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寺院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寺院教育
分类号: R29
页数: 6
页码: 1645—1650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藏医教育的寺院教育,主要寺院有拉卜楞寺曼巴扎仓、贡巴寺曼巴扎仓、郎木寺曼巴扎仓、夏秀寺曼巴扎仓、卓尼禅定寺和美武岗察寺等寺院。
关键词: 藏医药志 藏医教育 寺院教育

内容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医药学院)
  1763年,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在拉卜楞寺创建了时轮学院(丁科扎仓),主要修习和研究藏历天文星算。时轮学院的少部分僧侣(约三、四十名)组成了一个班,专门学习与藏历关系十分密切的藏医学。此后学习医学的僧侣一直保持在100名上下。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藏历木龙年)曼巴扎仓(医药学院)正式竣工,全称为“医学院医方明利他洲”(藏语为:曼巴扎仓索柔颜盘琅)。是年,57岁的二世嘉木样同有关人员亲赴西藏拉萨,向第八世达赖喇嘛降白嘉措进言,请求委派医学高僧到拉卜楞寺医学院任教。达赖准其所求,以给青海河南亲王委派保健医生的名义,选派著名藏医学家藏曼•益希桑布(俗称迈尔干•艾木其)和他的弟子多杰然卷巴、药王山寺的优秀医徒迈尔干•罗桑达吉等名医,先后抵拉卜楞寺,给医学院传授医理。从此,拉卜楞寺医学院继青海塔尔寺医学院之后,成了安多地区培养医学僧侣的专门机构。
  医学院归属该寺上议会领导(上议会是由寺主嘉木样主管的最高佛宫组织)。医学院内设法台(赤哇)1人,主管宗教事务;执法僧官(格贵)1人,执行规章戒律,维护经堂及僧侣采药等集体活动期间的秩序;经头1人,主持并监督学僧诵经;大财务总管2人,主管财经事务;小财务总管2人(司采药财务和玛尼财务),分别主管采集药物和五月法会期间的财务;僧众代表6人,出席上下议会。
  与整个拉卜楞寺院的经济体制相一致,医学院也有自己的专有资产,一般有森林、土地及基金等,属于寺院集体所有财产。其它收入,来源于募化、布施和奉献。医学院在今夏河县达麦乡当卫道地方有森林一处,供该院使用林产品,拥有的土地主要散布在今大夏河沿岸的达麦乡当卫道、山塘、尤口、乎尔卡加等村及九甲乡的勒吉合、洒易囊、兰木西、福地沟等处。这些土地都出租给当地农民,每年收取租粮,布施给学院僧侣,或作为学僧采药时的口粮。医学院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各类布施所得。上述各种不同来源的财产,系医学院的固定资产。除少量布施给僧侣外,其余皆主要用于本学院的维修、扩建、购药、制剂等项事宜,由大小财务司分工负责管理使用。
  1958年反封建斗争后,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僧侣家庭的供养、群众自发的布施和门诊收入。
  医学院殿前厢廓内,曾挂有绢绘人体解剖、脉络等彩图18幅,系仿照17世纪西藏著名学者第司•桑吉嘉措所编绘之彩图复制的。现无存,不知转存何处。厢廓楼上,原为医学院的书库,存有数百包珍贵的医学典籍、资料、档案等。六十年代后,移交拉卜楞寺统一收藏。医学院院内17间抚廊的墙壁上,绘有藏医基础理论(《四部医典》第一部、第二部)的示意树图,供教学观摩之用。医学院西边,有厨房1所,还有广植树木的露天诵经院1处。1959年起,增设了门诊部和制药室。
  甘南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的藏医教育有其各自的制度、要求,但大部分大同小异。在各寺院中,以拉卜楞寺曼巴扎仓规模最大、制度完善、研习严格而著称。
  学僧拉卜楞寺医学院初建时,学医僧侣是从时轮学院抽调来的,后来由农牧民信徒自愿送子弟剃度入寺。僧侣数经常保持近百人,最兴盛时期,多达150名左右。
  医学院僧侣以年龄、学历分为初、中、高3个学级,建立有考试、升级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每个学级的修业年限不固定,凡经过多年学习、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依次升入中、高级班。在高级班学习多年的僧侣,还有通过答辩获取“曼仁巴”学位的制度,后来因得不到重视,未能坚持始终。自幼年入医学院为僧开始,直到老年,除个别被邀请到外地、外寺当医学教师或任活佛的保健医生之外,均以习研与实践医学为终生事业。
  教师与教材拉卜楞寺医学院除从拉萨等地聘请的教师外,也从本学院百余僧侣中,将勤奋好学、修毕各级学科且出类拔萃的医僧遴选为主要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也可从高级班中选拔8〜10人充当教师给低级班讲学授课。此外,每个学僧均有自己的师傅,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他们大都与教师同吃同住,授受传承,习研医理。不同的学习层次有不同的教师。但在宣讲佛法、传授医理的主要聚会场合,必须是有很高医学造诣、且在曼巴扎仓内考取最高学位的高僧方可任教。
