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民族体育
分类号: G852.9
页数: 8
页码: 1530—1537
摘要: 民族体育是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脱胎发展而形成的,从内容到形式,从项目到范围,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直到定型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宗教民俗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项目,如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四十年代起现代体育项目在甘南藏族地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关键词: 体育运动 民族体育

内容

民族体育是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脱胎发展而形成的,从内容到形式,从项目到范围,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直到定型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宗教民俗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项目,如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四十年代起现代体育项目在甘南藏族地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节项目
  甘南民族体育项目有赛马、赛牦牛、射箭、响箭、大象拔河、举皮袋、摔跤、打炮石、藏棋、卡歌交、拔腰、顶头、绳索套马、三个僧侣赴藏等。
  一、赛马
  赛马是甘南地区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唐代赛马已发展成型,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到了北宋末期,衍化为藏人纪念格萨尔王战胜妖魔的象征性庆祝活动而被沿习下来。而今赛马已被正式列为群众性体育项目,并且有了竞赛规则。参赛前分男女组和年龄组,定距离和场地,划起点和终点线,终点线上插旗为标记,赛后按时间取名次,获胜者发给奖品以示鼓励。
  二、大象拔河
  大象拔河是甘南藏区最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体育活动之一。比赛时由2人、3人分别进行,模仿大象动作,双方将绳子套在颈项,由档下拉过,臀对臀,手扶地后拉开架势,当裁判员鸣哨,开始相互向各自的前方用力(不能用手)拉扯,谁能将对方拉过界线即获胜。竞赛可用一局和两局定胜负,也可三局两胜,现以三局两胜的办法进行比赛。场地基本按绳子的长度来确定。一般绳长4米至6米左右,两头分别有直径1米至2米左右的套圈,中线与取胜线的距离为1米。比赛时,双方相持5分钟,裁判可宣布停止比赛,中间休息5分钟,再进行比赛,如3次都相持5分钟,按平局记分,得分多者获胜得奖。由于此项活动不受地方大小和气候条件限制,加上竞赛器具简单方便,所以在藏族青壮年中最为普及。
  三、藏式摔跤
  藏式摔跤与其他民族的摔跤法有所不同。摔跤不准脚踢对方或打绊脚,也不准拉扯、撕拽。比赛时双方先用棉布或绸子腰带各自束紧腰身,由裁判检查松紧程度,一般腰带松紧控制在七成左右,双方各抓对方的身后腰带,由自己的左前胸紧贴着对方的右前胸,双方头颈错开,当裁判鸣哨后,竞赛者一鼓作气用猛劲摔倒对方。一般为三局两胜取名次。
  四、打炮石
  打炮石,藏语称“俄多”。其用具是盛石子的小皮垫,两端连有毛绳,毛绳一头绾有一环。使用时,绳环一头套在中指上,另一端折叠上来,夹于食指和姆指间。开始时,先绕头顶摔动两三次后,瞅准目标,然后用力摔动,撒开姆食指,毛绳一头脱开,石子即从皮垫中飞出,击向目标。比赛是在同一起点上,看谁掷得远或击中目标的准确程度来确定名次。这是藏族在放牧生活中创造出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娱乐功能的传统项目。
  五、举皮袋
  这个项目,是甘南藏族农牧民群众从生产、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举重比赛项目。赛前是用一牛皮制成的袋子(略小于麻包)内盛土或沙,然后称重量,放置在地上。参赛者双手抱住皮袋,用力上举过腰到肩,以所举的重量多少,评定名次。
  六、卡歌交
  “卡歌交”是藏语,是双人抱腰后,连续进行直腿滚翻的双人技巧运动,多在劳动之余和“香浪”节等集体活动时进行比赛,比赛时谁翻的次数多或谁翻的轻快、灵巧,谁就取胜,这种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休闲、集会场合气氛的一项体育活动。
  七、藏棋
  下方藏棋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智力竞赛活动,当地俗称“下方”,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藏区。对弈时,先在平地或木板上划纵横各有8、9、13三种格子的图形。各执不同的一色棋子,力争置子多成方格,同时控制对方的方格。一盘棋布局完全后,先数方格,方格多于对方时按方数弃取对方的子,如方格相等,双方商定取、留子数,然后按规则,先放子者后走。有“吃方”和“跳方”之分,“吃方”成方后可任意吃取对方的棋子,“跳方”不限直线和曲线,有棋线可跳着吃。以吃取对方棋子使其不足成方时为胜。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棋,在甘南藏区很普及。
