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73
颗粒名称: 体育志
分类号: G812.742
页数: 38
页码: 1527—1564
摘要: 主要描述了甘南州体育机构与体育设施、民族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内容。
关键词: 甘南州 体育事业

内容

第一章体育机构与设施
  第一节体育管理机构
  历史上,甘南体育活动以群众自发性活动为主,无专门的体育机构。共和国建立后的1949年至1953年期间,体育由文化教育部门分管。1954年8月1日设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体育分会,1957年3月甘南藏族自治州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正式成立。1960年至1965年州体委合并到州文卫处。1966年至1971年的“文革”运动中,体育部门亦实行军事管制。1972年恢复甘南州体委,各县体委和州业余体校相继成立。
  第二节体育团体
  甘南州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9年11月19日。
  基层协会甘南州邮电局体协(1988年10月16日成立),夏河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6月15日成立),临潭县银鹰体协(1956年8月21日成立),临潭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7月30成立),卓尼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12月17日成立),舟曲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7月20日成立),碌曲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7月21日成立),碌曲县老年人体协(1989年成立),碌曲县卫生体协(1990年6月成立),玛曲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9月30日成立),迭部县体协(1979年7月22日成立),迭部县邮电局体协(1988年1月5日成立)。
  第三节业余体校
  一、州业余体校
  1960年甘南州人民政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各地、市、州建立业余体校的决定,于当年成立了甘南州体育学校,校址设在甘南州委党校。甘南州体校是以培养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为主,兼顾小学体育师资及其它中等体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学生来源以有体育专长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学校每周上政治课4小时左右,文化课4小时,开展的训练项目有:篮球、田径、体操、马术、射击、航模等6项,并按项目分为6个专业班。1960年在全州范围内招收首批学员50名,其中男27人,女23人,汉族35人,藏族10人,回族5人。1961年,因国民经济困难,甘南州体校撤销。在校学生中11人转入州公安大队服役,大部分学员另行分配工作。1971年,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体育局制定第四个五年(1971〜1975年)体育发展规划草案,要求全省建立13所青少年业余体校。1973年11月,甘南州体校恢复,作为甘南州体委内部的一个训练机构,具体工作由州体委负责。开设足球、男女篮球、武术、乒乓球等4个训练项目,招收合作地区学员80名,训练采取初级走训形式,即下午4时至6时,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在体校训练。1978年底,州体校增设无线电报务项目,1980年根据全省竞技体育发展趋势,为突出甘南优势,将武术、无线电报务项目调整停办,只开设田径(中长跑、投掷)、足球、男女篮球3个项目5个班。
  1982年4月,州体校与州体委分设。12月15日,体校第一期重点班开学。有男女学员各10名,其中足球项目8名,女子篮球5名,投掷4名,中长跑3名;藏族10名,回族1名,汉族9名。重点班学生实行“三集中”,即在体校训练、食宿,在合作一、二中学借读文化课。州体校重点班主要为优秀运动队培养后备人才,为体育院校输送合格学生,为基层培养体育骨干。1984年,州体校实行教练员训练承包责任制,明确了教练员选材指标和参赛任务。1984年,州体校派岀11名教练员到合作二中、夏河县三中、合作一小、合作三小建立了4个业余训练点,开设了田径、篮球、举重、摔跤项目9个班,训练学生150名。甘南体校自建立以来,向省体工大队、省体校累计输送运动员27名。其中男运动员12名,女运动员15名;藏族运动员13名,汉族8名,回族5名,蒙古族1名。
  1986年,州体校被省体委评选为全省先进体校,授予“甘肃省先进体校”称号,奖励锦旗一面,并派代表观摩了省运动会。王全义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王公布、杨坚被评为省优秀教练员,受到奖励。
  1986年,甘南州政府投资20万元,在合作东山根体育场地内修建1100平方米三层教学办公楼一幢。同年底,州体校迁入新址。1987年州上投资10.7万元修建了650多平方米师生宿舍、大众餐厅、清真灶等。整个建筑占地约5000平方米。
  甘南州体校1984〜1990年获奖牌统计表
  二、各县业余体校
  各县业余体校起步较晚,于七十年代相继建立,配备了专职教练员,招收了学员,因经费不足,训练时断时续。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各县业余体校向省、州体育院校输送了大量人才,增强了后备力量。其中:夏河县向州体校输送19名,省体校2名;临潭县向州体校输送17名;舟曲县向省体工队,省、州院校输送38名;卓尼县向州体校输送12名;迭部县向省、州体育院校输送15名;碌曲县向州体校输送3名。