  医学院遵照传统,以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为基本教材,进行宣讲、背诵和研讨。在钻研《四部医典》的同时,还必须修习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医药著作。如:蒙古族丹达尔巴的《四部医典释难•诃子丽鬘》,第司•桑吉嘉措的《蓝琉璃》、《医学概论•吠琉璃镜•宴仙喜筵》,藏曼•益希桑布的《麦干教诫》,帝玛尔•丹增彭措的《晶珠本草》,宿喀尔•年尼多杰的《知识总纲》、《千万舍利》,宿喀尔•洛哲杰波的《先师亲传》,贡去乎德勒的《实验百方》,达尔茂•曼仁巴•罗桑曲扎的《〈后续部〉释难》等等。
  教学及研习制度拉卜楞寺医学院每年的教学活动、讲授内容、采药实习去向等,均由法台等主管人在冬季大讲经和改选“格贵”时提前统一安排,全年按期执行,形成制度,年年照办。
  从农历10月起的冬季3个月中,要求学院全体僧侣在背诵《四部医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选学《四部医典》的各种讲解本、注释本等医学典籍。高级班的僧侣,一般都要精心研读20多部医学典籍。在学习过程中,学僧必须逐年按照一定的程度进行有组织的讲授、实践活动。在教学方式上,规定每位僧侣均以背诵的形式汇报个人的学习成绩。每年农历四月底,由学院的负责人和老年藏医20多人主持,逐班逐人地进行背诵、回答式考试。成绩优秀者,予以表扬;成绩甚差者,予以批评教育甚至体罚。
  医学院初、中、高三等学级的修习次第中,医药学方面的要求为:
  初级班:必须背诵《四部医典》的《总则本》和《后续本》第一、二章及其他5部佛经,方可升入中级班。
  中级班:必须背诵《四部医典》和《论述本》、《秘决本》两部及其他3部佛经。
  高级班:要求对《四部医典》背诵如流。其次,要学习《蓝琉璃》、《先师亲传》等注释本,并从事《四部医典》的研究。
  在学习过程中,每年2〜4月这3个月中,根据医学院法台的旨意,把初、中级班分编为5个学习班,规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传授不同的医药知识。第一班讲授《四部医典》的《秘诀本》,让他们了解并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和医疗方法;第二班学习和掌握病情的诊断方法和疾病的分类;第三班学习和掌握针刺放血、火炙等方法;第四班掌握和了解症候、辩症施治、药物制剂、治疗、养生护理等方法;第五班聆授《四部医典》的《总则本》,掌握和认识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等知识,学至4月底,组织高僧学者20余人,从第一班开始,逐次进行严格的学业考核检查。考核结束后,集中系统讲授几天解剖挂图,分别学习人体投影图、肌肉、骨骼及火炙部位、刺血部位及危禁部位说明等。
  上述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短期(一般三天)采药实践活动,将采到的各种标本带回寺内,由老年学者讲解各种药物的生态、性味、功能、主治及其药用部分等。
  另外,医学院把采集药物正式列入一门主要课目来学习。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采集药物、辩别药物、炮制加工、制剂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医疗水平和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每年要根据时令季节,从农历六月初一开始,有选择地到佐盖曼玛、佐盖多玛、科才、阿木去乎、牙利吉、吉仓、桑科、甘加、曲奥、麻当、扎油及青海同仁县的多哇、河南蒙旗县的达参等地进行长时间的药物学教学实习和药物的采集。在采集药物的过程中,有一个传统习俗,即每一位药物采集者都要吟诵“药物加持咒”,祈愿所采的药物功效倍增。此外,还要特别注重药物阴阳山差别和采集过程中的初步加工方法。这种采集药物和见习药的方法,从该学院建立初延袭至今。由此可见,医学院的整个课程中,药物学所占的时间、地位都很重要。
  拉卜楞寺医学院采集药物的时间,在特殊时候可以破例延长或缩短,但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地区需要15天左右。根据药物枝、叶、根、茎、花、果的药用部分和适宜的采集时间而定,按季节分别外出采集。
  拉卜楞寺医学院还另设制药作坊。制药时间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由该院全体僧众参加。于8月间,根据本院的传统进行加持仪轨,全体集会诵经7天, 祈祷各药“灵验”。这种仪轨结束后,即将部分药品散发给所有医学院的僧侣使用,部分药品供应求诊病人。
