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倾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西倾山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1
页码: 140
摘要: 西倾山位于玛曲县北部,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为上古生代拗陷带在三迭纪隆起而成,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呈南北走势,从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进入县境尼玛乡再向东、南延伸至碌曲县境内,山峰陡峻,峰顶南坡多为石崖,山坡陡峭,向阳,植被覆盖薄,大部分岩石裸露。
关键词: 玛曲县 西倾山

内容

西倾山位于玛曲县北部,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为上古生代拗陷带在三迭纪隆起而成,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呈南北走势,从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进入县境尼玛乡再向东、南延伸至碌曲县境内,山峰陡峻,峰顶南坡多为石崖,山坡陡峭,向阳,植被覆盖薄,大部分岩石裸露。北坡比较平缓潮湿,植被覆盖较厚,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0〜800米。形成奇特的北部众多高山峡谷景观,并经初步勘探,西倾山脉已发现金、铁、钻等矿藏,尤其金的储量较丰。
  西倾山在县境北部的主要高峰有:哲格拉布肖4510米,郭尔莽梁3800〜4000米之间,巴列卜恰拉4045米,恰卜桑4237米,南木桑4454米,阿尼古拉4312米,日干3843米,直合玛尔3850米,忠克3903米等。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实物

西倾山
相关实物
哲格拉布肖
相关实物
郭尔莽梁
相关实物
巴列卜恰拉
相关实物
恰卜桑
相关实物
南木桑
相关实物
阿尼古拉
相关实物
日干峰
相关实物
直合玛尔
相关实物
忠克峰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