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育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育教学
分类号: G807.02
页数: 3
页码: 1543—1545
摘要: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大部分学校体育仅限于好动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追逐、游水、跳绳、踢毽子、拍毛蛋、摔跤、拉棍、拔腰、搭桥儿、立格尔、打车轮等,有时还要受到教习的责难。近代学堂在甘南的建立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的事。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内容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大部分学校体育仅限于好动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追逐、游水、跳绳、踢毽子、拍毛蛋、摔跤、拉棍、拔腰、搭桥儿、立格尔、打车轮等,有时还要受到教习的责难。近代学堂在甘南的建立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的事。1922年卓尼土司杨积庆创办甘南藏区第一所藏民小学,到1949年甘南共有初高等小学127所,初级中学两所,教职工277人,在校生9403人。除在两所初中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外,初高等小学则无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小学设有游戏课,每周3节,初中设有体育课,每周两节。因一无教材、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实际变成了玩耍课。 新的现代体育项目一一篮球、足球、排球、徒手操、单杠和部分田径,从1934年以后才开始传入甘南的部分县城。公职人员的增加,国民党部队的转换驻防,抗日战争后沧陷区迁来大后方居住的各界人士,对现代体育项目的传播引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级学校中体育课开始有了新的内容:徒手体操、器械体操、球类、田径、集体游戏、远足、郊游等,教师中爱好体育者,承担了体育课。1937年6月国民党临潭县政府、新城镇公所、临潭县商会、各小学董事会,联合在新城举办了全县高等小学田径运动会。参加的学校有新城东街校、南关校、成德校、旧城东街校、民族一、二校、启西小学等,运动员300多人。所设竞赛项目有跳高、跳远、100米、200米、800米、5000米、10000米跑、接力、400米栏、100米栏、双人并足跳等。表演项目有集体徒手操、集体木哑铃操。县长薛达给优胜者发奖。这次运动会上,取得万米第1名的旧城某校运动员,3天后吐血身亡。1947年在夏河县政府、三青团、商会的主持下,召开了以小学为主,也有职校、国民党公职人员参加的田径、爬山、篮球运动会。
  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停授了中等学校的军训课、小学的童子军训课。体育课中、小学仍为每周两节,因无教材,教学内容由学校自已决定。
  1952年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学校体育课的安排中增加了广播操的内容。当时,按规定全学年的教学节数为80小时(实际上每节课45分钟),大致是:田径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球类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体操全学年12节,占总时数的15.85%;武术全学年12节,占总数的15.85%;队列队形全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选用教材全学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考试测验全学年4节,占总时数的5%。体育成绩的评分,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身体素质分,内容包括跳跃、灵敏、力量、耐力、速度等有关项目;第二是技术技能分,结合本学期本学年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对年级、年龄、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省教育厅利用当年暑假,及时地举办了全省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学习班,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学习。在这个大纲中规定教材内容分田径、体操、游戏三大类(球类教学包括在游戏内容之中),自此,学校体育课基本按大纲进行教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体育课减为每周1节。
  1966-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体育课被取消。1972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课改成了军体课,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队列操练、投弹、刺杀、射击、跨越障碍、爬坡、跳壕沟、爆破、负重行军和军事知识等项目。每学期全校停课一周,请武装部人员来校讲授军事常识,并现场进行队列操练、实地爆破、实弹射击等训练。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相应减少。
  1978年,教育部第二次颁布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军体课又改成了体育课。此年,全州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上按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教学。1979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在扬州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制定《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推动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常规和教学常规,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