  三个僧侣赴藏这种棋的下法在甘南地区尤为盛行。只在平地上找来数枚石子就可以划线对弈。由3个人每人各抓3个小石子充作棋子代表3位僧侣,然后确定每个人必须猜数的范围,分别为1、5、7,2、4、8,3、6、9,并在各自的家(即田字形的最下边线上)放一子。放子之后,3人分别手握不等量的石子,最多3个,也可空拳展示,如3人手中的石子相加数是3,就由定数的3、6、9的人先走一步。每展示一次棋子,就有人向前走1次。展示出的数与自已定数吻合的机会越多,这个人走棋子的机会也就越多。全部完成过程,就是从家开始经过“太阳”、“月亮”、“阴间锅”到“拉萨布达拉宫经堂”向佛叩头等棋位,尔后环绕“大经堂”从右到左转1圈后,按原路返回自家。整个过程每人走38次即可完成。如3个人在途中的一个地方相遇时先到达的要背后到达者,在展示手中的石子,如和先到达的相投,则无效,和后到的不相投先到者就可走一步,后者才能走,谁走完全程再返回家中,谁就是优胜者。
  八、万人拔河
  甘南临潭县有万人拔河赛,拔河赛初叫牵钩,后群众称为扯绳,近代才叫拔河。属一种民俗活动,在每年正月初五、六举行。光绪版《洮州厅志》“风俗”中记道:“旧城民有拔河之战。用长绳1条,联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似为唐玄宗时边防军士拔河比赛之遗风。据民间传说,胜方地区全年将会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李隆基在《观拔河俗战并序》中写到:“俗传此戏,必致年丰,故命北军,以求岁稔”。故而洮州民间形成习俗,年年岁岁如是,不唯历史久远,而且规模宏大,人数众多。1949年前,正月的万人拔河由县上青苗会负责组织,所有的县城居民都要交纳钱物,富有的必须出钱,贫穷的交麻或绳子,用以制作拔河绳,所制之绳绳头粗达20厘米,俗称龙抬头,往后逐渐减细并分成两股,称双飞燕。绳长100多米,上联多条小绳。参加者有各个民族的男女老幼,有县城的,有近乡的,更有来自距县城60〜70华里的远乡民众。比赛时,以西门为分界,城东的居民叫下街队,城西居民叫上街队,每次比赛少则7000-8000人,多则万余人,观众达40000余人。比赛时上下齐扯,鼓噪声可撼山岳,比赛要连续进行3个晚上,以9场比赛决定胜负。数百年来,凡是举行万人拔河赛,县城里的青壮年,几乎人人参加。近乡农牧民青年更是个个磨拳擦掌,翘首以待。
   九、顶头
  顶头是甘南州普遍流行的一项运动,多在青少年中进行,通过竞赛,磨炼人的耐心和毅力。比赛在双方年龄、体力及身高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即先在地上划一条横线,两人面对面站立于界线前,在各自身后约1米处划一条横线,做为赛场范围。比赛开始后,双方弯腰爬地,两掌撑在地面,额头相对使劲推动对方。谁把对方推出其身后的范围线,谁就取胜。
  十、拔腰
  拔腰在甘南农区盛行,是一项体力竞赛活动,一般在田间休息和劳动之余举行。比赛时,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后,双脚不许移动,尽力将对方拔起,以对方两脚不沾地面为胜。一般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之间休息两分钟,再继续进行。
  十一、射箭
  射箭这一传统项目在很早以前是用来狩猎的,而后用来射杀敌人。近代,作为体育活动被列入比赛项目。在比赛时先定距离和靶的大小,然后射手站在划定的地点,开始射箭靶,按中靶次数决定名次。
  十二、套马
  用绳索套马是牧区放牧和抓马时的技巧性很高的一项活动,现已成为体育比赛项目之一。比赛时,选1匹桀敖不驯的烈马,让其奔跑,约距50米左右时,参赛者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离所套马接近时抛出绳索套马,能套住者为胜。
  十三、响箭
  响箭在甘南迭部一带流行,每逢佳节时举行。响箭长80厘米,箭杆为竹制,尾部插天鹅羽毛,头部有木制椭圆形装置,四侧有小孔,射出后,因空气进入小孔而发出响声。比赛时,先在地面上画一个圆圈,射手立于圈心垂直向天空放箭,最后以箭回落到圆圈中心的距离远近确定名次。
  第二节历届民运会成绩
  自1982年全国第二届民族运动会始,自治州的民族体育跨出草原走向全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名次。
  一、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2年9月1日至10日由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委托内蒙古自治区举办,运动会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由55个少数民族的800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中国式摔跤和射箭邀请赛及马术、武术表演等50余个项目。甘南选派6名运动员,代表甘肃省參加了此届民族体育运动会。以大象拔河为主的甘南藏族体育项目表演,首次获得了大会组委会的好评。
  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6年8月15日至24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共29个省、市、自治区的77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抢花炮、赛马等7个竞赛项目和自选表演项目。甘南州的道吉热卜旦、夏尼高、才白、仁白、索南尖错、贡保才让、卓么杰布、高巴、加华加、加老等10名运动员和10匹马在运动会上代表甘肃省参加了速度赛马和表演项目。在10000米速度赛马中,索南尖错获第7名;5000米速度赛马中,道吉热卜旦获第9名;1000米速度赛马中贡保才让排在10名。“大象拔河”获优秀表演奖,夏河县牙利吉乡被评为民族体育先进单位。
