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6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山脉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昆仑山系之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西秦岭山系之西倾山从北向南绵延进入县境北部,形成了玛曲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高度递减的地势。境内海拔在3500~3800米之间,峰巅嵯峨起伏,重峦峭拔,沟壑纵横,河流湍急。东南为黄河二级阶地,地表平坦。
关键词: 玛曲县 山脉

内容

第一节西倾山
  西倾山位于玛曲县北部,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为上古生代拗陷带在三迭纪隆起而成,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呈南北走势,从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进入县境尼玛乡再向东、南延伸至碌曲县境内,山峰陡峻,峰顶南坡多为石崖,山坡陡峭,向阳,植被覆盖薄,大部分岩石裸露。北坡比较平缓潮湿,植被覆盖较厚,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0〜800米。形成奇特的北部众多高山峡谷景观,并经初步勘探,西倾山脉已发现金、铁、钻等矿藏,尤其金的储量较丰。
  西倾山在县境北部的主要高峰有:哲格拉布肖4510米,郭尔莽梁3800〜4000米之间,巴列卜恰拉4045米,恰卜桑4237米,南木桑4454米,阿尼古拉4312米,日干3843米,直合玛尔3850米,忠克3903米等。
  第二节阿尼玛卿山(积石山)
  藏语称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本为昆仑山系中支,是古生代拗陷带在三迭纪末期地壳隆起而成,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东南延伸至玛曲县乔科滩终止,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位于黄河弯曲部内侧。自果洛州甘德县以东延伸进入玛曲县境内,蜿蜒于欧拉秀玛、欧拉、曼日玛、采日玛、木西合、阿万仓等乡境。高峰皆耸峙嶙峋,岩石裸露,半山坡以下平缓坦荡,多系起伏丘陵地带,沟谷较多,水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阿尼玛卿山自古就被藏族群众视为雪域青藏六大神山之一,是玛卿神栖息之地。据说古时玛卿是一位滥杀无辜的凶神恶煞,后来皈依佛门成为佛教的保护神,也成为藏区一位威名赫赫的地方神而闻名全藏区,佛教经典中多有其名出现。阿尼玛卿山在玛曲县境内构成主要山峰有:欧拉乡境内乔木格日4806米,洒日4709米,扎西拉则3892米;欧拉秀玛乡境内直合干木4214米,直合东尔4286米,卡尔吉日德木4084米,当日4633米;木西合乡境内秋龙4789米,措隆杂甲4648米,果尔杂4664米,高玛4530米,交宗日尚4737米;阿万仓乡境内拉日玛4500米,哈日4335米,沃体吉日3863米,沃特4495米,纳合寿日吉4072米,忠木洛3687米;曼日玛乡境内扎布拉3727米,塔玛尔3900米,道合尔拉布则3709米,嘎伊3572米,香尔岗3618米,周迪3469米,色瑞拉布顶3612米,卫当3516米;采日玛乡境内欧吾木4024米,协合尔3703米,也尔莫3780米,刚兰木孜合锐3593米, 吉朗3549米。
  乔木格日,位于玛曲县城以西欧拉乡,为阿尼玛卿山脉在玛曲县的最高峰,海拔4806米,相对高差1506米,山峰陡峻,岩石裸露。虽在炎热的夏季,山顶仍有积雪出现。山腰多灌木,山麓比较平缓,植被覆盖厚,山上有多种稀有野生动物,比如:麝、鹿、狗熊、雪豹、雪鸡、石羊等。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