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革命英烈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2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革命英烈传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898-1904
摘要: 范云山 (?〜1937)甘肃省临潭县人,曾在国民军冯玉祥部任过下级军官,后回乡务农。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掌握了临潭县东路民团的领导权。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临潭,8月19日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临潭县抗日义勇军大队长,红军派某部周干民部长率代表收编东路民团,周干民代表红军总部任范云山为临潭抗日义勇团团长。后因义勇团中薛振华和岷县北乡民团人员勾结叛变,趁夜杀害红军政工人员,继而包围周干民、范云山住处,范奋不顾身,破门突围,保护周干民安全返回总部。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记载

内容

范云山 (?〜1937)甘肃省临潭县人,曾在国民军冯玉祥部任过下级军官,后回乡务农。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掌握了临潭县东路民团的领导权。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临潭,8月19日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临潭县抗日义勇军大队长,红军派某部周干民部长率代表收编东路民团,周干民代表红军总部任范云山为临潭抗日义勇团团长。后因义勇团中薛振华和岷县北乡民团人员勾结叛变,趁夜杀害红军政工人员,继而包围周干民、范云山住处,范奋不顾身,破门突围,保护周干民安全返回总部。红军撤离临潭后,范云山被进驻临潭的马彪、鲁大昌部逮捕,于1937年农历5月5日在临潭英勇就义。
  宣侠父 (1899〜1938)又名宣尧火,藏名扎西才让,浙江省诸暨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受中国共产党委派考入黄埔军校,为第1期学员。1929年至1932年,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18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因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注意,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1916年7月,拉卜楞寺因内部派系矛盾,发生冲突,宁海镇守使马麒趁机插足, 两度用兵拉卜楞,遭到僧俗民众强烈反抗。1918年6月,黄正清等人组成“请愿代表团”赴甘肃督办处控诉,督军陆洪涛不予受理。1926年初,宣侠父随冯玉祥部刘郁芬入甘,以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的身份,从事政治工作。请愿团向刘郁芬上诉后,得到宣侠父的支持,在他的帮助下,长期驻兰州申诉的请愿团,在兰州成立了 “藏民文化促进会”。宣侠父为“促进会”起草了《宣言》、《组织大纲》,并代撰“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亲自负责石印,向全国散发,将马麒军队欺凌剥削藏族人民的种种暴行公布于天下。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宣侠父亲赴玛曲欧拉,召开了一个甘、青、川3省边境部落头人会议,了解详细情况,并在会上明确表态:“我是来支持你们反抗马家军阀的”,同时提出“民族平等,团结起来求生存”的口号。返兰州后,即向督办刘郁芬提出妥善解决纠纷的意见。于是年10月作出决定:一、马麒军队全部撤离拉卜楞地区。二、设拉卜楞设治局,归兰山道管辖。三、由甘肃省派一个保安大队长驻拉卜楞,以保护藏民的生产和生活。1927年春马部撤兵,“藏民文化促进会”从兰州迁往拉卜楞,并在宣侠父的支持下,以促进会的名义,开办了拉卜楞地区第一所藏族小学——拉卜楞藏民初级小学。为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任效周 (1892〜1943)甘肃省临潭县人。青年时,曾在鲁大昌部下当兵,后做木材生意。1941年,任效周在家乡以组织哥老会为名,聚集骨干并时常接济穷苦人。1942年,他与肋巴佛、汪鼎臣等人联络,组织群众抗粮抗款,在临潭北路影响很大。