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通讯联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通讯联络
分类号: G219.242
页数: 2
页码: 1670-1671
摘要: 《甘南报》创刊以来,就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记者下乡采访发展通讯员是随带任务之一。为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和新闻捕捉能力,先后编辑出版以通讯员为对象的内部刊物《甘南报通讯往来》、《甘南报人》、《甘南报通讯》等。
关键词: 新闻事业 报纸 通讯联络

内容

《甘南报》创刊以来,就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记者下乡采访发展通讯员是随带任务之一。为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和新闻捕捉能力,先后编辑出版以通讯员为对象的内部刊物《甘南报通讯往来》、《甘南报人》、《甘南报通讯》等。1975年后,又举办了多期通讯员学习班,并派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到各县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骨干通讯员。同时为激发广大通讯员写稿、投搞的积极性,甘南报社从1955年开始,开展了优秀通讯员评比和表彰活动。1955年以来,又对通讯员队伍进行了整顿,发放了通讯员证,使通讯员队伍逐年壮大。1953年仅有通讯员74人(其中藏族7人),1956年初通讯员发展到367人(其中机关干部326人,农民5人,藏族13人),1965年,通讯员发展到1800多人(其中藏族30多人),到1990年底,已形成一个辐射全州各行业的通讯员网络。
  二、通讯小组和报道组
  《甘南报》创刊伊始,为保证稿源,甘南工委要求各部门建立通讯小组,积极为党报写稿。夏河、卓尼、临潭等县委、县政府及多数业务部门建立了通讯小组,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担任通迅员,带头写稿。1956年5月,为了加强通讯工作和报纸宣传,报社聘请了一批特约记者,并规定了特约记者的工作范围和具体要求。1964年上半年,对全州各县通讯报道组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建立健全了各县委和乡党委报道组,对通讯员重新进行了登记,当时有通讯员1800多人,1965年全年来稿达12140篇,创来稿最高记录。1973年前后,州革命委员会和各县革命委员会都成立报道组,配备专人,州报道组5人,各县报道组1至3人,多数公社也成立了报道组。1980年以后,因报道组人员调动频繁,业务归并于各县委宣传部,由新闻宣传干事专司其职。
  三、群众工作
  《甘南报》注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发挥报纸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除在报纸上开辟《读者来信》、《群众呼声》专栏,选登部分来稿外,还热情接待读者来访。就在群众工作科成立的1985年,接待上访群众68人,收到群众来信103件,公开见报20多件,转办61件。
  从1985年起,还编印《甘南报内参》,印发州委常委及有关主管部门,为州委和政府领导提供情况和工作参考。如在《内参》第2期,刊登了夏河县美武乡羊群发生疫情无人过问的问题,引起州畜牧局和牧研所等部门的重视,迅即派出医疗队前往扑灭疫情。在《内参》21期,披露了 “一个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惨遭破坏”的事实,受到州委、州政府领导的重视,问题得以妥善处理,使企业起死回生,重获发展。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