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院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医院医疗
分类号: R197.3
页数: 2
页码: 1639—1640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夏河县人民医院藏医科、夏河县藏医院、碌曲县藏医院、玛曲县藏医院和卓尼县中藏医院等藏医院的介绍。
关键词: 藏医药志 藏医医疗 藏医院

内容

夏河县人民医院藏医科1956年8月14日,甘南州政府介绍青海果洛籍的著名藏医康曼巴,到夏河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并负责藏医科的工作,开展藏医门诊。还请来了拉卜楞寺曼巴扎仓中擅长于采药、制药的优秀僧医旦巴加措,协助康曼巴炮制加工药物。夏河县人民医院藏医科,自制藏成药百余种,每天接待患者约20余人次。开办后,坚持了4年,到1961年,因遇到各种困难而停办。停办后,康曼巴去甘加定居,旦巴加措仍回寺院曼巴扎仓。
  夏河县藏医院自1979年建院后发展很快,其声誉迅速在甘南地区和甘、青、川藏区及部分蒙古族地区传播。1982年底夏河藏医院设有病床12张,年均住院病人26人次;年门诊患者12000多人次,年总收入35000多元;年自采药物60多种258公斤,价值3000多元;年购进药材150种1500余公斤,价值10000多元;年自制药品130种1950余公斤,价值15000元;年销售药品收入在25000元以上。
  随着医疗设备、环境等条件的改善,在藏医治疗皮肤病、妇科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用自行研制的药浴、药酒等疗法结合内服药物进行治疗,疗效达到90%以上。年均门诊病人为34030人次。年住院部、门诊部业务收入为114223元。
  截止1990年底,流动资金4万元。年自采药物60多种,共900公斤左右,价值人民币3000多元;年进购药材154种,共计4300公斤,价值54597元;年自制药品109种,共计3300公斤,价值107673元;年均销售药品计4300公斤,收入为104781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藏医院共炮制出丸、散、膏、丹等藏成药280余种。
  碌曲县藏医院在办院方向上,坚持突出藏医特色,诊治患者以藏医药为主,辅之必要的西药。充分发挥了藏医医药不分家的传统,始终坚持了藏药的自采、自制、自用为主的特色。年自采药材20〜36种,年自制丸、散、膏、丹达36种300多公斤,基本上保证了医疗的需要。碌曲县藏医院重视名贵藏成药的研制工作。在外地著名藏医指导下,成功地炮制出了“二十五味松耳石丸”、“佐达珍宝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宝类藏成药。由于此类药物临床疗效显著,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截止1990年底,年均住院病人为238人次,年均门诊病人为13000人次。年均收入69000元。流动资金由建院初的3万元增加到14万元。
  玛曲县藏医院1990年底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藏医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3人、医士2人。当年自采药材230多种,约1500公斤,库存药材125种1250公斤左右;自制各种藏成药80多个品种。年均门诊病人有13000多人次,年均门诊收入在32000元以上。因为无住院病床,经全体医务人员努力,每年春夏两季,支起帐篷接收住院病人。帐篷“住院部”平均每年接待患者100人次以上,好转率95%,治愈率达8&95%,解决了部分高原牧民的住院难问题。
  卓尼县中藏医院建成时有藏成药87种,开诊后不断收购、自采、自制,补充扩大。并首次制作“洁白丸”20余公斤,由于疗效显著,邻近县的群众也纷纷前来购买,藏医部年均就诊的患者达3000人次,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并在临潭县城关设立了藏医门诊部。截止1990年底,卓尼县中藏医院共有医务人员22名,其中藏医人员8名。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