  二、贡巴寺曼巴扎仓
  卓尼县车巴沟贡巴寺创建于1886年。该寺是由寺主喇嘛噶绕•察罕呼图克图•吉增香巴吞多•更尕坚赞在年届50岁时(1884年)开始筹备创建的。
  1884年农历八月初七,在赤钦活佛等的主持下,举行卜勘寺址、乞地、净地等仪轨,划地奠基。1886年4月,车巴沟的所有僧俗群众,背石运土,开始建造大经堂及各扎仓。1887年,曼巴扎仓初见规模。1888年秋,贡巴寺曼巴扎仓竣工。曼巴扎仓首任法台是夏奥俄仁巴•贡却诺布。
  车巴沟贡巴寺医学院建立70多年后的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全被毁坏,医僧流落民间。“文化大革命”后期,部分藏医人员被合作医疗站吸收,任赤脚藏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院重新开放,车巴沟牧民自发地出力出钱,很快就重建了新的医学院(曼巴扎仓)。在医学院尚未竣工之前,就有不同年龄的医学僧侣60多人集于寺内等待求学。
  贡巴寺曼巴扎仓的学僧,亦分为初、中、高3个学级,总学制定为13年。初级班学5年,主修《四部医典》的第一部《总则本》和第四部《后续部》,要背诵如流,深刻领会。结业后升入中级班,学制3年,主修《四部医典》的第二部《论述本》经考试后成绩优良者升入高级班。高级班学制5年,主要学习《四部医典》的第三部《秘诀本》和《先师亲传》、《秘诀补遗》等藏医名著。高级班结业的医僧,始有获得保健医师称号之资格,成为全寺僧侣公认的医生。
  贡巴寺医学院,每年在农历六月初四和八月中旬两次外出进行认药、采药的实习活动。扎仓的全体医学师徒,一起到光盖山、华尔干山等地实习。每个学僧都要采集各种药物标本,每天出山回归后都要面试。不但要正确地辨认药物,还要对药物的生态习性掌握娴熟,功能主治背诵如流。成绩良好者,给予当众表扬;不及格者,当众严厉批评,并罚其劳役1日。
  三、郎木寺曼巴扎仓
  郎木寺在碌曲县西南,甘川交界的白龙江发源处,是第五十三任噶丹寺赤哇(法台)坚赞僧格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创建的。建寺200年后的1948年,就在该寺第五世赛赤活佛洛桑南杰•龙仁桑盖的主持下,拆除了一座新建不久的静修院,在它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小规模的曼巴扎仓。正当曼巴扎仓向正规发展之时,郎木寺遭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1990年,郎木寺恢复重建,但是曼巴扎仓尚未恢复。
  四、夏秀寺曼巴扎仓
  1985年,在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的关心支持下,玛曲县曼尔玛乡夏秀寺增设曼巴扎仓。其后,嘉木样活佛又亲赴夏秀寺,安排成立医学院的一切事宜。
  医学院初建时,在册僧侣有18名。是年邀请拉卜楞寺医学院的旦增、加洋洛斋等前来夏秀寺讲课,并协助开办了藏医门诊部。至1990年底,医学院僧侣增至40名。
  夏秀寺医学院经常性地从拉卜楞寺医学院聘请老师,讲学授业,并进行医药灌顶仪式等活动。其各种宗教仪轨,均与拉卜楞寺医学院相同。五、卓尼禅定寺
  康熙十三年(1674年)前后,卓尼第九代土司才旺东主(汉名杨朝梁),在卓尼大寺修建了药师殿,奉立了药师佛,常年举行医事、法事活动。
  1760年,第十四代土司丹松才让(汉名杨声)承袭父职后,在其祖母仁钦华宗(李氏太太)的协助下,修建了一座药师宫。仁钦华宗专为此宫绣了 “唐卡”,用各种珍宝嵌缀塑造了药师小佛殿的“唐卡”。
  禅定寺自建立药师殿以来,年年有医事活动。在医事活动期间,患病的朝佛信徒,纷至沓来。1929年农历五月十七日,药师佛殿和其它扎仓大殿一样,被马仲英部队洗劫,殿内稀世文物化为灰烬。
  六、美武岗察寺
  岗察寺•噶丹桑主林,由仲巴嘉察巴的弟子鄂玛日朝巴修建。该寺无药师佛殿。据《安多政教史》记载,约在1805年以后,“在拉卜楞寺阿莽道扎的指示下,建立了《四部医典》的讲听制度”。自此以后,这种讲习制度一直延续了下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并关闭了寺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岗察寺的医事活动同时得到恢复。寺院组织僧侣学习藏医理论典籍,举行药师佛的各种佛事活动。
  七、其它寺院
  在甘南境内的黄河、洮河、白龙江、大夏河等流域有近百座大小不等的寺院和静修院。根据《安多政教史》等有关资料记述:夏河的大小霍尔仓地方,有药师殿11处。这些药师佛殿,每月上弦和下弦逢十日举行胜乐、密集的仪轨, 从不间断。另有迭部的旺藏寺、白古寺、卓尼的卓洛寺等处,均有极为殊胜的药师佛宫及药师佛仪轨。其中卓洛寺的僧纲格隆贡乔楚承、格隆阿旺贡乔旺秀叔侄二人都精通医学。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卓尼禅定寺
相关作品
美武岗察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