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广播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7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广播工作
分类号: G219.242
页数: 7
页码: 1677-1683
摘要: 甘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广播既要满足藏族听众的需要,又要满足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需要。在节目设置上突出地方特点、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以藏语为主,藏、汉语相互配合,多种节目互为补充。
关键词: 新闻事业 广播工作

内容

甘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广播既要满足藏族听众的需要,又要满足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需要。在节目设置上突出地方特点、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以藏语为主,藏、汉语相互配合,多种节目互为补充。全天播音8小时10分,其中自办节目6小时40分,转播中央台节目1小时30分。自办节目中,藏语文节目3小时,占自办节目的15%,汉语文节目50分,占自办节目的12.5%,文艺节目2小时50分,占自办节目的42.5%。,
  (一)藏语节目
  自建台以来,陆续开办过《新闻》、《国际要闻》、《理论与政策》、《毛主席著作天天学》、《新人新事》、《在兄弟民族地区》、《青年之友》、《法制园地》等节目。之后又设置《新闻》、《简明新闻》、《农牧天地》、《民族大家庭》、《藏语广播讲座》、《科技与信息》、《少儿节目》等。
  新闻是藏语广播的骨干节目,在创建初期,由于没有专职编采人员,主要靠翻译发播政令、国内外大事、州内新闻,完成宣传任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闻节目一度停办。1968年恢复藏语节目,但只准译播“两报一刊”重要社论、新华社编发的国内外要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藏语广播充实了译编播人员,成立藏语新闻部、藏语专题部,加强了藏语广播,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其它节目的改革和提高。发挥广播快的特点,对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力争快播。从1985年5月份起,恢复电讯室的工作,在藏语新闻节目里及时译播新华社的重要消息,比原来译播报纸上的消息提前了2〜3天,使广大藏族听众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对州内的一些重要活动如州人代会、政协会、党代会、经济开发会、民族运动会、拉卜楞大经堂重新修复等派记者采访,直接用藏文发稿,减少了翻译程序,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增加新闻信息量,扩大报道面,每天3次播音都安排有藏语新闻,15分钟的新闻节目一般都发10条左右的消息,既有国内外要闻,又有州内新闻和兄弟地区的消息。突出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在《新闻》和新闻性专题节目《对农牧区广播》中,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自治州以牧林为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族工业,坚持开放、开发、改革,搞活流通,致富群众的经济发展方针,联系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做好报道工作。教育节目和服务性节目讲时事、讲政策、讲团结、传经验、传知识、送信息、宣传新人、新事、新思想,为听众提供各种服务,教育和鼓舞全州各族人民为建设甘南做贡献。
  民族大家庭节目原名为《在兄弟民族地区》,是1964年开办的,主要宣传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反映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的新型民族关系,经常报道国内各民族地区的建设成就,介绍兄弟民族地区情同手足、和衷共济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对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转变观念,改革开放,开发资源,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治穷致富的报道占有较大比重。
  藏语讲座节目是为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广大职工和农牧民群众学习藏语文的要求,于1980年5月开办的。每天早、中、晚各播出1次,每次20分钟。这个节目面向基层、面向学校,以普及和提高本民族文化素质为宗旨。开办初期,讲授藏文识字课本,接着陆续播出《同音字辩认》、《藏文正字智者生喜本释》、《语法明悦》、《文法概论》、《诗学明析》及《安多藏语会话选编》、《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等。
  少儿节目开办于1987年1月1日,宗旨是向广大藏族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节目由经验比较丰富的藏语播音员主持,稿件自采、自编、自译、自播。
  (二)汉语节目
  甘南台建台以来,先后开办过《甘南新闻》、《全州联播节目》、《要闻简报》、《对公社社员广播》、《垦荒特别节目》、《解放军生活》、《农牧业经济》、《科学常识》、《农牧业知识》、《家庭顾问》、《信息之窗》等节目和栏目。1990年设置的节目有《甘南新闻》、《农牧天地》、《草原风貌》、《法制园地》、《为您服务》、《天气预报》等。
  甘南新闻是电台开办时间最长,一直坚持办的重点节目,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宣传各族群众的创造精神,报道自治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建设取得的成就,反映听众的呼声和愿望,传播各种信息。
  农牧天地是新闻性专题节目,每周播出6次,每次10分钟,主要宣传方针、政策,对农牧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介绍治穷致富的经验,报道先进典型。在这个节目里,办有《夸奖台》、《服务台》等栏目,宣传农村、牧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解决农牧民来信提出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介绍生活常识,讲解农牧业科学技术等。
  草原风貌是1985年1月开办的,每周播出2次,这个节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宣传内容上着重反映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成就、新面貌,介绍甘南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 激发人们热爱草原、建设草原的热情。稿件选编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运用通讯、特写、访问记、录音报道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法制园地是为配合普法教育于1985年开办的节目,通过广播讲座、广播谈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系统地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等基本法律、法规,联系实际讲解《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举办自治条例讲座,使人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法规。
