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校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4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学校教育
分类号: R29
页数: 3
页码: 1651—1653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藏医教育的学校教育,包括了甘南卫校藏医士班和甘肃省中医学院藏医系大专班等学校的介绍。
关键词: 藏医药志 藏医教育 学校教育

内容

—、甘南卫校藏医士班
  甘南州卫生学校建立于1979年。建校初期,即将藏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设了藏医士专业班,使藏医教育纳入了国家正规教育的轨道。
  藏医士专业开设初期,仅有一名专职教师。截止1990年底,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高级讲师2名,讲师2名,助理讲师7名;专业课教师11名,普通课教师1名。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甘南卫校先后多次邀请四川、西藏及州内有名望的藏医,给师生授课或开办专题讲座。并派中青年教师,轮流前往西藏等地进修、提高。另一方面,甘南卫校历年来坚持将一部分品学兼优的藏医士班毕业学生留校,然后通过进修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担任教师,这部分人员已成为藏医教学的重要后备力量。
  藏医士专业开设24门课程。第一部分普通课4门,即政治、藏语文、汉语文、体育,共813学时;第二部分专业课15门,其中基础课8门,即藏医概论、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药物方剂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外治学、藏医保健学,共884学时;临床课7门,即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神志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外科学,共1082学时。第三部分西医及针炙学课程5门,即解剖生理学、病源病理学、诊断学概要,药物常识、针炙常识,共144学时。
  藏医士专业开设初期,教材极为缺乏。除个别教师手中有《四部医典》油印本外,再无教材和任何教学参考资料,藏医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广泛搜集材料,先后刻印了《四部医典》及《宝瓶明灯》、《实践集》等藏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20多种1600余册,从而改善了教材奇缺的状况。
  遵照1984年9月在内蒙古召开的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的决定,1985年开始,由甘肃、青海两省牵头,组织5省区力量,编写和审定了全国中等藏医专业教材15门,均于1987年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甘南州卫生学校承担编写的《藏语文》与《解剖生理学》、《病源病理学》、《诊断学概要》、《药物常识》、《针炙常识》等6门课教材,分别于1985年、1987年完稿,审查通过,当年刊印发行,并投入使用。
  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士专业的教学方法,不仅继承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讲授、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四部医典》等专著的有关内容,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年夏、秋之季,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认药、采药。为了便于教学,学校设有实验室、标本室等。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每届学员在修完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安排约10个月的临床实习。赴四川、青海和州内各藏医机构进行临床、制药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79年开办的藏医士专业,第一期学制为3年。
  1981年起,学制改为4年。截止1990年底,共招收7届241名学员,历年共毕业5届148名,占全州藏医工作人员208人的70%。毕业学生分布在全州各县的藏医院及19个藏医门诊部,从事藏医药临床工作.已成为基层藏医的主力军。
  二、甘肃省中医学院藏医系大专班
  为了培养高层次的藏医药人才,提高在职藏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经甘肃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甘肃中医学院从1989年起,在甘南州卫校开办了藏医系。藏医系学制3年,同年招收首批学员28名。
  藏医系大专班共开设27门课,分基础课、临床课、中西医课。基础课12门: 马列、体育、藏文、藏医概论、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诊断学、藏医药物学、藏医保健学、藏医方剂学、《晶珠本草》选、《四部医典》;临床课共9门: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外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外治学、藏医治疗学、藏医神志病学;中西医课7门:解剖生理学、病源病理学、药理学、西医基础及常见病、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学、卫生学。
  截止1990年,藏医系大专班有专职藏医教师6名,其中高级讲师2名,讲师1名,助教2名;另聘兼课藏医教师3名,开设的中医课与部分西医课,由甘肃中医学院派师前来授课。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