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8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11
页码: 1543—1553
摘要: 新的现代体育项目一一篮球、足球、排球、徒手操、单杠和部分田径,从1934年以后才开始传入甘南的部分县城。公职人员的增加,国民党部队的转换驻防,抗日战争后沧陷区迁来大后方居住的各界人士,对现代体育项目的传播引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

内容

第一节体育教学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大部分学校体育仅限于好动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追逐、游水、跳绳、踢毽子、拍毛蛋、摔跤、拉棍、拔腰、搭桥儿、立格尔、打车轮等,有时还要受到教习的责难。近代学堂在甘南的建立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的事。1922年卓尼土司杨积庆创办甘南藏区第一所藏民小学,到1949年甘南共有初高等小学127所,初级中学两所,教职工277人,在校生9403人。除在两所初中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外,初高等小学则无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小学设有游戏课,每周3节,初中设有体育课,每周两节。因一无教材、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实际变成了玩耍课。 新的现代体育项目一一篮球、足球、排球、徒手操、单杠和部分田径,从1934年以后才开始传入甘南的部分县城。公职人员的增加,国民党部队的转换驻防,抗日战争后沧陷区迁来大后方居住的各界人士,对现代体育项目的传播引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级学校中体育课开始有了新的内容:徒手体操、器械体操、球类、田径、集体游戏、远足、郊游等,教师中爱好体育者,承担了体育课。1937年6月国民党临潭县政府、新城镇公所、临潭县商会、各小学董事会,联合在新城举办了全县高等小学田径运动会。参加的学校有新城东街校、南关校、成德校、旧城东街校、民族一、二校、启西小学等,运动员300多人。所设竞赛项目有跳高、跳远、100米、200米、800米、5000米、10000米跑、接力、400米栏、100米栏、双人并足跳等。表演项目有集体徒手操、集体木哑铃操。县长薛达给优胜者发奖。这次运动会上,取得万米第1名的旧城某校运动员,3天后吐血身亡。1947年在夏河县政府、三青团、商会的主持下,召开了以小学为主,也有职校、国民党公职人员参加的田径、爬山、篮球运动会。
  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停授了中等学校的军训课、小学的童子军训课。体育课中、小学仍为每周两节,因无教材,教学内容由学校自已决定。
  1952年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学校体育课的安排中增加了广播操的内容。当时,按规定全学年的教学节数为80小时(实际上每节课45分钟),大致是:田径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球类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体操全学年12节,占总时数的15.85%;武术全学年12节,占总数的15.85%;队列队形全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选用教材全学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考试测验全学年4节,占总时数的5%。体育成绩的评分,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身体素质分,内容包括跳跃、灵敏、力量、耐力、速度等有关项目;第二是技术技能分,结合本学期本学年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对年级、年龄、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省教育厅利用当年暑假,及时地举办了全省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学习班,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学习。在这个大纲中规定教材内容分田径、体操、游戏三大类(球类教学包括在游戏内容之中),自此,学校体育课基本按大纲进行教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体育课减为每周1节。
  1966-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体育课被取消。1972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课改成了军体课,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队列操练、投弹、刺杀、射击、跨越障碍、爬坡、跳壕沟、爆破、负重行军和军事知识等项目。每学期全校停课一周,请武装部人员来校讲授军事常识,并现场进行队列操练、实地爆破、实弹射击等训练。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相应减少。
  1978年,教育部第二次颁布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军体课又改成了体育课。此年,全州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上按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教学。1979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在扬州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制定《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推动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常规和教学常规,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第二节课外体育
