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矿产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1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矿产资源
分类号: TD98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经过初步勘探,玛曲县境内有黄金、铁、铜、汞、锡、钳、铸等金属矿藏,尤以金、铁、磁铁矿丰富。
关键词: 玛曲县 矿产资源

内容

第一节金属矿監
  经过初步勘探,县境内有黄金、铁、铜、汞、锡、钼、钨等金属矿藏,尤以金、铁、磁铁矿丰富。
  金矿:玛曲县东西部地区是一块待开发的矿区,初步探明在木西合和欧拉秀玛两乡一带分布有金矿、汞矿。县城东北部18公里外尼玛乡格尔柯地区(72线一110线)黄金储藏量约在50吨左右,而且品位较高,每吨矿石含黄金6克以上,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1990年玛曲县与甘肃省地质三队投入试验开采,当年生产黄金2.8公斤。据分析估算,正式投入开采后,可以年处理矿石10万吨,年产黄金250公斤。木西合和欧拉秀玛乡,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没有人力、物力、技术力量进行较严格的勘探,甚至连初查都没有进行,只进行过部分矿种的调査,因此资源不甚明了。但在以上两乡和阿万仓、欧拉乡的河谷地带,多有砂金出现,而且含金量较高。
  铁矿:县境的铁矿属于沉积型铁矿中的石炭二选系位,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三种。二选系位,一般规模小,品位低,多属矿化点和矿点,如西么卡、卡木龙瓦和观音沟、麻隆沟主要为结核状、薄层状,菱铁矿产于泥质 ——碳酸岩建造中。
  磁铁矿:一般分布在县境正西部积石山的中段,含矿带走向不下15公里,矿带厚度不下2公里,中心地带是当庆沟,并与位于磁铁矿西南的赤铁矿相穿插。
  第二节非金属矿藏
  一、方解石
  主要分布于尼玛乡和大水一带的石山中,两处的品位相对较高。
  二、大理石
  分布在欧拉乡境内,储量丰富。
  三、泥炭
  是玛曲县一大地下资源。其储藏量达15.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县城南部黄河首曲内弯处的曼日玛乡。泥炭属营养型草木泥炭,分布范围广,泥炭矿点多,储量大,出露面积大。泥炭层平均厚度22米,泥炭层位较稳定,泥炭质量以中灰分一一中分解为主,高灰分一一高分解泥炭、高灰分一一中分解泥炭、中灰分一一高分解泥炭次之。在黄河干支流两侧广泛分布,一般在海拔3450〜3600米的高原盆地,盆地内部水网纵横,沼泽棋布,水草茂盛,构成了宽广的微有起伏的堆积平原阶地,泥炭地主要赋存于阶地后缘及淤平的古河边型宽浅谷地中,阶地后缘洼地控制的有阿米欧拉塘、囊格达、纳尔玛、杰门克尔洼喀、杂格土、曼日玛、宁庆乔、万扭萨日哥、纳艾纳尔根等9处。其中以曼日玛和万扭萨日哥规模最大,面积分别为39.4平方公里和39.02平方公里,其它地区面积一般为2~10平方公里。泥炭层厚度0.8一1.5米,山麓地带较厚。最厚2.7〜3.0米;古河道型洼地控制的泥炭地有郎曲乔尔干一一也尔莫乔、且迈孜合锐、翁坡北、翁坡南、忧木恰尔及棍齐等6处。泥炭地多呈长廊状,以郎曲乔尔干一一也尔莫乔规模最大,面积达127.88平方公里,其它地区规模较小,面积一般在2~6平方公里。泥炭层一般厚度在1.0一2.0米,近洼地中心最厚达4.77米,该区泥炭总地质储量16660万吨,占总储量的35.7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