  第四节体育设施
  明、清时期,洮州新、旧城及西固县城有练兵的教场,可供民众团体训练竞技。1925年,西固县(今舟曲县)在白龙江畔建成广坝运动场,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面积约900平方米。临潭、夏河两县及卓尼设治局都辟有小型体育场。四县(设治局)各中心小学均有面积不等的操场可用于球类、田径运动。
  1937年,为保护校产,夏河县青年学生两次掀起学潮,将拉卜楞保安司令部军需主任张文辉等2人占用学校体育场作宅基用地全部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河县城开辟了河南运动场,跑道250米。随着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开展和兴起,自治州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逐步建成运动场、滑冰场、灯光球场、足球场等。截止1990年,甘南州有各类体育场地552个,其中篮球场467个(部分是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足球场8个、小运动场22个、运动场3个,场地总面积373528平方米,人均0.68平方米。
  甘南州各类体育场地统计表
  第二章民族体育
  民族体育是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脱胎发展而形成的,从内容到形式,从项目到范围,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直到定型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宗教民俗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项目,如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四十年代起现代体育项目在甘南藏族地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节项目
  甘南民族体育项目有赛马、赛牦牛、射箭、响箭、大象拔河、举皮袋、摔跤、打炮石、藏棋、卡歌交、拔腰、顶头、绳索套马、三个僧侣赴藏等。
  一、赛马
  赛马是甘南地区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唐代赛马已发展成型,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到了北宋末期,衍化为藏人纪念格萨尔王战胜妖魔的象征性庆祝活动而被沿习下来。而今赛马已被正式列为群众性体育项目,并且有了竞赛规则。参赛前分男女组和年龄组,定距离和场地,划起点和终点线,终点线上插旗为标记,赛后按时间取名次,获胜者发给奖品以示鼓励。
  二、大象拔河
  大象拔河是甘南藏区最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体育活动之一。比赛时由2人、3人分别进行,模仿大象动作,双方将绳子套在颈项,由档下拉过,臀对臀,手扶地后拉开架势,当裁判员鸣哨,开始相互向各自的前方用力(不能用手)拉扯,谁能将对方拉过界线即获胜。竞赛可用一局和两局定胜负,也可三局两胜,现以三局两胜的办法进行比赛。场地基本按绳子的长度来确定。一般绳长4米至6米左右,两头分别有直径1米至2米左右的套圈,中线与取胜线的距离为1米。比赛时,双方相持5分钟,裁判可宣布停止比赛,中间休息5分钟,再进行比赛,如3次都相持5分钟,按平局记分,得分多者获胜得奖。由于此项活动不受地方大小和气候条件限制,加上竞赛器具简单方便,所以在藏族青壮年中最为普及。
  三、藏式摔跤
  藏式摔跤与其他民族的摔跤法有所不同。摔跤不准脚踢对方或打绊脚,也不准拉扯、撕拽。比赛时双方先用棉布或绸子腰带各自束紧腰身,由裁判检查松紧程度,一般腰带松紧控制在七成左右,双方各抓对方的身后腰带,由自己的左前胸紧贴着对方的右前胸,双方头颈错开,当裁判鸣哨后,竞赛者一鼓作气用猛劲摔倒对方。一般为三局两胜取名次。
  四、打炮石
  打炮石,藏语称“俄多”。其用具是盛石子的小皮垫,两端连有毛绳,毛绳一头绾有一环。使用时,绳环一头套在中指上,另一端折叠上来,夹于食指和姆指间。开始时,先绕头顶摔动两三次后,瞅准目标,然后用力摔动,撒开姆食指,毛绳一头脱开,石子即从皮垫中飞出,击向目标。比赛是在同一起点上,看谁掷得远或击中目标的准确程度来确定名次。这是藏族在放牧生活中创造出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娱乐功能的传统项目。
  五、举皮袋
  这个项目,是甘南藏族农牧民群众从生产、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举重比赛项目。赛前是用一牛皮制成的袋子(略小于麻包)内盛土或沙,然后称重量,放置在地上。参赛者双手抱住皮袋,用力上举过腰到肩,以所举的重量多少,评定名次。
  六、卡歌交
  “卡歌交”是藏语,是双人抱腰后,连续进行直腿滚翻的双人技巧运动,多在劳动之余和“香浪”节等集体活动时进行比赛,比赛时谁翻的次数多或谁翻的轻快、灵巧,谁就取胜,这种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休闲、集会场合气氛的一项体育活动。
  七、藏棋
  下方藏棋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智力竞赛活动,当地俗称“下方”,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藏区。对弈时,先在平地或木板上划纵横各有8、9、13三种格子的图形。各执不同的一色棋子,力争置子多成方格,同时控制对方的方格。一盘棋布局完全后,先数方格,方格多于对方时按方数弃取对方的子,如方格相等,双方商定取、留子数,然后按规则,先放子者后走。有“吃方”和“跳方”之分,“吃方”成方后可任意吃取对方的棋子,“跳方”不限直线和曲线,有棋线可跳着吃。以吃取对方棋子使其不足成方时为胜。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棋,在甘南藏区很普及。
