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0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劳动卫生
分类号: R139
页数: 2
页码: 1572—1573
摘要: 甘南州的劳动卫生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初期,仅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职业病由医疗单位给予诊治。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到七十年代才将劳动卫生正式列入卫生防疫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开始了有计划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医药卫生 公共卫生 食品卫生

内容

甘南州的劳动卫生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初期,仅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职业病由医疗单位给予诊治。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到七十年代才将劳动卫生正式列入卫生防疫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开始了有计划的防治工作。
  一、劳动卫生监测
  1979年,全州工矿企业发展到74个,其中国营32个,集体42个。存在粉尘危害的有15个,毒物危害的12个,有尘、毒危害的车间、工段作业点等共45处。经对7个厂矿抽样调查,粉尘浓度每平方米达9.6〜160.4毫克,均超过国家允许浓度范围。种类有水泥粉尘、煤粉尘、棉絮粉尘、皮屑粉尘、橡胶粉尘等;毒物有铅、苯、酸化物和少量的氰化钾。接触粉尘的职工993人。1979年前,全州因尘毒危害而死亡的职工累计达15人,其中矽肺5人,中毒10人。尚有矽肺病职工7人,疑似矽肺病职工35人,其它职业病63人。
  八十年代后,厂矿企业开展了建立卫生档案工作。甘南州厂矿企业118个(州级29个,各县89个),建卫生档案29个,建档率为24.57%。据查,全州接触粉尘工人为465人,占12.22%;接触毒物的466人,占12.25%;接触物理因素的60人,占1.57%。对上述人员进行体检及矽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查出新发尘肺病人11例。共抽样调查36个单位,采样21份,高温作业调查3份,调查结果均未超标。1987年对夏河麻当、临潭新城两个水泥厂进行了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矽含量、温度、湿度、风速等的测定,夏河水泥厂共采粉尘样品36份,有8份超标;临潭新城水泥厂采样10份,有9份超标。
  二、职业病防治
  1974年10月成立州职业病诊断小组,负责州级各厂矿企业单位的矽肺病诊断工作。各厂矿企业单位采取设置防尘等有关设备,改进职工劳动场所条件,对现症病人积极动员就诊治疗。甘南州农机厂水箱车间的十数道工序,均接触铅尘、铅蒸气、强酸、苯等多种有毒物质,严重威胁着职工身体健康。该厂为改善职工劳动场所条件,先后架设了排气管道、铅炉罩,修建隔离室,减轻了尘毒危害。甘南州印刷厂和报社铸字车间、汽修厂电工小组职工,常年接触铅蒸气和铅粉尘,为预防职业病发生,分别安装了铅炉罩、排气扇等排铅通风设备,基本控制了铅毒危害。甘南州乳品厂乳粉车间安装了纱窗,厂内铺设油路7300多平方米,使厂区粉尘大为减少。夏河县水泥厂对粉尘较严重工段进行规划,改革部分工艺流程,将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操作,自制了皮带运输机、圆盘喂料机、密封筒等,控制粉尘危害收效显著。大部分厂矿企业按规定给职工发放营养补助费或营养品;坚持一年一度的职工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
  三、学校卫生
  1953年起,在各级学校普遍开展建立卫生制度,推广青少年广播操,宣讲卫生常识等健康教育活动,在有条件的中学开设了《生理卫生》课。
  1959年,甘肃省卫生防疫站在德乌鲁市(今夏河县)的拉卜楞、美武、博拉乡,临潭县的柳林乡(今卓尼县柳林镇),洮江县的阿木去乎乡(今夏河县阿木去乎乡),对3157名藏族中小学生(其中:男性1754名、女性1403名)'从身长、体重、胸围、坐高等方面进行了测量调查。
  1984年开始,在城镇中小学中开展了学生体检建档工作。通过体检,发现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有眼疾、耳病、结核、龋齿、扁桃体肿大等,尤以视力低下较为严重。经统计,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19.31%,高中毕业班平均视力低下率为44.89%。1988年,经对部分中小学生体检,中小学学生视力减退率为28.6%,沙眼为22.6%,龋齿为23.56%,沙眼、龋齿减退略有降低。至1989年,全州中小学生体检建档38567名,占全州学生总数的53.99%。卫生防疫部门除进行体检调查、发放药物外,对突出的学生视力低下等病症向校方提出了防治建议,学校逐步改善条件,落实预防措施。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