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象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象服务
分类号: P451
页数: 3
页码: 198-200
摘要: 天气预报业务是玛曲县站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分为短期公众天气预报、长期专题天气预报两类。
关键词: 气象工作 气象服务

内容

一、天气预报业务
  天气预报业务是县站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分为短期公众天气预报、长期专题天气预报两类。
  (一)短期公众天气预报
  公众天气预报的项目有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晴雨、降水量级、最高最低气温、风向风力、冰雹、大(暴)雨、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自1967年1月起制作发布,由县广播站每天口语向社会广播。当时在县城街头设有“天气预报牌”公布3〜5天中期预报。因通讯条件限制未能向乡村传播。公众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建站初期以单站气象要素压、温、湿绘制“时间剖面图”为主要预报依据。抄收兰州气象广播电台发布的天气形势及全省天气预报为指导,结合当地群众看天经验为辅。按“大中小”结合的原则,进行补充订正预报。70年代增加了西北区域天气形势绘制的“简易天气图”,使用了高空500MB形势,地面天气系统演变,按天气学原理采用外推法,结合单站气象要素制作预报。同时引进外地预报方法,建立了天气过程曲线模式、点聚图分类为主的单站预报工具。收集整理了临近的久治、外斯、若尔盖等站气象资料,延伸、弥补了本站资料。预报人员深入牧村调查研究,收集群众看天经验,了解天气对牧业生产的利弊,掌握牧业生产季节,提高了预报业务工作的针对性。80年代随着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预报业务专业化程度加强。1986年123B传真机投入业务使用,预报信息量骤增。每天固定接收兰州中心气象台发送的500hPa欧亚形势图,西北区挾地面形势图、预报图。北京气象中心的物理量图。单站预报工具在总结、验证、提高的基础上建立部分概括率、准确率高的预报工具。采用了高空形势、地面要素结合的预报指标。预报方法多样化、多元化。预报工具初具规模。1989年单边带电台通讯开通,讯期每天与州台会商天气,准确率显著提高。预报业务人员固定在3〜4人之间,成立了预报服务股。服务工作扩大到党政领导、畜牧业、工业、水电等部门。
  (二)长期专题预报
  长期预报项目有旬、月、季、年度内的降水、温度、重要天气趋势预报。主要是按生产需要,为领导机关提供的在安排生产、防灾抗灾决策中参考的气象服务业务,发布限于党政领导机关和生产管理部门使用。向社会公开发布一般以领导机关批转或征得同意后印发。内容以未来天气形势、关键性天气、重要天气过程、灾害性天气分析预报、生产建议为主。长期预报自1967年3月发布季度预报,內容以畜牧业生产为对象。1967年4月由县革委生产指挥部转发第一份长期预报。1967年8月长期预报译为藏文转发,成为玛曲县第一份藏文天气预报。
  1973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岀“玛曲县牧业生产气象服务一览表”,项目包括牲畜发育、牧草生长期、关键生产环节、利弊天气、气象服务方式等。1984年再次补充定型。同年气象服务迈入常规化,长期预报采用了简单的数理统计,有多因子综合、多元回归、周期分析等方法。1990年PC一1500机投入业务使用,数理统计预报容量增大,计算程度提高,范围扩大,预报工具增多,重要时段工具完善配套。牲畜春乏期、汛期专题预报定型,服务方式更贴近生产,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1985年完成预报资料历(累)年簿统计,项目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气象资料、专题资料、重要天气档案共8册。
  1983年开展了年度气候影响评价,总结天气变化对牧业、工业、电力、通信等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利弊分析,提供领导机关参考。
  1990年编写出“玛曲县预报员工作手册”,内容共分8个部分,有业务法规、服务项目、工作规程、预报工具、社会经济统计、灾害资料、设备维护等。预报服务工作向正规化、制度化方面发展。春季长期专题预报服务、汛期气象服务受到领导机关重视和生产部门的广泛使用,气象服务的效益得到提高。1990年底全年“气象服务”专题预报材料达50期,200份。
  (三)专业有偿服务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25号文件下发,专业有偿服务逐步开展。气象资料首先向专业部门、专题特需项目收费。
  1987年气象站与县砖瓦厂签订有偿服务合同。进行砖坯生产中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是专业有偿服务的起点。
  1989年玛曲县政府16号文件批转开展草原防火专业有偿服务。与县畜牧局、草原站签订服务合同,建立“草原气象火险级预报方法”,发布草原防火期(11月〜翌年4月)逐旬气象火险等级预报,这是县政府批转的第一份关于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文件。
  有偿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行自愿、互利抵偿的方式。以促进用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目的。至1990年底涉及到砖坯生产、草原防火、水电、地质、建筑设计、科研等部门。由于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条件制约,服务面小、收费低、成本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