板上、中、下各钻一孔,将露于木孔之马皮划口,将木筷直接插入该处,于后肢左右 “奇扎”与尾根灸之。在沟中站六、七天,然后牵出。马在沟中时,马槽中置以山水饮之。如无上托之木,应挖中高两头低的沟,则前后腿站立两头低凹处,马腹触地。从肛门处挖一缺口排泄粪便即可。
  肥马骑行时折腿治疗法气喘、腰部弯曲、下躯出汗、后肢屈曲、用好水饮五、六口,食净草药十来口,然后喂食饮足水即可。
  骗马伤口疗方马骗后,因受烙化浓,可划开口子,让红血外流,肛门外部两侧若肿,可灸之。若肛门翻出(突出),可于左右两侧用刺血针刺入3指,此方无效,形成痼疾,手按之,睾丸歪向一侧,可洗净伤口后将脓血挤出,融化500克酥油,与核桃大小“芘
  芨”药拌匀后从马的肛门倒入一满水勺即愈。
  打灰是民间采用的一种封锁、隔离防疫措施。以帐圈、部落或自然村为单位,由部落头人召集会议,通报疫情流行情况,宣布禁止事项,在村边路口挖一灰坑,竖立一个明显的标志,过往行人见此标志,应自动绕道而行。帐圈或村庄内的牲畜一律不准外出。
  避瘟在发生牛瘟时病牛留在原地由专人管理,未发病的牛只赶往别的草场放牧,以避开牛瘟危害。
  灌花将牛瘟病牛的血液灌给黄羊,不久将黄羊杀死,再将黄羊的血液灌给犊牛,最后屠宰犊牛,取其血液稀释后给健康牛灌服,使其发生轻微的牛瘟症状,从而获得免疫。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