1943年,任效周率农民200多人,参加了甘南农民起义,被任命为司令兼第1师师长,他在泉滩(临潭县冶力关乡)誓师大会上高呼“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若要不反,免粮免款”,并宣布进军目标:先打临潭县政府,后进武都接应张英杰(国民党驻武都独立骑兵营长),再走延安,投靠共产党。义军攻下临潭县后,撤往石拉路、大桥关一带休整。任效周协助肋巴佛整编军队,严明纪律,以增强战斗力,在岷县冷地口战斗中,敌军用机枪封锁隘口,义军受挫。任效周凭其军事知识,组织义军从两翼出击,喊声震天,敌人疑被包围,仓惶溃退,义军挺进岷县。1943年8月,攻打武都时,国民党的2个正规师向义军猛扑,义军失利。为了保存实力,撤回起义策源地,转入游击战。不幸在康乐县莲麓乡遭捕,被严刑拷打7日,坚贞不屈,1943年9月13日就义于临潭县冶力关泉滩。
  邢生贵 (1912〜1943)甘肃省临潭县人,自幼喜唱山歌,为当地闻名的
  “花儿”歌手。1943年参加甘南农民起义,担任义军营长。3月12日,义军直捣国民党临潭县政府,邢生贵与王万一率12人,趁天色微明,扮做跟早营(赶早集)的人混入城内,杀散扼守城门的保安队员,义军迅疾入城、攻克县党部,击毙县长徐文英。4月290,义军进军武都,途经岷县闾井堡,堡内1连保安队一直跟踪尾追。邢生贵率大刀敢死队50余人,设伏古浪坝两侧洼地,他身先士卒,冲入敌群,消灭了尾追之敌。战斗结束后,他高唱“花儿”,引得义军群情激奋,斗志更昂。义军受挫后,返回冶力关。邢生贵在康多(现属卓尼康多乡)一磨房中被捕,押送临潭县城,被国民党岷县专员胡守谦砍头挖心,祭奠了徐文英。邢生贵在走向刑场时,大义凛然,引吭高歌:“脚户骡驹走四川,棉花挂在刺上了;杀了吃人的狗县官,给穷人把气使上了。”牺牲时,年仅31岁。
  汪鼎臣 (1891〜1943)原籍甘肃省康乐县,定居临潭冶力关。因聪敏好学,尤擅长书法,被人誉为“秀才”,曾在鲁大昌所办“庆太号”木行当过先生。他为人谦恭,处事谨慎,又擅文墨,在冶力关哥老会中颇具影响。1942年,汪鼎臣同肋巴佛,任效周秘密联络,扩大哥老会组织,开展抗粮抗款斗争。并于1943年,在肋巴佛的领导下,举起反抗国民党暴政的大旗。汪鼎臣被任为副司令,他亲自撰写布告,发动组织当地民众支援起义。后义军受挫,由武都返归冶力关后,转入地下斗争。他被人出卖受捕,敌人企图从他口里得到肋巴佛等首领的下落,严刑拷问,但终一无所获,1943年9月13日在冶力关泉滩英勇就义,时年52岁。
  年旦增 (1884〜1943)藏族,甘肃省卓尼县人。幼年出家为僧,为人性格倔强,人称年辣椒。因力大勇猛,威武骠悍,被杨土司选为卫士。1943年1月26日,年旦增奉肋巴佛之命前往临洮苟家滩,参加王仲甲等人召开的秘密会议。2月21日,肋巴佛在冶力关邢家庄召集骨干会议,传达苟家滩会议精神,但因冶力关哥老会的人抢了冶海乡乡长的乘马,国民党临潭县政府已有察觉,肋巴佛便率众提前起义。年旦增担任了总司令卫队营长。在屡次战斗中,年旦增总是领先冲锋。1943年5月23日,义军吕百元、姚登甲部被敌围困,危机时刻,肋巴佛率部赶到,年旦增脱下皮袄,手持利刃,率军杀出一条血路,救出被困义军。起义受挫后,义军分散转入地下斗争,年旦增奉命前往卓尼土司衙门,谈妥肋巴佛暂留卓尼之事,返回康多上加林村,被乌龙喇嘛组织的“草周草哇” (与草登草哇相对抗组织)捕去,解送国民党中央第3军第12师,在临洮城英勇就义,时年59岁。肋巴佛 (1916〜1947)乳名康三哥,藏族,祖籍甘肃省夏河县,父洛藏,母为汉族女子李良存。1922年8月,其父被积石山吹麻滩地主依不拉害死,李良存领着7岁的康三哥去导河镇守使衙门告状。康三哥立而不跪,镇守使厉声喝问:“你是何人,竟敢不跪?”康三哥朗声回答:“我是活佛。”此时,适逢和政县松鸣岩寺僧,在导河县一带寻找17世怀来仓的转世灵童,消息传出,即被认定,遂迎入松鸣岩寺,后赴卓尼县康多寺学经9年,取名金巴加木措。1931年授大戒,在康多寺“坐床”,成为第十八世怀来仓活佛(俗称肋巴佛)。肋巴佛学经期间,地方豪绅逼迫其家几度逃难,其母气疯走失,大哥康殿祥因保护红军遭马步芳部队杀害。于是,肋巴佛将“佛祖救难”的教义引申为“以武救民”。便使枪弄棒,广交社会义士,与临洮王仲甲、毛克让、肖焕章、广河马福善结为至交。1940年,肋巴佛在康多、勺哇一带秘密串连穷苦百姓,成立“草登草哇”(七部落组织),抗粮抗款,开始了反暴斗争。1943年1月18日,马福善等人在临洮卧龙寺边家湾打响了农民暴动的第一枪,26日,肋巴佛派年旦增赴临洮苟家滩,参加王仲甲召集的会议,决定在清明节发动起义。2月21日,肋巴佛即在冶力关邢家庄召集骨干作了起义布署。事后,因祁帮等人急切地缴了冶海乡长的乘马而泄密,即于3月23日召开紧急会议,以朝拜常爷池为名,赶赴冶力关。3月28日,在冶力关泉滩举旗誓师,提岀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口号,组成3千余藏汉群众的“饥民团”。肋巴佛任总司令(任效周为司令,汪鼎臣、王万一为副司令,李干俊为参谋长,下编3个团),并发布起义命令。29日夜,一举攻破临潭县城(新城),击毙县长徐文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赵廷栋,释放囚犯,开仓济贫。至此,各路农民纷纷响应,义军迅即壮大,仅数日,已发展到4千余人。