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藏医科室及藏医门诊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藏医科室及藏医门诊部
分类号: R197.3
页数: 4
页码: 1625—1628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甘南藏族地区的县人民医院藏医科、州政协藏医门诊部、郎木寺藏医门诊部、卓尼县麻路藏医门诊部等藏医科室及藏医门诊部。
关键词: 藏医药志 藏医机构 科室门诊

内容

一、县人民医院藏医科
  1956年,夏河县人民医院门诊部,首次建立藏医科。1978年,碌曲县人民医院开设藏医科,由一名藏医临时负责,并抽调6名赤脚医生参加工作,炮制了70多种丸、散、膏、丹等藏成药品。
  二、州政协藏医门诊部
  根据州政协第四届二次会议的提案,1964年12月12日由甘南州宗教事务处和文教卫生处联合发出《关于在合作成立藏医门诊部筹备工作的通知》,甘南州政协决定在合作寺院筹建一所藏医门诊部。
  藏医门诊部的大夫,由当时的州政协委员达永巴•罗布藏和扎西加措以及其后到职的加洋尼玛等担任。门诊部自制藏成药达百余种,日均门诊量30余人次,当年创收1000多元。1966年初“文革”开始,州政协藏医门诊被迫停办。
  三、郎木寺藏医门诊部
  碌曲县郎木寺藏医门诊部于1981年成立。设有诊断室、办公室、药房等;有业务周转金2600多元。自采藏药材50多个品种;自制藏成药丸、散等剂型近60个品种。郎木寺门诊部年门诊量达8000人次左右,年业务收入万元以上,是个管理好、收入可观的藏医门诊部。
  四、卓尼县麻路藏医门诊部
  卓尼县麻路藏医门诊部在麻路中心卫生院内开设。1981年5月19日开诊后,县卫生局投资3000元,作为业务周转金。藏医门诊部共有5间平房,其中药房1间,库房1间,诊断室兼宿舍3间。门诊部院内种植大黄、藏木香等药材。到1983年底,采集的藏药达200种,计1300多斤;购买的药材有83种;制藏成药品86种。
  1984年1月,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麻路藏医门诊部“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并颁发锦旗1面。
  五、迭部县藏医门诊部
  七十年代大办合作医疗站时,迭部县桑巴公社等个别社队开办过藏医合作医疗站,颇受群众欢迎。
  1989年底,迭部县卫生局在县人民医院开办藏医门诊。其后在藏医门诊部的基础上,修建迭部县藏医院。
  六、卓尼县中藏医院临潭藏医门诊部
  卓尼县中藏医医院开诊以后,卓尼县主管部门与临潭县有关部门协商决定,在临潭县城关租房,设立藏医门诊部。1989年7月15日正式开诊,有藏医工作者2人,固定资产投资5000元,备有藏成药80种。
  藏医门诊部自开诊至1990年底,一年多的时间,共接待患者9000多人次,业务收入为11000多元。就诊患者中,除卓尼县所属牧区乡的藏族群众外,临潭县的回族群众占就诊人次的65%左右。藏医门诊部的建立,既方便了各族群众,又填补了临潭县历史上无藏医的空白。
  七、舟曲县拱坝藏医门诊部
  1988年,舟曲县专门邀请夏河县藏医旦巴到舟曲行医。1990年10月1日,在藏族聚居区的中心地带一拱坝乡,设立了藏医门诊部。门诊部有藏医工作人员5人。自开诊到年底门诊人次不断增加,门诊收入达到600元。以上各县乡级卫生院的藏医工作人员,大都自己采药、制药,或从外地购药,积极开展藏医业务工作。但有些乡卫生院的藏医人员因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开展藏医业务。
  玛曲县藏医门诊一览表
  碌曲县藏医门诊一览表
  注:设在郎木寺的藏医门诊部,属县卫生局主管,不在此列。
  卓尼县藏医门诊一览表
  迭部县藏医门诊一览表舟曲县藏医门诊一览表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