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革命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81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革命遗址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1813-1815
摘要: 俄界现名高吉,藏语音译,为八个山头的意思。位于迭部县达拉河西岸约3公里处的山沟里。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藏式搭板房依山势不规则地分布成三、四层。
关键词: 碑刻 名胜古迹

内容

俄界现名高吉,藏语音译,为八个山头的意思。位于迭部县达拉河西岸约3公里处的山沟里。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藏式搭板房依山势不规则地分布成三、四层。
  1935年9月50,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一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北上的方针首先抵达该村。9月11日,毛泽东率中央直属纵队(军委纵队)和三军团到达俄界与一军团会合。毛泽东和司令部住于村东头的三座木楼房内,并向左路军发出《中央为贯彻战略方针再致张国焘令其即行北上电》。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列席会议的有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杨尚昆、李维汉(罗迈)、李德(共产国际顾问)、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和三军团的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青等。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红军最高领导核心;由李德、叶剑英等人组成编制委员会,进行部队的编制工作。会后,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腊子口战役遗址腊子口位于迭部县腊子乡腊子口村,为红军由川入甘的必经门户。腊子口系迭山的一个隘口,宽30米,两侧为耸立的悬崖峭壁,中间为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面上架有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若要走出腊子沟,必经此隘口,别无他路。
  1935年9月中央红军越过雪山草地,抵达这里。甘肃军阀鲁大昌以三个团的兵力,在此设了两道防线,妄图阻击红军北上。9月16日黄昏,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政委杨成武、团长王开湘率领下,采用正面攻击与侧翼迂回的战术,经一夜激战,于17日凌晨5时,突破敌人的两道防线,为红军北上和进入甘肃腹地扫平了道路。
  1980年,经中共中央同意由中共甘肃省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建立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建于两层坪台之上,坪台四周围以栏杆。碑通高5.5米, 边宽1.4米,下部为碑座。钢筋水泥结构。碑身正面凹刻“腊子口战役纪念碑”8个大字。背面为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之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
  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
  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甘肃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〇年八月二十一日立
  肋巴佛纪念亭肋巴佛纪念亭位于卓尼县城东南洮河南郊郭牙川山腰,建于1988年,亭为仿古六角重檐攒尖顶,两层平台,面积61.8平方米。亭中心置《肋巴佛烈士革命事绩》碑,灰色细砂岩,长条形,长方形碑座,通高3.1米,宽0.85米,厚0.17米,碑额为浮雕二龙戏珠,中刻红五角星,碑身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亭后是肋巴佛遗骨墓葬,其造型平面弧顶方形中部隆起,用砖砌就外抹水泥,高0.91米,宽1.14米,长1.46米。牙含章撰写碑文。
  临潭县苏维埃旧址位于临潭县新城城内北街,原系城隍庙。现存古建筑7座(大殿1座,山门1座,戏台1座,东西厢房各1座,火神庙,雷神祠各1座)、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
  1936年8月14日,红四方面军在朱德、张国焘和徐向前率领下进驻新城,19日在城隍庙宣布建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县长常云亭,主席赵明轩,副县长赵金玉。黄火青代表红军总部任命李中方为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司令员。之后,又在隍庙召开了由朱德和张国焘主持的“洮州会议”,讨论中央关于 “明令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指示,会议决定放弃西渡计划。9月29日 ,由朱德作了整军报告并下达北进的命令。
  从8月14日红军驻新城至9月30日撤离,前后驻扎48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作品

俄界
相关作品
腊子口战役遗址
相关作品
肋巴佛纪念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