  1921年以后,随着新学制的兴起,州境已有“晨练”、“晨操”的活动,但只限于跑步,并不作操。自抗日战争爆发,内地有些学校搬迁来甘肃,内地教师来甘肃任教,徒手操,逐渐在各地学校兴起,晨操中加进了徒手操。普遍采用的步骤是先跑10分钟而后作操。
  共和国初期,在第一套广播操公布以前,体操都是由体育教师按体操的原则要求自编动作授课的。1952年起,国家体委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和“第一套儿童广播操,”至1990年的37年中,国家前后公布了六套广播操和五套儿童广播操,作为早操和课间操的基本内容。在开展两操的组织形式方面,也以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异,班级多的学校,一般采用以班为主进行课间操活动,班级少而校园异常宽阔的学校,大都采用全校集体活动,由体育教师统一指挥。为了把两操活动纳入正规,列入了学年先进班集体的评比内容,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天天有统计,周周有评比”的记录统计工作,全校评选先进班集体时,作为第一手材料,推动了两操的广泛开展。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活动。按照儿童、少年、青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客观规律,营养条件和体育活动原则,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在甘南州的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重视了三个落实和五个结合,灵活机动的开展了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目的。
  三个落实:
  班组落实。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一个教学班,不分年龄,不分强弱,不分性别而按人数分为两组,每组20〜30人。两组人数相等,便于组织活动,便于对抗竞赛、便于互相帮助、便于促进团结。也可按性别、体能、技能分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场地器材落实,每次活动,由体育教师、学生中的体育委员,负责安排场地与领收器材,避免出现冲突,保证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做到有条不紊。
  时间落实。农牧区学校多安排在每周一、四训练,代表队训练时间为每周二、五。
  五个结合:
  课余活动与传统项目、业余重点班承担的训练项目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开展相接合。
  课余活动与体育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假日的社会比赛、校内的运动会相接合。
  第三节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制定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1954年国家体委公布施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后,甘南州因受到师资、场地、器材等的条件制约,在时间上开展的迟,在质量上表现的差,在达标数量上更为落后。1957年甘南只在一所初中,两所初师开始了“预备组”的活动,经过一年的锻炼后进行测验,及格人数也是寥寥无几,全州小学均未开展。在“大跃进”运动中,学生多数参加了大炼钢铁、开荒等生产劳动,使这一活动中止。
  1964年国家体委发布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草案)》,但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成为一纸空文,未能开展起来。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行条例》后,甘南州在甘南师范、畜牧学校、民族学校、大部分完全中学和有条件的部分城镇小学逐年施行了这一体育锻炼标准。其达标率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为30〜32%,中学为12〜22%,小学为16〜24%。
  1982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甘南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大了实施力度,逐步从中学扩展到小学,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同时由于甘南师范在这段时间里,连续培养了三期体育教师,大大的充实了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对这一标准的实施,提供了师资条件。1989年甘南州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统计
  1984年甘南州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统计
  第四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六十年代全国实施的业余体育锻炼形式。 甘南在共和国成立前,几乎没有一所此类学校,1953年建州以后的37年中,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体育传统项目随之形成和发展起来,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倾向性的爱好,开展了自己传统性体育项目活动。
