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41
颗粒名称: 凡例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在修志过程中,结合玛曲县历史资料收集难和第一部县志的实际,在《大事记》等个别卷中,力求明古详今,将能收集到的资料,尽量地加以记述,做到古今贯通。但从整个志书的通篇看,仍遵循了新方志略古详今,重在当代的记述方法。同时,对建国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也严格地遵循了 “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使“粗”不致回避遗漏,使“细”既坚持了政治,又达到志书本身出版和现实的要求。

内容

一、《玛曲县志》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力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记述全县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及自然的历史与现状, 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统一。
  二、本志在体裁上,严格遵循志书的要求,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考和照片的有机结合,按事分志,纵述沿革,横陈现状,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使全志既有纵的连续性,又有横的广泛性。篇目结构的设置,采用卷、章、节、目的形式,层次分明,门类齐全,前后照应,相互联系,浑为一体。三、本志在记述编纂过程中,除一些引文外,全篇采用语文体、记述体两种文体,文风严谨,力求简洁凝练。
  四、在修志过程中,结合玛曲县历史资料收集难和第一部县志的实际,在 《大事记》等个别卷中,力求明古详今,将能收集到的资料,尽量地加以记述,做到古今贯通。但从整个志书的通篇看,仍遵循了新方志略古详今,重在当代的记述方法。同时,对建国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也严格地遵循了 “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使“粗”不致回避遗漏,使“细”既坚持了政治,又达到志书本身出版和现实的要求。
  五、本志上限从古代开始,下限截止到1990年12月31日。《人物志》中,党政领导人物突破到1998年12月31日。
  六、为使横排纵述的全志不分散,使各分志相接相连,《大事记》采用编年体、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记述方法,紧扣各分志大事,纵横全书,并针对玛曲历史上疆域界限不严格和游牧的特点,根据涉及到的地名、人名、民族名、部落名,加以考证、记述。
  七、《人物志》采用“生不立传”的原则。立传遵循以近、现代人物为主,以本籍人物为主(在立传过程中,对本籍人物的条件有所放宽)、正面人物为主的原则,同时对一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在县境工作,为玛曲的各项事业做出贡献的外籍人物,为了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团结和“两个离不开”的实际,也给予了立传。本志对够立传标准,但仍在工作岗位,在世的人物,一律归入人物简介之中。
  八、由于诸多资料来源于口碑、整理或译文,因此在收录的地名中,以甘南州地名办公室译文为准。
  九、所使用的数字,一般以县统计局统计的数字为准。人口数字以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数字为准。统计数字不全的,以所在业务部门提供的数字为准。全志的统计数据的使用遵循1995年12月13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的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十、《大事记》中“△”在“某年”之下者,表示知其年不知其月;在“某月”之下者,表示知其月不知其日;在某一朝代之下者,表示只知其事件发生的朝代而不知其年月。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地名

玛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