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县城乡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5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县城乡场
分类号: K928.5
页数: 7
页码: 114-120
摘要: 玛曲县城人口3882人,其中藏族1338人,汉族2013人,蒙古族2人,回族488人,满族6人,撒拉族11人,土族2人,保安族8人,东乡族4人。县城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有东西3条主要街道贯穿城区,形成2条大“十”字街,3条“丁”字街(其中一条向北接茶玛公路,一条向南接玛曲黄河大桥,连接黄河南岸7乡,一条南接黄河古渡口),城区道路总长5.03公里,铺设沥清路面2.28公里。
关键词: 玛曲县 县城乡场

内容

第一节县城
  1953年3月,中共欧拉工委和欧拉行政工作组进入玛曲开展工作时,县城驻地卓格尼玛滩,是一片原始的大草原。当时工委与工作组在数顶帐篷中办公。1955年6月16日,玛曲县建立后,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在玛曲至东海公路1公里向东100米处草滩,修建简易住房35幢,用于办公。1959年1月1日,碌曲、玛曲两县合并为洮江县,县址设在东海。1962年1月1日,撤销洮江县,恢复碌曲、玛曲县后,由旧址迁到现址,玛曲县城建设才全面开始。当年,建成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办公住房。从此,经过28年的建设,玛曲县城已初具规模,成为甘南草原上的一颗明珠。
  玛曲县城,位于县境东北部卓格尼玛麦朵塘,地处北纬34°00'00",东经102°05'00"。海拔3340米。面临由东环北西流的黄河,背靠巍峨的西倾山及1780年夏河拉卜楞寺在玛曲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寺院一一卓格尼玛外香寺,使整个县城别具高原风光特色。地势平坦,平均坡降5〜10%。地表为腐殖质土,一般厚为20〜50厘米,下部为卵石层,渗透性强,厚度为20米左右。
  县城人口3882人,其中藏族1338人,汉族2013人,蒙古族2人,回族488人,满族6人,撒拉族11人,土族2人,保安族8人,东乡族4人。县城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有东西3条主要街道贯穿城区,形成2条大“十”字街,3条“丁”字街(其中一条向北接茶玛公路,一条向南接玛曲黄河大桥,连接黄河南岸7乡,一条南接黄河古渡口),城区道路总长5.03公里,铺设沥清路面2.28公里。全城有大小客货车辆186辆。有水电站2座,与刘家峡大电并网发电,日供电量2262度。城内设有水管所1处,日供水量194.1吨,城市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玛曲邮电局总机容量330门,市内装有电话149门,装有传真系统的单位3家。金融方面有工行、农行、建行各1所。商业服务方面,有民贸公司、供销社、食品公司、糖烟酒公司、药材公司等,设施齐全,有专门的中心街市场1处,个体户近百家;有招待所、旅社2处,共有床位179个。粮食供应方面,设有城关粮站和尼玛粮站2处。医疗保健方面,有县医院、藏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站、计划生育指导站各1处,共有病床35张。文化教育欣欣向荣,有县中学、藏族中学、县城关小学、藏族小学、幼儿园各1所,同时设有科普文化中心、民族说唱队、图书、录像、广播电视等接收设施。工业方面,有县冷库、牛绒厂、尼玛皮革加工厂、手联社、电厂、干酪素厂、建材厂、砖瓦厂等,已逐步形成以畜牧产品加工为主的玛曲县工业规模。
  县城东经郎(木寺)玛(曲)公路244公里,东北经尕(海)玛(曲)公路186公里至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一一合作,同时东经290公里至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451公里至甘肃省会兰州。东南经郎(木寺)玛(曲)公路可出迭部、舟曲、岷县或四川若尔盖、成都。同时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的玛曲黄河大桥,贯通黄河南北八乡,具体东南距曼日玛乡60公里,西南距阿万仓乡54公里、齐哈玛乡140公里、采日玛乡169公里、木西合乡130公里,西距欧拉乡50公里、欧拉秀玛乡107公里,同时西南经洛(尔隆)久(治)公路西可至青海久治县、玛沁县,南可以至四川阿坝、马尔康等地;西北岀尼玛可以至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第二节乡场
  一、尼玛乡
  尼玛乡地处县境东北部,西倾山南麓,黄河西流段北岸。东与碌曲县东海乡接壤;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辖麦乡、欧拉乡为邻,西北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整个境内地势因西倾山呈南北走向而北高南低,一般海拔在3400米〜4000米左右,最高峰南桑为4554米,黄河沿岸一带最低为3400米。全乡总面积为938.87平方公里(内被青海占用382平方公里),辖贡玛、萨合、秀玛、哇尔玛4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共有517户,2758人(包括大水军牧场人口,尼玛乡共有420户,2554人),其中藏族2691人,占总人口的97.57%。汉族58人,回族9人。乡政府设在萨合村。
  二、曼日玛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北与河曲马场为邻,东与四川省若尔盖县隔河相望,南与采日玛乡接连,西与阿孜畜牧实验站、阿万仓相接。境内多为沼泽草地,是著名的河曲马(即乔科马)的中心产地。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塔玛尔为3900米,东南黄河沿岸周边最低,为3469米。全乡总面积为1117.03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40个村民小组,873户,5028人,其中藏族4973人,占总人口的98.91%;汉族36人,回族19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在夏休。
  三、欧拉乡
