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慢性传染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慢性传染病
分类号: R51
页数: 3
页码: 1591—1593
摘要: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甘南州地区各种慢性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关键词: 医药卫生 疫病防治 传染病

内容

一、结核病
  (一)普查
  结核病是甘南州的主要传染病,其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类传染病,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75〜1977年对夏河县的20个乡(镇)进行了结核病普查。总人口为82000人,实查数为66000人,普查率为80.5%,共查出各类结核病患者1796人,患病率为2.72%,其中清水乡发病率最高,为11・2%。1976年,对全州39个乡进行了结核病普査,在普查的17.6万人中,结核病患者1041例。:1979年,全国统一流行病调查点定在卓尼县大族乡,对1637人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查出各类结核病患者30人,患病率为1.8%。1983年在夏河县美仁乡,临潭县八角乡,卓尼县纳浪乡、卡车乡进行了结核病普查,共查出各型结核病298例,患病率1075.8/10万。
  截止1989年,累计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1868例,其中传染性病人1080例。据同年调查、复查,结核病患病率为935.35/10万,超过全国平均患病率的近1倍;年发病率263.2/10万,是1989年全州其它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病总和的3倍以上;年死亡率为58.3/10万,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是全州其它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死亡人数的37倍。结核病患病人数掌握率只有28%,以此推算,全州应有结核病人20000名左右,其中藏族约占80%以上。
  (二)防治
  在防治工作上,本着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对历年查岀的病人由州卫生防疫站统一购发药品,按统一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病历及登记卡。全州对查出的186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经治疗、复查,已有1151例病人痰菌阴转和治愈,治愈率达61%。
  二、性病
  性病,俗称花柳病或干气病。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陈陋习俗的影响,性生活紊乱,使性病相互传染、蔓延,成为历史上影响少数民族繁衍昌盛的主要疾病之一。1940年,民国西北防疫处驻拉卜楞的牲畜防疫队,曾为当地群众治病,为来诊群众作血液“康氏反映”,查出60%为阳性。1947年《新甘肃》杂志2卷1期刊出的吴〓青《拉卜楞藏胞生活与卫生概况报导》一文中述:拉卜楞社会,由于“社交公开,性病特多,生育减少,死亡率高,人口繁殖率日降低落,这是很危险的一种民族问题”。1950年,中央第七防疫大队来甘南开展工作,进行免费医疗,甘肃省也派出医务人员予以配合。医疗队分赴夏河、卓尼、临潭等县开展性病防治,并下发价值2000元的青霉素5110支。
  1952年,中央藏区访问团在今玛曲县乔科调查,有90%以上的妇女血液中有梅毒螺旋体存在。在查询生育史的18名已婚1年以上妇女中,12名未曾生育过,其余6名共生孩子11个,而8个因患先天性梅毒死亡。据该年已调查的部分地区统计,夏河县性病平均发病率高达38%。此后,进行了大力防治。同年6月,省性病第一防治队从临潭、临夏等卫生院抽调医务人员,组成省性病第二防治队。该队在临潭旧城工作27天,后赴卓尼县,并筹备成立了卓尼县性病防治所,实行“免、减、收”的医疗收费办法,大力防治性病。1953一1955年,夏河县普查性病患者2199人,其中梅毒患者1448人,淋病患者751人。
  1958年,对来自德乌鲁市及洮江县部分地区的198名藏族牧民作康氏沉淀试验,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有106例,发病率为53.53%。其中男性为88例,占男性总数的53.81%,女性18例,占女性总数的56.02%。从1959年9月开始,全州各地建立基层性病医疗组织,治疗机构遍及农村、农场、工矿,防治力量不断加强。截至1963年,全州治疗梅毒患者5252人,淋病患者162人。
  1964年,甘肃省慢性病防治所来甘南进行性病选点调查。碌曲县双岔公社受检2370人,抽血化验1113人,确诊为性病患者266人,患病率为31.2%;夏河县美仁公社受检1588人,抽血化验992人,确诊为性病患者220人,患病率为21.3%;夏河县美武公社共普查3322人,确诊性病患者296人,患病率为8.9%。从性病患病来看,纯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对历年确诊出的性病患者,均由当地卫生院门诊进行治疗。由卫生院按患者人数无偿供给治疗药品。六十年代基本达到消灭的目的。八十年代以来,性病又有发生。1988年,州慢性病防治所与夏河县卫生防疫站对夏河县463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性病调查,检出阳性3例,现症梅毒1例,阳性率为0.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