  1980年省体委、省教委第一次任命的一百多所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中,甘南州就有六所。甘南州在1980年被省上命名的六所传统项目学校,实际上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传统项目的开展。合作一中从1972年起狠抓了女篮和田径队的训练,每年春秋两季,都召开全校性的运动会,历年来该校给大专院校体育学科输送了16名学生。舟曲中学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多次夺得全州中学生运动会的冠军,并代表州参加了全省比赛。临潭一中每年召开两次全校性运动会,“五一”节的田径运动会、国庆节的球类运动会已形成制度,18年来田径、球类的训练和比赛从未间断,该校学生李卫国1980年在省运动会上以10.88米的成绩,破省少男甲组铅球纪录,是甘南第一个破省纪录的运动员。夏河中学的足球运动,开展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从普及中提高,形成独特
  的踢法和风格,在全州青少年比赛中三次夺得冠军。合作一校,也是三次被省上任命的传统体育项目小学,虽然场地小,设备差,但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还是坚持训练,学校运动会形成惯例。
  1980年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的传统项目学校
  1988年第三次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的传统项目学校
  一、全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
  1984年省体委、省教委确定夏河县合作镇小学为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其项目、教练、队员由该校按条件决定。
  1988年由省体委、省教委批准:夏河县藏族小学、迭部县城关小学、舟曲江盘乡河南小学为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
  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活动
   (一)田径分区赛
  1.1984年甘肃省中学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分区赛,在天水举行。参加单位有天水一中、平凉四中、庆阳后宫寨中学、通渭中学、合作一中、兰化三中等6个队。甘南州合作一中代表队,获团体第6名。在各组分项比赛中,全州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成绩是:
   (二)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86年由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7个县、州体校和合作一中、临潭一中两个传统项目学校的160名运动员参加。分青年男女、少年甲乙、男女6个组进行。经过5天的比赛,舟曲队以184分获总分第1,州体校以163分获总分第2,合作一中以93分获总分第3,临潭一中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队。
  两所传统项目学校,在各组各单位单项比赛中,合作一中获得1项第1名,4项第2名,6项第3名,临潭一中获2项第1名,5项第2名,3项第3名的好成绩。
  另外,1988年7月和8月,夏河县合作镇小学、夏河县中学、合作一中,以全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和传统项目学校的名义,代表甘南州参加了 “全省业余百所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全省中学传统篮球赛”。第五节学校系统体育竞赛
  一、球类
  (一)篮球
  全省中学生篮球分区赛共分3个赛区,在天水、定西、临夏进行。1965年8月临夏赛区在临夏市举行,参加的单位有甘南、酒泉、张掖、武威、临夏等五个地、州的男女中学生篮球代表队。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5天的紧张拼搏,甘南男队获第4名,甘南女队获第3名并获竞赛风格奖。
  甘肃省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省教育厅、省体委主办,委托平凉地区承办,1983年4月在平凉召开。有各地、州、市、甘肃矿区等14个单位,每单位参加男、女基层队各1队,每队队员12人,共计334人,队员赛前进行了政治、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考试。甘南男代表队由合作二中组队,女队由夏河中学组队。男女两队各参加9场的比赛,男队获第9名,女队获第5名。
  (二)足球 甘南州小学生足球运动会1974年由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州小学生足球运动会”于6月在夏河县拉卜楞举行。参加单位有夏河、玛曲、迭部、临潭、卓尼、舟曲、州级(碌曲县弃权)共7个队,运动员105人。运动会期7天,采用单循环制。夏河队获冠军,州级队获亚军。同年7月夏河队代表甘南州参加了在酒泉举行的全省小学生足球比赛,参赛地、州、市共9个队,甘南获第5名。 夏河县小足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夏河县小足球队,是以九甲小学为主组建的藏族儿童足球队,它先代表自治州参加省级比赛,又代表甘肃省两次参加了全国比赛,这是甘南州第一次走向全国参赛的第一支小学生体育代表队。
  夏河县小学生足球队,在获得全州小学生足球赛冠军的条件下,于1988年7月代表甘南州参加了“甘肃省小学生足球冠军队运动会”的比赛。全省有4个队参加,运动员48人。夏河县小足球队获得冠军。
  1988年8月夏河县小足球队代表甘肃省参加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的“鲁光杯第七届中国蓓蕾小足球邀请赛”。有来自全国的12支代表队,运动员180余人,夏河小足球队名列第10,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奖,队员完么甲、才让昂吉获个人精神文明运动员奖。夏河县小足球队在赴威海途径兰州时,受到省上领导的接见。比赛结束后回到合作时,受到州上领导的接见。
