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40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4
摘要: 《玛曲县志》是一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编修的一部地方性综合性大型地情书。它摒弃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与民族偏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突出了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同时也如实地记述了一大批时代楷模在玛曲县的各项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内容

玛曲县是解放后新设置的县,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阳光雨露哺育下发展兴旺起来的年轻的县。然而玛曲这块有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流金泛银的绿色宝地在我国古老的《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西羌传》中就已有了记载,这片以“析支河曲”而著称于世的地方,它不仅是古代氐羌民族的发祥地和大规模南迁的“民族走廊”的起始地带,也是今天甘、青、川三省交汇区域交通孔道和“汉藏走廊”的腹心地段。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漫漫历史长河,藏族先民为黄河首曲的物阜民康、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它与历朝历代地方行政长官驻地绝远,在这里只有朝廷承认的部落士官头人统治而无行政建置。隋唐时期虽属河源郡,元、明、淸三朝卓格尼玛一带属巩昌府洗州辖地,但也仅仅是徒有其名,鞭长莫及。清末至民国时期甘肃、四川、青海三方为争夺对其地的统辖权,一度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以至血洗,使大量牧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流落他乡。1949年9月玛曲人民获得解放,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雨露下,欢欣鼓舞地步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殿堂。从此,玛曲地区的藏族人民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玛曲县地域辽阔,草原宽广,雨水充沛,牧草丰美。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东下,越过青海果洛草原,从木西合进入玛曲县,经西、南、东环县境北流,再折而西返,形成“天下黄河第一弯”。唐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名句中的意境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印证。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除草场、畜种资源外,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药材资源、渔业资源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黄金矿的开发已成为畜牧业以外的又一支柱产业,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矿区面积大,品位高,而且储量丰富,具有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已成为又一大优势。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培育了以体格高大, 适应性强,乘挽兼用,能爬高山,善走草地而著称的“河曲马”和体大耐寒、生长快、肉质好的“欧拉羊”、“乔科羊”,以及在县域畜牧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高原之舟”牦牛等优良品种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国家和内地各族人民提供了质量上乘、数量巨大的肉食和皮革及牛羊毛、绒等畜产品。
  建县四十多年来,玛曲县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人身依附于牧主的贫苦牧民成了草原的主人,享受着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工业、交通、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欣欣向荣。西倾山下,积石山麓,草地茵茵,黃河碧澈,牛羊肥壮,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玛曲县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
  编修县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玛曲而言尚属破天荒的事业。是汇集一个县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有独特历史的文化学术价值的地情书。毛泽东主席历来就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指示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地方志是地情、国情的最全面、准确和权威的载体,编修《玛曲县志》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事业。玛曲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的编纂人员抱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克服人员少、经费短缺和资料匮乏等困难,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方志学理论和前人修志的实践经验;一面忘我地投入编修县志的工作,“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学以致用,十一载寒暑,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辛勤笔耕,终成巨帙。因此,我们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体编修《玛曲县志》的编纂人员和积极支持、关心过县志并为其贡献过力量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玛曲县志》是一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编修的一部地方性综合性大型地情书。它摒弃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与民族偏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突出了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同时也如实地记述了一大批时代楷模在玛曲县的各项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展卷浏览,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玛曲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精神,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抚今追昔,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环境,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大家庭,反对外来势力的分裂活动;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县志,用好县志,根据县情,做好玛曲县的工作。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以史为鉴,扬长避短,抑恶扬善, 奋发图强,加快改革步伐,以迎接二十一世纪黄河首曲更加美好的明天。
  因此为序。
  中共玛曲县委书记马建华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才智
  2000年12月28日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