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壤
分类号: P463.23
页数: 4
页码: 136-139
摘要: 玛曲县属于纯牧业的草原性土壤,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受到该区的自然条件一一气候、植被、地形、成土母质、地下泉水等影响,全县由西向东可分为六个土类和十二个亚类:即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和暗棕壤。
关键词: 玛曲县 土壤

内容

玛曲县属于纯牧业的草原性土壤,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受到该区的自然条件一一气候、植被、地形、成土母质、地下泉水等影响,全县由西向东可分为六个土类和十二个亚类:即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和暗棕壤。
  —、高山草甸土
  在县境内有3656207亩,占全县面积的25%。主要分布于欧拉秀玛、木西合、欧拉及阿万仓西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陡坡上,西倾山亦有少量分布。母质为残积坡积物,土体冻融交替,杂以冰渍沉积物,土壤剖面厚度30〜50米,通层含砾石,质地轻壤、沙壤为主。pH值6〜7.5,全氮量0.589〜0.623%,全磷量0.26〜0.27%,全钾含量2.07%,速效氮含量38.59ppm,速效磷15.5ppm,速效钾214ppm,高山草甸土有机质积累强;养分丰富。
  二、亚高山草甸土(黑粘土)
  面积506856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23%,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山地,在阳坡为高山草甸土亚类,而在阴湿高寒山坡则为高山灌丛草甸土亚类。该两种土壤交错镶嵌,前者多分布在曼日玛、采日玛、齐哈玛地区及欧拉、阿万仓两乡的东部山地。后者多分布于木西合、欧拉、欧拉秀玛乡西部,在西倾山也有大面积分布,母质以坡积残积物为主,复以第四纪黄土母质,亚高山亚类土壤发育弱,土色棕黑,质地轻壤,有机质含量3.04〜13.31%,腐殖质层厚度15〜20厘米,pH值6一7.5,呈酸一中性,全氮含量0.17〜0.64%,全磷含量0.15〜0.26%,全钾含量1.9〜21%,速效氮20.63〜49.53ppm,速效磷3.0〜13.0ppm,速效钾70〜195ppm,土体厚度50〜80厘米。母质岩为半风化母岩,角砾和粗骨质土且多石灰淀积斑。
  三、草甸土
  面积3716577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31%o草甸土受地下水季节性的浸蚀,草甸植被下发育一类水成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冲积平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上。海拔在36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3米,母质为冲积物,质地粗细不一,层位变化较大,土壤剖面结构简单,由腐殖质或草根层及锈色斑纹层组成。腐殖质表层以黑色为主,靠近河边的沙质土色为淡色。下层颜色显著变浅,呈棕色,浅黄棕色,常见明显的沉积层理中下部多见铁猛锈斑或石灰淀积斑。由于母质的不同,有的有石灰反应,有的则无石灰反应。pH值5.5〜8.5,由微酸性到碱性。依照成土母质时间和土质、地形的不同可分为暗色草甸土、草甸土、浅色草甸土三个亚类。
  (一)暗邑草甸土
  分布于黄河冲积阶地的二级阶地和山前坡地上,由于黄河逐年下切,地下水位下降,有机质分解使土壤形成较厚的黑色母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11.11%,愈向下土色愈浅,直到黄沙岀现。剖面深度约1米,全氮含量0.5%,全磷含量0.24%,速效氮290.9ppm,速效磷15ppm,速效钾63ppm, 质地多轻壤,pH值5.6〜6.5。
  (二)草甸土
  分布于新老阶地过渡地带及山前冲积扇的边缘地带。土壤表层植被较密。草根层不太紧密,腐殖质层30〜50厘米,有机质含量6.92%,土色呈棕色或黄棕色,pH值6.4,土体剖面60一80厘米以下为冲积黄沙,全氮含量6.36%,全磷含量0.21%,全钾含量1.66%,速效氮30.01ppm,速效磷7.5ppm,速效钾323ppm。从速效养分看,特点是氮缺、磷少、钾丰富。在过渡层下部有铁猛斑,石灰反应很弱或无。只有尼玛、欧拉、欧拉秀玛乡有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在7.8〜8.2。