义军在大桥关、石拉路休整后,进军岷县,在冷地口与岷县专员胡守谦所率保安大队遭遇,肋巴佛布疑兵,组织敢死队击溃敌军。4月190,肋巴佛参加王仲甲在皋兰马兰坡召开的军事会议,成立“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王仲甲任总司令,下编10路军,肋巴佛任洮岷路藏兵司令。会后,挥师武都,策应国民党驻武都骑兵营长张英杰起义。在岷县茶埠峪遭保安队凭险截击,肋巴佛身先士卒,攻克敌堡。5月230,肋巴佛奉命救援在宕昌滩歌镇被围的义军吕百元、姚登甲部,他率众杀入敌阵,白刃格斗,杀伤、俘获敌百余人,缴获机枪7挺,步枪20余支及手榴弹等。6月17日,各路义军会师草川崖,整编为3路军和一个藏兵师,肋巴佛任藏兵师师长。会后,义军内部不和,军事失利,他率众返回,转入地下斗争。因国民党部队疯狂围剿,任效周、年旦增等人相继就义,肋巴佛离开水磨川,转赴夏河活动。1944年1月13日夜,肋巴佛等被夏河县保安队围困在达麦乡的俄旦寺,突围时,踝骨摔伤,石塔义引开敌人壮烈牺牲,高乃背肋巴佛躲进村后山洞。继转藏阿合油房,伤愈后,投宁夏好友范新民(国民党部队副营长)隐迹2年。1946年5月返回和政县,后去谓源与中国共产党陇右工委领导人高健君、牙含章等会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陇右工委决定派肋巴佛赴延安学习和汇报工作,途经平凉安国镇30里墩时,不幸因车祸遇难、,年仅31岁。1982年,中共甘肃省委《关于1943年甘肃南部农民起义问题座谈会纪要》指出:“肋巴佛以宗教领袖活佛的身分,高举义旗,率领藏汉僧俗群众反抗国民党的暴政,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在我国现代史上是很少见的”。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藏族起义领袖,卓尼县在古牙川山上修建了肋巴佛烈士纪念亭;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肋巴佛传》;甘肃电视台摄制了4集电视连续剧《肋巴佛传奇》。
  吴振纲 (1911〜1949)又名高瑞,藏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夏河县人。少年时父母双亡,兄弟5人无依无靠,只能以租佃寺院土地,给喇嘛喂马等杂役劳作来维持生计。1934年,国民党别动队120余人到夏河以缉查共产党为名,勾结当时任县长的杨良,敲诈勒索教育局长及藏民小学教师,并要捉捕有关教师。吴振纲之兄交巴掩护这些教师赴兰申诉,别动队开拔时,抢去教育局长石莹珍的坐骑,并让石身背7枝步枪徒步送行。就读于藏民小学的吴振纲即脱下自己的棉鞋,牵出自己的乘马让与石莹珍,此举使吴振纲惨遭毒打。他忍痛返校,立即组织藏族同学,埋伏在县长杨良必经之处,欲抓杨而未得手,只获秘书潘仁。于是,在街道两旁张贴了 “杨良不良、潘仁不仁”等内容的标语,抗议杨良勾结别动队乱抓师生,破坏萌芽中的民族教育。别动队得悉,急返夏河,欲抓吴振纲等,后被群众掩护才脱离虎口。1935年,吴振纲在藏民小学毕业,赴南京蒙藏学校就读。日军占领南京,学校迁湘,吴振纲返夏河,任教于母校,教学之余,他面向社会组办藏文识字班,并组织学生在县城搞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9年,由黄正清介绍,吴振纲又率数名藏族学生赴重庆蒙藏学校求学。此时, 他参加了 “东藏青年联盟”。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认定有共产党嫌疑,强令退学。离校后,他找了当时驻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并准许去延安学习。吴振纲返回夏河后,未去延安,在县上就任督学,并着手搞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6月后,吴振纲、班智达等一批进步青年,因反对地方封建势力,生命受到威胁而潜入美武,受到美武土官杨世杰的保护。8月31日,吴振纲、班智达等7人受杨的重托,携带步枪32支,去临夏迎接解放军,见到王震司令员。王震赞扬了土官杨世杰的进步行动,并亲自介绍吴振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与新华社随军记者杜鹏程同返美武。杨世杰率藏兵欢迎。再由美武经合作、隆哇一线抵夏河,沿途宣传政策,安定民心。一到夏河,吴振纲即同黄祥等上层人士接触,转达了王震对黄祥的问侯,随之成立夏河县人民政府及中共夏河县工作委员会。吴振纲任整编后的夏河县民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夏河县委员会书记。夏河解放不久,原国民政府在夏河办的国立职业实用学校改为夏河县初级师范学校,吴振纲兼任校长。1949年11月7日,吴振纲在学校开完会后途经来周村,遭到6名匪徒的暗杀。牺牲时年仅38岁。
