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区
分类号: P462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北部高寒湿润牧业气候区髙寒湿润,热量不足,多数草场分布在黄河两岸的滩地、高山、低山地带,以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体,有优良的中生禾本科、莎草科牧草,一般覆盖率可达85%,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区内光照、温度热量条件、土壤条件有利于牧草生长,优势突出。相对而言是玛曲县较为干燥的地区,土壤温度高,湿度适中,许多牧草能旺盛生长,产量高,以卓格尼玛滩、宗格滩、克生托格滩等地势平缓的条件发展人工牧草基地,对牧业生产有一定的保障和促进。
关键词: 玛曲县 气候区

内容

一、北部高寒湿润牧业气候区
  包括尼玛、欧拉、欧拉秀玛、河曲马场北部。海拔高度3300一4000米。区内平均气温0.9〜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1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一9.4〜一10.5℃,≥0℃积温1360〜1408℃。牧草生长期190天,青草期135天,年降水量615一625毫米,生长期湿润系数1.2〜1.3,干燥度0.41。日照时数2531.9小时,日照百分率57%。主要气象灾害是春季大雪、低温连阴雪、冰雹、大(暴)雨、大风等。偶有春末夏初、伏期少雨干旱发生。
  区内气候髙寒湿润,热量不足,多数草场分布在黄河两岸的滩地、高山、低山地带,以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体,有优良的中生禾本科、莎草科牧草,一般覆盖率可达85%,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区内光照、温度热量条件、土壤条件有利于牧草生长,优势突出。相对而言是玛曲县较为干燥的地区,土壤温度高,湿度适中,许多牧草能旺盛生长,产量高,以卓格尼玛滩、宗格滩、克生托格滩等地势平缓的条件发展人工牧草基地,对牧业生产有一定的保障和促进。
  二、西南部高寒很湿润牧业气候区
  包括木西合、阿万仓、齐哈玛以南地区。大部分地方属高山地带,海拔高度3500一4500米,是县境内气候最高寒的地区。年平均气温0.5~0.9℃,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10C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足10℃,≥0℃积温1290〜1340℃,牧草生长季188天及以下,青草期100天及以内。年降水量650一700毫米,生长季湿润系数1.4一1.5,干燥度0.39。
  该区热量条件很差,降水充足,日照时间相对偏多。以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体。以中生禾本、莎草科牧草为主体,牧草生长发育不全,植株高度低,产量不高。气候条件差,使冬春草场草量不足。以草定畜,合理放牧才能提高气候利用率,促进草场发育。
  三、三玛高寒特湿润牧业气候区
  包括曼日玛、齐哈玛、采日玛等地区内的滩地、沼泽地区及河曲马场以南大部,习惯上称三玛地区。
  该区平均拔海高度3300一3600米。地势平坦,是玛曲县境内热量条件相对偏多地区。年平均气温1.2〜1.7℃,≥0℃积温1350~1410℃,牧草生长季200天,青草期130一140天。年降水量630一650毫米,生长季湿润系数1.4,干燥度0.37。由于地面水源丰富,沼泽遍地,排水不畅,水份盈余,气温高而湿度大,气候显得特别湿润。主要气象灾害是春季大雪、低温连阴雪、秋季连阴雨,夏季大(暴)雨、冰雹。
  该区热量条件好,降水充足,地面水过剩,多沼泽、沼化草场。分布有中生禾本科、莎草科及湿中生、湿生牧草。牧草丰茂,草场优良。但部分草场夏季利用率受到限制。按气候优良及草场环境是育马之所,是河曲马的主要繁育地之一。在乔科滩、文保滩及缓坡草场上进行人工牧草的繁育条件优越。排水、灭虫提高沼泽草场利用率有很大生产潜力。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