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牧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牧草
分类号: S431.14
页数: 3
页码: 213-215
摘要: 玛曲县境内牧草包括天然草地牧草和人工栽培牧草两种类型,但主要以天然牧草为主。
关键词: 玛曲县 草原资源 牧草

内容

玛曲县境内牧草包括天然草地牧草和人工栽培牧草两种类型,但主要以天然牧草为主。
  一、天然牧草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县境天然生牧草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生长茂密,覆盖度高,一般为75〜90%。据调査,有可食饲用植物47科、413种,占总种数的96.04%,其中优等牧草12种,良等牧草44种,中等牧草68种,低等牧草115种,劣等牧草173种。优良牧草种数虽少,但在群落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各类草场的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决定了草地植物群落的内部结构与外貌特征,为天然草场奠定了产量、质量基础。据统计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2455259.6亩,平均亩产鲜草390.7公斤,牧草总贮量为48.66亿公斤。
  组成县境天然草场植被的优良牧草生活型多样,可以分为多年生密丛禾草,多年生密丛嵩草,多年生疏生丛禾草,多年生根茎禾草,多年生根茎苔草,多年生直立茎或葡萄茎牧草等。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使优良牧草塑造了各种适应性生态一一形态特征:植株矮小而丛生,营养繁殖和胎生繁殖,被茸毛或具有厚的角质层,根系较浅而平展。这些特征具备了抵御强风侵袭,防止高原强烈紫外线损伤和牧草体内水分大量散失的功能。
  天然草场牧草主要种类组成有:
  禾本科:垂穗披碱草、细株短柄草、老芸麦、异针茅、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垂枝早熟禾、野青茅等48种。
  豆科:异叶米口袋、多茎黄罠、金花苜蓿、鬼箭锦鸡儿等19种。
  莎草科:华扁穗草、甘青蔗草、线叶嵩草、玛曲嵩草、青藏苔草等16种。
  菊科:川藏蒲公英、千里光花、美丽风毛菊、紫色风毛菊等42种。
  蓼科:珠芽蓼、圆穗蓼、西伯利亚蓼等11种。
  在草场植被类组成中,莎草科牧草为县境牧草的优势种,在高山草甸中占47.9%,在亚高山草甸中占38.8%,在灌丛草甸中占35.6%,在沼泽化草甸中占70.2%。这类牧草分布广,产量稳定,营养成份高,春季萌发早,生长发育快,茎叶柔软、适口性好,耐啃食与践踏,耐牧性极强,冬季存留性好,弥补了天然草场豆科牧草的不足,是县境的特色牧草。
  主要优良牧草营养成份含量表二、人工栽培牧草
  玛曲县建政前,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无种植牧草的历史。1957年开始种植牧草,为筛选适应当地栽培的优良牧草,县草原站从1964年先后引进驯化了垂穗披碱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燕麦、莞根、箭舌豌豆等6种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优良牧草。1990年大面积播种,累计共种植2320.32亩,平均亩产青干草426.46公斤,总产9895万公斤。建立抗灾保畜饲草基地,栽培的多年生牧草有:垂穗披碱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等。一年生牧草有青燕麦、青棵、箭舌豌豆、莞根等,在3月份牲畜春乏关时补饲。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