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藏医药研究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藏医药研究所
分类号: R197.323.6
页数: 3
页码: 1654—1656
摘要: 1980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药研究所,6月7日甘南州政府将原州人民医院公用房无偿划拨给藏医药研究所,从8月起陆续抽调人员开展工作。 1984年藏医药研究所设立了行政办公室、藏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临床研究室、药物研究室、附属藏医院和附属试验药厂6个科室。截至1990年底,共有职工5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名。建筑面积3765平方米,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医疗设备价值9万元,周转资金55万元。
关键词: 藏医药志 藏医药科研 研究所

内容

—、规模及机构设置
  1980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药研究所,6月7日甘南州政府将原州人民医院公用房无偿划拨给藏医药研究所,从8月起陆续抽调人员开展工作。
  1984年藏医药研究所设立了行政办公室、藏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临床研究室、药物研究室、附属藏医院和附属试验药厂6个科室。截至1990年底,共有职工5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名。建筑面积3765平方米,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医疗设备价值9万元,周转资金55万元。
  二、科技信息资料的收集
  自治州藏医研究所建立后,重视科技信息资料的收集。1984年建成了图书资料室。
  截止1990年底,图书资料室共计投资3万余元。历年订阅各种杂志30余份,报纸10份左右。收集购置以藏医药为主的藏、汉医药、天文历算、文史资料、中华大藏经等,共计1755册。其中新装本1168册,长条木刻本721部;藏文版资料1324册,汉文版资料721册。此外,绘制藏医挂图30幅,藏医解剖图10幅;购置生理、病理标本和模型各1套;搜集整理药物标本400种,共1000份;加工炮制藏成药标本320多种。
  为了加强和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关系,研究所还与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及省内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州内有关单位建立了横向联系。
  三、附属藏医院
  1984年,研究所附属藏医院成立。附属藏医院下设住院部、门诊部、中心药房、医办室、护办室、治疗室、X光室、胃镜室、B超室、心电图室、化验室等业务科室。
  附属藏医院成立后,由于条件限制,住院部未及时开展业务,1988年10月开始接收住院病人。1990年病床数逐步增加到27张,年均收治住院病人260余人次,治愈率提高到90%以上,藏药使用率为85%。全年住院部和门诊部的业务收入由1987年的6万元增长到12万元;就诊病人数由1987年的11000人次提高到13000余人次,为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附属藏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也由1987年的10人增加到1990年的21人。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医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四、附属试验药厂
  1981年5月开设简易藏医门诊部时,曾设有一所简陋的制药作坊,用手工生产几十种藏成药,以供门诊的急需。1984年,建立了研究所附属制药厂。此后,药品生产发展较快,人员设备逐年增加,藏成药品从原来的七、八十种增加到180种,数量亦大大增加。
  1989年12月建成了制药楼,设立了药厂办公室、配剂室、炮制室、粉碎车间、制丸车间、包装车间等6个车间及科室。制药设备有:中型粉碎机1台,小型粉碎机1台,糖衣机2台,制丸机1台,电冰箱3台。
  1990年底,附属实验药厂藏成药品种增加到250多种,年制药3000多公斤。年创毛利15万多元;库存药材350多种,价值20多万元;周转金从1988年以前的4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8万多元。自采药种类多达130种以上,约2000余公斤,价值近万元。试验药厂生产的许多药品,除满足本所外,还向州内各县、乡及外省兄弟单位提供一定批量的成药或药材。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