  (三)浅邑草甸土面积44715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3%,分布于黄河沿岸的一级阶地上,发育在黄河沉积物上。在采日玛、卫当籽种场,河曲马场等面积较大,土壤形成时间短,基本没有形成草皮,土质沙壤,透水性好,地温较高,有机含量4.05%,pH值7〜7.9,土色浅灰,腐殖质层厚20〜30厘米,剖面中部有石灰斑,下部为黄沙,全氮含量0.2%,全磷含量0.25%,全钾含量1.40%;速效氮20.63ppm,速效磷13.0ppm,速效钾19.5ppm。
  四、沼泽土
  面积6407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05%。主要分布在齐哈玛、采日玛、曼日玛三乡,阿万仓、河曲马场和尼玛乡也有分布,覆盖度45〜70%。发育在山间盆地,泉水涌岀地带的积水地上。母质为冲积淤积物。土壤水分常年处于饱和状态,植物残体在厌氧条件下几乎全部转化为泥炭。底土层中厌氧细菌使三氧化物还原成薄厚不等潜育层。剖面形态为表层有泥炭化不完全的植物残体,形成许多草丘,贮水极多,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下层为黑色泥炭层,并有铁猛斑,底土为灰蓝色或灰绿色潜育层。这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5.8%,但没有条件分解转化。全氮含量1-42%,全磷含量0.46%,全钾含量1.41%,速效养分甚微,速效氮97.33ppm,速效磷5ppm,速效钾104ppm,而且泥炭层中愈深处速效养分越多。愈浅处越贫脊。潜育层中二氧化物对植物根部有毒害作用。齐哈玛、采日玛、曼日玛及阿万仓的沼泽土显酸性。pH值5.5〜6.5。尼玛乡和欧拉秀玛乡的零星沼泽地土显碱性,pH值8〜9。沼泽土按照有机质积累的不同阶段及剖面形态的差异可分:泥炭沼泽土,草甸化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淤泥沼泽土四个亚类。
  (一)草甸化沼泽土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使上层土壤通气条件改变。泥炭层有机质分解转化,速效养分增加。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采日玛、齐哈玛、阿万仓的沼泽边缘。在阿尼玛卿山东端山间冲积扇也微有分布。
  (二)泥炭沼泽土
  地下水位高,表层形成丘墩,丘墩间长期积水,在苔草草根层下有20〜50厘米厚的泥炭层,以下则有潜育层岀现。通层显酸性,pH值5〜6,主要分布在阿万仓、齐哈玛和囊挤达河上游山间谷地。
  (三)腐殖质沼泽土
  由于河流下切,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热量的变化使沿积层几乎完全分解为腐殖质,或基本不形成泥炭层。在腐殖质层下即为潜育层。该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阿万仓的文保滩一带。(四)淤泥沼泽土主要分布在阿米欧拉滩和黑河三角洲地带。母质为湖相沉积淤积物,由于附近山岩,石灰岩裸露,泉水涌出,温度升高使溶水的CaHCO3中的CO2分离,大量CaCO3粉粒淀积下来,在沉积物中,大量蜗牛滋生,因而剖面通层有蜗牛壳。
  五、泥炭土
  面积889871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9%,主要分布在曼日玛、齐哈玛、采日玛三乡,阿万仓、河曲马场和尼玛乡也有分布,覆盖度45〜70%,泥炭土地形低洼,长期积水,植物有机质含量高达60〜68.8%,蓄水量极大,pH值5.3〜5.5,下层有30〜80厘米的泥水,再下为泥炭层,全氮含量1.5〜2.1%,碳氮比17:1,全磷含量0.05〜0.15%,全钾含量0.8〜1.10%,速效钾80〜200ppm。
  六、暗棕壤
  面积40647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6%,主要分布在欧拉、欧拉秀玛及阿尼玛卿山,海拔3800一4000米的深谷阴坡。成土母质为残积堆积物或水渍物。有机质含量8〜11%,全氮含量0.4〜0.6%,碳氮比12:1,全磷含量0.09〜0.10%,全钾含量2.0〜2.70%,速效钾150〜270ppm,速效磷5ppm,土壤呈酸性,pH值6,腐殖质层暗棕色,过渡层薄而多砾石。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专题

高山草甸土
相关专题
亚高山草甸土
相关专题
草甸土
相关专题
暗邑草甸土
相关专题
浅邑草甸土
相关专题
沼泽土
相关专题
草甸化沼泽土
相关专题
泥炭沼泽土
相关专题
腐殖质沼泽土
相关专题
淤泥沼泽土
相关专题
泥炭土
相关专题
暗棕壤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