  三、甘肃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5年7月20日至26日由省民委、省体委委托甘南藏族自治州承办,在合作镇举行的此届运动会上,有13个地、州、市的藏、回、裕固、哈萨克、满、蒙古等6个民族,236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3个竞赛项目和2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甘南州参加的男女运动员171人,在赛马、赛牦牛、摔跤等项目中荣获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9枚,第4名8个,第5名7个,第6名1个的优异成绩,获团体总分第1名。
  四、甘肃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9年9月22日至27日由省民委、省体委、省少数民族传统体协联合委托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承办。参加省二届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有12个地、州、市的回、藏、蒙古、裕固等5个民族、250名运动员,参加了赛马、大象拔河、民族式摔跤和1〜2个自选的表演项目。甘南州参加各项竞赛男女运动员42人,获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4枚,第4名2个,第5名3个,第6名1个。获团体总分第2名。同时夏河县牙利吉乡、碌曲县尕海乡、舟曲县城关乡、玛曲县曼尔玛乡等被评为民族体育先进单位。
  五、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1年8月10日州体委委托碌曲县承办。参加这次竞赛的有碌曲、夏河、玛曲、卓尼等4个县的男女运动员120人,设赛马、赛牦牛、男子拔河、藏棋、俄多、举皮袋、单人大象拔河等7个竞赛项目和摔跤、乘马射击、斩劈等3个表演项目。获得总分第1名玛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碌曲县;第4名卓尼县。
  六、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届民族传统体育动动会
  1982年8月15日委托夏河县承办。夏河、卓尼、碌曲、玛曲4县的男女运动员140人参加。设赛马、摔跤、单人大象拔河、赛牦牛、男子拔河、藏棋、俄多、举皮袋等8个竞赛项目和乘马接力、乘马玩红旗等两个表演项目。1000米赛马第1、2、3名亦被玛曲夺得;2000米赛马第1、2、3名被玛曲县夺得。200米、300米赛牦牛第1名夏河县,第2名碌曲县。集体拔河第1名碌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卓尼县。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第2、3名碌曲县。摔跤第1、2名碌曲县,第3名玛曲县。藏棋第1、2名碌曲县,第3名玛曲县。藏棋第1、2名碌曲县,第3名夏河县。俄多第1、2名碌曲县,第3名夏河县。
  七、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3年10月1日在合作举行,临潭、卓尼、玛曲、碌曲、夏河、舟曲、迭部7个县的男女运动员260人,参加了越野赛马、乘马拣哈达、绳捧击球、牦牛越野赛、乘牛拣哈达、单双人大象拔河、摔跤、女子拔河、举皮袋、藏棋、俄多等12个竞赛和乘马接力、乘马耍抢、乘马耍红旗、打碗、射箭、武术、下坡跑马、卡格交、可由赞加等9个表演项目。团体总分:第1名碌曲县,第2名玛曲县,第3名夏河县,第4名卓尼县,第5名迭部县,第6名舟曲县,第7名临潭县。
  八、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四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90年7月25日由夏河县在桑科乡举办,这届运动会参加的有夏河、碌曲、舟曲、迭部、临潭、卓尼、玛曲、河曲马场、桑科乡等7县1场1乡的男女运动员共167人,设5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赛马,70公斤、80公斤、9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70公斤级以下藏族式摔跤,70公斤以上藏族式摔跤等比赛项目。500米赛马第1、2名被河曲马场夺得;第3名为玛曲县。1000米赛马第1、2名亦归河曲马场,第3名为玛曲县,3000米赛马第1名被玛曲县获得,第2名夏河县.第3名河曲马场。5000米赛马第1名为玛曲县,第2名桑科乡,第3名河曲马场。7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3名桑科乡,第2名临潭县。8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名玛曲县,第2名迭部县,第3名卓尼县。9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第2名碌曲县,第3名卓尼县。7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迭部县,第2名卓尼县,第3名桑科乡。8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迭部县,第2名夏河县。9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70公斤以下级藏族式摔跤第1名玛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卓尼县。70公斤以上级藏族摔跤第1名玛曲县,第2名桑科乡,第3名夏河县。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赛马
相关专题
大象拔河
相关专题
藏式摔跤
相关专题
打炮石
相关专题
举皮袋
相关专题
卡歌交
相关专题
下方
相关专题
三个僧侣赴藏
相关专题
万人拔河
相关专题
顶头
相关专题
拔腰
相关专题
射箭
相关专题
套马
相关专题
响箭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