  位于县境中西部,东与曲马场为邻,南与阿万仓、木西合乡以阿尼玛卿山(积石山)向东走向背接,西与欧拉秀玛乡相连,北与尼玛乡、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隔河相邻,地势因阿尼玛卿山东西横贯而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3500一4000米之间,最高峰乔木格日为4806米,最低为黄河西流段沿岸哇合尔,海拔3448米。全乡总面积1347.1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504户,3112人,其中藏族人口3071人,占总人口的98.68%;汉族212人,回族15人。乡政府所在地设在克琼措努。
  四、欧拉秀玛乡
  位于县境西部,东与欧拉乡接壤,南和木西合乡背对阿尼玛卿山主峰为邻,西北与青海省甘德、玛沁县相连。地势西北、东南高,而东北低。西部地区均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当日山为4633米,最低肖栋木若一带黄河沿为3429米。全乡总面积1629.27平方公里(其中218.45平方公里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乡占用)。辖4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309户、1681人,其中藏族1669人,占总人口数的99.29%;汉族8人,回族4人。乡政府所在地设在西麦朵塘。
  五、阿万仓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与河曲马场、阿孜畜牧实验站相接,南与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青海久治县康赛尔乡相邻,西和木西合乡接壤,北与欧拉乡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3600〜4000米以上。最高峰拉日玛为4500米,最低贡赛尔喀木道为3538米。全乡面积为1582.1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735户,3900人,其中藏族3828人,占总人口数的98.15%(内包括阿孜实验站人口数);汉族49人,回族21人、满族1人、撒拉族1人。乡政府所在地设在曲麦洒桑。
  六、木西合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阿万仓乡接壤,南、西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相邻,北与欧拉、欧拉秀玛乡毗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3800米以上,最高峰秋龙山为4789米,最低黄河河谷为3750米左右,西、北部高山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全乡总面积1592.65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委员会,15个村民小组,共有327户,1967人,其中藏族1953人,占总人口的99.29%;汉族12人,回族1人,土族1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在赞格尔塘。七、采日玛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四川省若尔盖县隔河相望,南和齐哈玛乡为邻,西与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隔河接壤,北与阿孜畜牧实验站、曼日玛乡相连,因欧吾木山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3500米左右,最高欧吾木峰为4024米,最低尼阿加塘海拔为3432米。全乡总面积684.2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共有545户,3205人,其中藏族3183人,占总人口的99.31%;汉族20人,回族2人。乡人民政府设在郎青曲同。
  八、齐哈玛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南、西与四川省阿坝县接壤,北与采日玛隔河相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3500一3800米之间,最高哈日加卡峰为4147米,最低熬木多贡玛为3444米。全乡面积为683.20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33个村民小组606户,3393人,其中藏族3385人,占总人口数的99.76%;汉族6人,回族2人。乡人民政府设在格隆东土合。
  九、阿孜畜牧实验站
  位于县境南部,东与曼日玛乡接壤,南和采日玛乡、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相邻,西与阿万仓乡毗连,北和曼日玛、阿万仓相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3500一3800米之间,总面积为174.18平方公里。场部设在阿孜沟。
  十、兰州军区甘南牧场(即大水军牧场)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碌曲郎木寺为邻,南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相连,西与玛曲县尼玛乡接壤,北接碌曲县茶海乡,占地66.27平方公里,其中玛曲26.02平方公里,共有37户,214人。场部设在玛曲大水。
  十一、甘肃省河曲种畜场(又称河曲马场)
  位于县境东部,北与欧拉乡接壤,东和四川省若尔盖县隔河为邻,南与曼日玛乡相连,西与阿万仓乡为界。地势西北稍高,东南平坦。一般海拔在3500~3700米之间,最高纳合素日吉峰为4072米,最低东北黄河沿岸为3404米。全场面积为466.01平方公里。辖5个队,230户,1223人,其中藏族1154人,占总人口的94.36%,汉族53人,蒙古族1人,回族15人。河曲马场场部设在那合达热钦草地。十二、玛曲渔场
  位于县城东南黑河与黄河入口处。1958年底建场后,称“地方国营沈江县玛曲渔场”,隶属于洮江县领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1964年改称“国营玛曲渔场”,隶属于甘肃省农业厅领导,仍为副县级事业单位;1968年起归属地方,称“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渔场”,同时降为州属独立科级事业单位,1968年直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林局主管;1985年起归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局主管。
  1990年各乡场主要牲畜年末存栏1990年各乡村主要牲畜年末存栏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