  为您服务是一个知识性、服务性的综合节目,设有《市场信息》、《生活小常识》、《名人介绍》、《邮电之声》等小栏目。这个节目的宗旨是传递信息,指导消费,服务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播出的内容从衣、食、住、行、医、教、文、体到思想修养、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婚丧嫁娶,凡同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为社会共同关心的事情都进行报道,采取杂志式编排,由节目主持人播讲,稿件通俗,语言流畅,形式活泼。
  评论甘南台的评论有本台评论、广播谈话、短评、编者的话、大家谈等。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针砭时弊,一事一议,寓理于事,由感而发。以评为主,短小精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广播的要求。
  (三)文艺节目
  “文化大革命"前,甘南台陆续开办过《音乐》、《歌曲》、《戏曲》、《曲艺》、《民族民间音乐》、《文学广播》、《每周一歌》、《广播影剧院》等节目。采制的一些本民族的文艺在《民族民间音乐》节目中播出,得到听众的好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广播获得新生。1990年设置的文艺节目主要有《藏族音乐》、《藏语文艺》、《说唱节目》、《文艺之窗》、《听众点播的节目-牧民乐》、《周末音乐会》、《综合文艺》等。通过这些栏目,播出本民族听众喜闻乐见的龙头琴和八弦琴弹唱、牛角琴独奏、藏戏、藏语相声、藏语广播剧、藏族民间故事、诗歌、小说等。
  甘南台在文艺广播中,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体现民族政策,走民族化的道路。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发展民族的文艺形式。运用现代技巧,完善和丰富节目内容,反映时代精神,歌唱祖国,歌唱民族团结,歌唱美好的生活,抒发各族人民的心声,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从1979年以来,甘南台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和有计划地录制出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降生之部》、《赛马称王》、《霍岭大战》、《门岭之战》、《征服大食》、《阿德拉茂》等42部的部分选段;民间故事《说不完的故事》、《猴鸟的故事》、《智美更登》全部;新编历史剧《雍努达美》、大型舞剧《顿月顿珠》等。
  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大胆革新。1986年、1990年在全国第四、第七次藏语文艺广播会议期间,甘南台交流了16组藏语弹唱音乐专题节目,交换了2430分钟的文艺节目。甘南台还先后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音乐展播月活动,为中央台民族部、西藏、青海、四川台提供了1680分钟的文艺节目。
  甘南台从1987年5月份起,开办《藏族文学介绍》、《文艺之窗》两个栏目,主要介绍藏族文学名著、甘南台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学常识、文艺评论、甘南风情、藏戏等,解答听众提出的有关文艺方面的问题。
  二、翻译和播出
  甘南台的藏语文字节目主要是译播汉文稿。1984年前由翻译组承担翻译任务,此后分别由藏语新闻部和专题部承担。
  为了尽力做到译稿准确,通俗易懂,使广大藏族听众听得懂,听得清藏语广播,早在1964年就确定以口语化和规范化相结合,以夏河牧区话为基础的译播方针。并拟定了实施办法,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从而使藏语广播既符合科学术语的要求,又符合群众口语化的用法,尽量使群众听懂、听明白。
  三、通联工作
  甘南台建台之初,就着手建立通讯队伍。1980年恢复自办节目后,电台编辑部在各县和州级各单位陆续发展一批通讯员,发了聘请书。在每个县聘请了2至3名特约通讯员,担负所在地区重要活动的报道任务,为电台提供信息,反映听众的意见和要求。与州委宣传部报道组、甘南报社联合举办通讯员学习班,对基层通讯员进行业务培训。
  为加强群众工作,1990年在编辑部设立了群工组,抽调编辑、记者分赴全州7县开展工作,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推动和协助各县成立通讯报道机构。根据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编辑部及时拟定报道要点,直接发到通讯员手里,使通讯员了解宣传意图,便于写稿。同时还不定期地印发一些业务学习材料,交流通讯报道和采访写作的经验。
  1990年电台有400多名通讯员。特别可喜的是一支用藏文写稿的藏族通讯员们逐步成长起来。
  编辑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记者下乡采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印发听众意见调查表等多种形式,进行听众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听众要求,藉以改进工作。
  电台每次改换节目,都要登报,并印制节目时间表,直接发到通讯员和听众手里。做好听众服务工作,尽量满足听众要求。
  四、技术设施
  甘南台技术系统由播控中心和广播发射网两大部分组成。建台初期,播控中心和发射台设置在一起,语言节目采用直播方式播出,音乐节目放唱片、磁带。1966年另建了播控中心和录音室,语言节目改为录音播出,信号由課空明线传输。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合作地区新建占地面积100亩的发射台,1983年新建播控中心和文艺节目演播厅、制作室,机房设施逐步得到更新。发射台的技术人员对发射机的电声指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了测试和调整,大修了自备电源变压器,协助文艺部安装调音台和增音立柜,以保证正常工作。
  五、宣传效果
  甘南台自开办以来,用藏、汉两语及时向各族干部、群众报道国内外大事,传达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报道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介绍各民族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这些宣传报道,增强各族人民同党和政府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民族团结。
  宣传报道中,抓了破除5个旧观念,树立5个新观念的教育,即破除封闭、分割的旧观念,破除小农经济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传统观念,破除等靠要的观念,破除封建迷信观念;树立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新观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新观念,树立开发致富新观念,树立从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的新观念。从而促进了观念转变和商品经济发展。使干部、群众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
  广播已成为各族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工具。甘南州牧区、林区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有些地区一年四季很少看到电影和文艺团体的演出,听广播已成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广播称之为“家庭剧场”、“空中舞台”、“文艺百花园”。
  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获奖稿件
  全国藏语文艺广播会议评选优秀节目获奖名单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