  1989年8月5日至13日,夏河小足球队第二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蓓蕾小足球邀请赛”。这次比赛,参加的队有12个,运动员144人。队员完么甲获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甘南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79年2月在合作举行。参加的有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和州级共8个队,运动员136人。这次各县都由基层队为代表参加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7天的激烈竞争,州级队获得冠军,迭部获亚军,临潭队获第3名。
  中学生足球运动会全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83月8月在玛曲召开。参加比赛的有7个县、州级(均为基层学校队)、州体校共9个队,参赛队员144人。经过10天28场的角逐和身体素质测验,玛曲队以总分88分获冠军,临潭队以总分80分获亚军。
  (三)手球
  1986年5月全省中学生女子手球比赛在白银市召开,参加的有省青年队、兰州、定西、甘南等10个代表队,运动员140人。甘南队6负1胜,积8分获第6名,并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队。队员邓亚明,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
  (四)排球
  甘南州中学生排球运动会1974年在临潭县举行。男排有夏河中学、合作二中、玛曲中学、临潭二中、舟曲中学、卓尼中学6个队;女排有甘南师范、合作一中、迭部中学、碌曲中学、舟曲中学、临潭中学一中6个队,共12个队,男女运动员70余人。
  比赛结果,男排合作二中、舟曲中学分获冠亚军,女排舟曲中学、甘南师范分获冠亚军。男女冠军队合作二中、舟曲中学队于8月中旬代表甘南州中学生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在天水举行的全省中学生排球比赛。
   二、1973年全省中学生运动会
  省体委、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于1973年4月至5月,分别在临夏、平凉、酒泉、张掖、兰州举行。这次运动会的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田径。全省12个地、州、市代表队、运动员1444人参加了比赛。
  甘南代表队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篮球比赛中,男队获第8名,女队获第5名;足球比赛中,女队获第8名。会后,女运动员张桂生、赵如兰被选拔到省集训队进行集训。
  在兰州举行的田径比赛中,甘南队女子甲组以56"7的成绩获4X100米接力铜牌;女子甲组选手后玉芳以1'4″8的成绩获400米第4名;陈惠春在女子乙组跳远比赛中以4.44米的成绩获银牌;李玉霞获三项全能第4名;藏族姑娘达保在手榴弹比赛中以35.98米的成绩获第4名,又以7.84米的成绩获铅球第5名。此次比赛甘南代表队共积22分获团体第9名,与1972年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相比,竞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田径运动会
   (一)全省田径运动会
  1983年6月省体委、省教育厅在天水召开全省中专、、中技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单位有甘南、兰州等13个地、州、市代表队及325名运动员。甘南代表队有25名队员组成,并参加了运动会的全部项目。通过5天的紧张比赛,甘南代表队以33分的总分,获团体第7名。个人成绩:男子组,李瑞武在400米决赛中以56"的成绩获铜牌。女子组,朱丽珍标枪成绩26.26米获银牌;藏族姑娘尕让曼以1-23米的跳高成绩获铜牌;朱丽珍以24.60米的成绩获铁饼项目的铜牌;康瑞兰以1767分的总分获五项全能铜牌。
  1984年7月20日至28日,全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武威举行。各地、州、市、省体校共15个代表队参加。甘南州代表队获前3名运动员成绩:加木错获男子甲组标枪第2名:成绩50.5米。王春梅获女子甲组铁饼第3名,成绩28.48米。女子乙组中长跑第1名陈凤梅,成绩2262分。第2名郑凤霞,成绩2047分。男子乙组短跑第3名吴建军,成绩1725分。
  (二)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984年8月,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舟曲、迭部、玛曲、碌曲、临潭、夏河、州级共7个队(卓尼弃权),175名运动员,按青年男女、少甲男女、少乙男女,分8个组进行了62项田径比赛。
  比赛结果,州级队以274分获团体第一名,舟曲队以252分获团体第二名,临潭队中学233分获团体第3名。在个人单项比赛中,州级队尹桂芳以13"07的成绩,破张学梅13″51的女青100米州记录;又以4.86米的成绩破申芸珍4.52的跳远州记录。在少男组比赛中,临潭队的徐世兴以59"53,迭部队的赵平以1'00″44的成绩双双打破王学东1'0"8的400米州记录;舟曲队的冯书明以5.35米的成绩破杨平海5.26米跳远州纪录;舟曲队的张立军以12"26的成绩破苏红原12"5米的州记录。
  1988年7月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卓尼、临潭、夏河和合作一中、合作二中共9个队、18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经过4天的紧张比赛,舟曲队以194分获团体第1名,临潭队以163分获团体第3名。在单项比赛中,夏河队运动员高老以12"35的成绩破少年乙组100米的州记录。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