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泉
分类号: P641.139
页数: 1
页码: 147
摘要: 玛曲县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境内泉、湖泊、溶洞、各类滩地分布较广,较著名的泉有大水泉、察干曼曲泉、河曲马场喷泉、当强药水泉等。
关键词: 玛曲县 地下水

内容

玛曲县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境内泉、湖泊、溶洞、各类滩地分布较广,较著名的泉有大水泉、察干曼曲泉、河曲马场喷泉、当强药水泉等。
  —、大水泉
  位于玛曲县城东19公里处砂山东南侧,泉呈一漏斗状水池,深约0.4米,底部有泉眼十余口,汩汩喷涌,出水量大,流出顿成一河,其水甘甜清冽,碧澄透明,向南流入大水虹鱒鱼繁育池中,再南流注入麦曲(黑河)。终年不封冻,水温一般保持9~14℃。
  二、察干曼曲
  位于县城以东郎(木寺)玛(曲)公路10多公里以南察干拉卜则山下。曼曲系藏语,意为药水泉;察干系蒙语,意为白色。因泉被直径约60米,宽约40米的椭圆白土所围,而且能治肠、胃、皮肤等疾病而得名,是甘、青、川交界著名的药水泉之一。
  三、河曲马场喷泉(也称南木强曲郭)
  位于河曲马场西南皋维隆瓦沟,遇人大喊或相当声波振动,泉自动向外喷水,原喷水1.5米左右,现有所减弱,能喷0.35米左右。
  四、当强药水泉
  位于玛曲县城以西72公里的当强沟口与黄河汇合的狭谷处,泉水白色,具有很浓的臭鸡蛋味,泉底沙质,泉深0.10米,从乱石堆中汩汩流出。四周有淤泥,周围沙棘稠密,柳树郁郁。泉水能治肠胃病及皮肤病,每年有无数的藏族牧民、僧侣,从邻近地区或远道前来沐浴和饮用,据欧拉牧民传说,“第五世嘉木样去拉萨时,途经此地并在此逗留居住时发现此泉,并亲自制一木勺置于泉边,供前去治病的人使用”。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实物

大水泉
相关实物
察干曼曲
相关实物
河曲马场喷泉
相关实物
当强药水泉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