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2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动物药材
分类号: R282.7
页数: 1
页码: 237
摘要: 0
关键词: 玛曲县 药材资源 动物药材

内容

一、鹿茸
  主要产马鹿茸,是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较粗大,分枝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称“三岔”,4个者称“四岔”或更多。玛曲马鹿主要以“莲花”、“三岔”为主。主枝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厘米,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侧枝较长具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灰黑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均以饱满、体轻、毛色灰褐,下部无棱筋者为佳。主要含脑素,少量雌酮,DGE2等多种前列腺素,多种氨基酸,骨胶脂类,胆固醇,蛋白质等。药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眩晕耳鸣等。主要产于西科河大鹿场。
  二、麝香
  是雄麝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整个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直径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含有麝香酮,药用于开窍、避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心腹暴病、跌打损伤等。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所产麝香属著名的“青藏麝香”,尤为珍贵。
  三、牛黄
  存在于及少部分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一4.6厘米,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1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庞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松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含胆酸、胆红素及其钙盐,又含胆笛醇、软脂酸、卵磷脂、维生素D、多种氨基酸及钠、钙、镁、锌、铜、磷等。药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痛肿疔疮等。1985年开始,全县进行人工牛黄种植,产量较高。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专题

鹿茸
相关专题
麝香
相关专题
牛黄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