  白忠义 (1920〜1954)陕西省靖史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华池县白马区一乡乡长,公安助理员、区长、区委书记,华池、庆阳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53年4月调甘南合作,任甘南藏族自治区民政处副处长。1954年7月18日 ,在碌曲县牺牲。
  杨景华 (1915〜1958)字子才,藏名高召旦增,藏族,甘肃省卓尼县人。其祖辈皆辅佐卓尼杨土司治军理政。杨于1933年任尖尼旗(现迭部县境)旗长,1936年任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第2团副团长,1937年提升第3团团长。1949年9月110,随卓尼土司杨复兴在岷县起义。1950年10月1日,卓尼自治区成立,杨任行政委员会第一科科长,主管民政。1952年被选为行政委员会委员。是年,甘、青、川3省交界的藏区,马良股匪活动猖獗,杨景华在甘南藏区剿匪工作团,随军做群众工作及支前工作,他不辞艰辛,深入各地驻军阵地、营房,慰问战士和伤病员,被卓尼民兵司令部嘉奖,并授“剿匪有功”的锦旗一面。1953年底,他参加了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归国后,深入甘南各地,向各族人民及驻军指战员传达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的事迹。1954年夏,杨景华担任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第二副主任,他在铲烟禁毒运动中,亲率50多名干部到插岗、下迭、铁坝等处,逐村逐户动员种植鸦片的群众自动铲烟,由于其工作的细致扎实,收效颇佳。1955年,杨景华在卓尼县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县长。1958年,甘南藏区推行合作化时,车巴沟出现了动乱迹象,卓尼县委、县政府考虑到杨景华在车巴沟群众中的威望,遂派他率员去该地宣传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幸被匪首喇嘛若哇等暗杀。杨景华牺牲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唁电称“杨景华烈士是人民忠实的儿子”。王旦增 (1934〜1959)藏族,甘肃省卓尼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给牧主放羊度日。1953年2月参加工作,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卓尼县委宣传干事、团州委宣传部长、团州委副书记等职务。1958年,甘南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平叛斗争中,王旦增为部队担任翻译,跟随部队跋山涉水,不畏艰辛,每次战斗前夕,他都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喊话,宣传政策,争取群众,瓦解敌人。并与战士一起冲锋陷阵。在达日地区的一次战斗中,和战士们坚守大雪山,战斗之余,他拾柴、做饭、放马、出岗,事事争先,因此,两次受部队嘉奖。1959年10月,被评为甘肃省民兵模范。1959年11月,王旦增接受中共甘南州委任务,深入牧区参加整社工作,在玛曲齐哈玛公社惨遭叛乱分子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鲁庆昌 (1969〜1986)甘肃省舟曲县人。1985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战士,对越自卫反击战420阵地神炮手,曾荣立三等功。1986年9月23日,配合步兵打退越军52次偷袭,不幸被炮弹击中,身负7处重伤,仍然坚持战斗,当他因伤势过重昏迷,战友为他包扎时,仍以微弱的声音说:“别管我,快……打……炮”。言毕即逝,年仅17岁,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
  杨晓红 (1968〜1987)藏族,甘肃省卓尼县人。1985年应征入伍。同年12月27日奉令奔赴祖国西南部边境老山前线,对越防御作战,担任连队卫生员。在战斗中,冒着炮火,抢救伤员,并和战友一起抗击敌人偷袭13次,击毙来犯之敌5人,击伤敌人8名。1987年3月16日凌晨四点,越军一个班偷袭中国边防阵地5号哨位,他和战友一起打退敌人的两次袭击。迎击第3次袭击时,他发现敌人投来的炸药包,为救护两名战友的生命,他临危不惧,奋力将炸药包投回,自己则壮烈牺牲。部队党委根据他一贯表现,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范云山
相关人物
宣侠父
相关人物
任效周
相关人物
邢生贵
相关人物
汪鼎臣
相关人物
年旦增
相关人物
肋巴佛
相关人物
吴振纲
相关人物
白忠义
相关人物
鲁庆昌
相关人物
杨晓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