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象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9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象业务
分类号: P4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1966年11月正式开始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每日北京时间08、14、20时3次基本气候观测。项目有大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蒸发量、日照时数、地面温度、地中温度(5~20厘米)、冻土、雪深和雪压等14个气象要素。1969年10月增加02时观测,每日4次观测,昼夜观测记录天气现象。1989年前记录全部用手工处理。1989年起PC一1500微机投入业务使用,部分记录由计算机自动处理。
关键词: 气象工作 气象业务

内容

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
  (―)地面气象观测
  1966年11月正式开始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每日北京时间08、14、20时3次基本气候观测。项目有大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蒸发量、日照时数、地面温度、地中温度(5~20厘米)、冻土、雪深和雪压等14个气象要素。1969年10月增加02时观测,每日4次观测,昼夜观测记录天气现象。
  1989年前记录全部用手工处理。1989年起PC一1500微机投入业务使用,部分记录由计算机自动处理。
  (二)天气电报
  建站时设有县邮局到气象站专线电话,供传递气象电报。
  1967年5月〜1980年1月先后向兰州中心气象台拍发每天08时、14时、20时绘图天气电报。
  1989年1月改为08时、14时绘图天气电报和05时、17时补充天气电报。
  1967年〜1985年每年5~10月向刘家峡电站拍发防汛雨情电报。期间1972年增加兰州水文总站、碧口水电站雨情电报。均在每日08时发出。
  1969年10月〜1979年12月、1984年1月〜1985年12月分别向临沈军航拍发每日24小时航空天气和危险天气电报。期间有部分短时兰州军航天气预约电报。
  1989年6〜7月向兰州空军司令部拍发预约航空天气电报。
  1967年4月〜1990年向甘南州气象台拍发08时、14时小天气图报。1989年单边带电台开通改由无线话传。
  (三)农业气象旬(月)电报
  1983〜1984年每年3〜10月向兰州中心气象台拍发气象旬(月)电报。1985年1月起全年向兰州、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气象旬(月)电报。
  (四)重要天气电报
  1984年1月起向兰州、国家气象中心、甘南州气象台、迭部气象站拍发定时、不定时两类重要天气电报。
  1989年以前天气电报手工编报,以后改由PC-1500计算机自动编报。
  二、气象观测环境保护
  1980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气象局(80)010号文件,气象观测场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业务法规管理。
  1984年玛政发84第48号文件对气象观测场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甘南州气象局与玛曲县政府对保护现有环境进行了磋商。县气象站观测场四周的围墙影响观测环境的开始拆除,县草原站厕所搬迁。
  1986年甘人发(86)111号文件下发对保护气象观测环境提岀了严格要求,以确保气象记录的代表性。1986年办公楼落成,1987年10月将原观测场南移46米,四周障碍物减少,南、西、东三边为钢筋围栏,通风良好,基本符合要求。现观测场南方16.5米处有房屋一栋,长30米,高7米仍有影响。
  三、牧业气象测报
  1984年7月由甘肃省气象局确定牧业气象观测在玛曲设点。由县政府同意,牧草观测场(25X25平方米)设在位于尼玛乡的县草原站牧草试验地内。观测项目有四种天然牧草、两种人工牧草发育期、土壤湿度、草木物候、气象水文。
  1989年定为国家基本农业气象观测站。并确定观测天然和人工牧草各两种,增加昆虫观测一种。在气象旬(月)报中增加牧草发育期、土壤湿度项目。
  四、气候资料
  (一)基本气候资料
  1、1966年11月起编制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至1990年底计24册,290份,并报送省、国家气象局每月各1份。气象记录年报表1册24份。
  2、1966年11月至1990年底共有各类气象原始记录资料1640册。
  3、牧业气象观测记录资料自1985年起,共计35册。
  (二)整编气象资料
  1、1973年第一次整编“玛曲县地面基本气象资料历(累)年簿”2册。2、1973年完成《玛曲县军事气候志》。
  3、1973年编印“玛曲县牧业气象资料”。
  4、1982年甘肃省气象局刊印发行第一份“玛曲县基本气象资料”。
  5、1983年在全国30年气候资料整编中,第二次整编“玛曲县地面基本气象资料”。
  (三)技术资料
  1、现有各类技术资料、刊物、读书100余册。
  2、现有科技档案6个分类30余卷。
  3、1985年及以前资料管理设兼职管理员1人,无固定资料室。
  1986年按省气象档案馆要求,完成气象科技档案整理,设有专室专柜管理,气象科技档案管理使用实现正规化。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