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8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道教
分类号: D635.42
页数: 1
页码: 1733
摘要: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它的信仰者主要为汉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对甘南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它的一些活动已融入群众生活之中,形成民俗而普遍存在,如祈祷、斋醮、风水之类即是。
关键词: 宗教工作 宗教源流 道教

内容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它的信仰者主要为汉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对甘南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它的一些活动已融入群众生活之中,形成民俗而普遍存在,如祈祷、斋醮、风水之类即是。
  道教在甘南的传播始于宋、金,而发展于明。明朝统一后,道教深入宫庭,道教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参与朝政,道教事务遂成为朝庭行政的组成部分,政教发生密切关系。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道教在甘南部分地区也相应得到发展。据《洮州厅志》记载:“云山观在新城北凤山之第二峰,明成化初年(1465年)由徐升创建,隆庆五年(1572年)万户侯张演重修,后毁于兵燹,清光绪年间复修”。
  甘南地区传播的道教在舟曲的为正一道,在临潭的为全真道属的派系“华山派”和“龙门派”。虽然,元朝奉佛教萨迦派大德西藏的八思巴为国师,以佛教为国教,抑制了道教的发展,但由于“龙门派”的丘处机及其道门弟子在甘肃传播道教影响深广,信徒甚众,故道教在甘南的部分地区并未衰败,庙观陆续兴建。洮州一地,先后由道士募化建成文昌宫、关帝庙、三清庙、三官庙、三宵殿、财神庙、瘟神庙、城隍庙等多座;西固一地次第建成玄天观、天庆观、东岳庙、文昌宫、灵山寺、鳌山寺等,这些庙观又以历代迭次重新修葺,有的一直保留下来。
  临潭新城东南半里处的雷祖庙,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至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仍有庙会活动。雍正九年(1731年)道士募化建成永灵寺,嘉庆九年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洮州卫掌印守备杨玺在城隍庙之左侧建起药王庙,光绪二年重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成财神庙;道光十年(1830年)建成火神庙、龙王庙。其邑供奉龙神18位,所以龙王庙建造亦多。到共和国成立初,州内道教宫观庙宇不下40座,但规模都较小。
  1980年后,信教群众集资先后在夏河县城重建关帝庙1座,完尕滩二郎庙1处,达麦二郎庙1座,舟曲县城郊也建起鳌山寺等数座寺庙,自治州首府北端之东山坡上亦建有二郎庙1处,各有道士一、二人不等。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