  三个僧侣赴藏这种棋的下法在甘南地区尤为盛行。只在平地上找来数枚石子就可以划线对弈。由3个人每人各抓3个小石子充作棋子代表3位僧侣,然后确定每个人必须猜数的范围,分别为1、5、7,2、4、8,3、6、9,并在各自的家(即田字形的最下边线上)放一子。放子之后,3人分别手握不等量的石子,最多3个,也可空拳展示,如3人手中的石子相加数是3,就由定数的3、6、9的人先走一步。每展示一次棋子,就有人向前走1次。展示出的数与自已定数吻合的机会越多,这个人走棋子的机会也就越多。全部完成过程,就是从家开始经过“太阳”、“月亮”、“阴间锅”到“拉萨布达拉宫经堂”向佛叩头等棋位,尔后环绕“大经堂”从右到左转1圈后,按原路返回自家。整个过程每人走38次即可完成。如3个人在途中的一个地方相遇时先到达的要背后到达者,在展示手中的石子,如和先到达的相投,则无效,和后到的不相投先到者就可走一步,后者才能走,谁走完全程再返回家中,谁就是优胜者。
  八、万人拔河
  甘南临潭县有万人拔河赛,拔河赛初叫牵钩,后群众称为扯绳,近代才叫拔河。属一种民俗活动,在每年正月初五、六举行。光绪版《洮州厅志》“风俗”中记道:“旧城民有拔河之战。用长绳1条,联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似为唐玄宗时边防军士拔河比赛之遗风。据民间传说,胜方地区全年将会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李隆基在《观拔河俗战并序》中写到:“俗传此戏,必致年丰,故命北军,以求岁稔”。故而洮州民间形成习俗,年年岁岁如是,不唯历史久远,而且规模宏大,人数众多。1949年前,正月的万人拔河由县上青苗会负责组织,所有的县城居民都要交纳钱物,富有的必须出钱,贫穷的交麻或绳子,用以制作拔河绳,所制之绳绳头粗达20厘米,俗称龙抬头,往后逐渐减细并分成两股,称双飞燕。绳长100多米,上联多条小绳。参加者有各个民族的男女老幼,有县城的,有近乡的,更有来自距县城60〜70华里的远乡民众。比赛时,以西门为分界,城东的居民叫下街队,城西居民叫上街队,每次比赛少则7000-8000人,多则万余人,观众达40000余人。比赛时上下齐扯,鼓噪声可撼山岳,比赛要连续进行3个晚上,以9场比赛决定胜负。数百年来,凡是举行万人拔河赛,县城里的青壮年,几乎人人参加。近乡农牧民青年更是个个磨拳擦掌,翘首以待。
   九、顶头
  顶头是甘南州普遍流行的一项运动,多在青少年中进行,通过竞赛,磨炼人的耐心和毅力。比赛在双方年龄、体力及身高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即先在地上划一条横线,两人面对面站立于界线前,在各自身后约1米处划一条横线,做为赛场范围。比赛开始后,双方弯腰爬地,两掌撑在地面,额头相对使劲推动对方。谁把对方推出其身后的范围线,谁就取胜。
  十、拔腰
  拔腰在甘南农区盛行,是一项体力竞赛活动,一般在田间休息和劳动之余举行。比赛时,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后,双脚不许移动,尽力将对方拔起,以对方两脚不沾地面为胜。一般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之间休息两分钟,再继续进行。
  十一、射箭
  射箭这一传统项目在很早以前是用来狩猎的,而后用来射杀敌人。近代,作为体育活动被列入比赛项目。在比赛时先定距离和靶的大小,然后射手站在划定的地点,开始射箭靶,按中靶次数决定名次。
  十二、套马
  用绳索套马是牧区放牧和抓马时的技巧性很高的一项活动,现已成为体育比赛项目之一。比赛时,选1匹桀敖不驯的烈马,让其奔跑,约距50米左右时,参赛者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离所套马接近时抛出绳索套马,能套住者为胜。
  十三、响箭
  响箭在甘南迭部一带流行,每逢佳节时举行。响箭长80厘米,箭杆为竹制,尾部插天鹅羽毛,头部有木制椭圆形装置,四侧有小孔,射出后,因空气进入小孔而发出响声。比赛时,先在地面上画一个圆圈,射手立于圈心垂直向天空放箭,最后以箭回落到圆圈中心的距离远近确定名次。
  第二节历届民运会成绩
  自1982年全国第二届民族运动会始,自治州的民族体育跨出草原走向全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名次。
  一、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2年9月1日至10日由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委托内蒙古自治区举办,运动会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由55个少数民族的800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中国式摔跤和射箭邀请赛及马术、武术表演等50余个项目。甘南选派6名运动员,代表甘肃省參加了此届民族体育运动会。以大象拔河为主的甘南藏族体育项目表演,首次获得了大会组委会的好评。
  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6年8月15日至24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共29个省、市、自治区的77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抢花炮、赛马等7个竞赛项目和自选表演项目。甘南州的道吉热卜旦、夏尼高、才白、仁白、索南尖错、贡保才让、卓么杰布、高巴、加华加、加老等10名运动员和10匹马在运动会上代表甘肃省参加了速度赛马和表演项目。在10000米速度赛马中,索南尖错获第7名;5000米速度赛马中,道吉热卜旦获第9名;1000米速度赛马中贡保才让排在10名。“大象拔河”获优秀表演奖,夏河县牙利吉乡被评为民族体育先进单位。
  三、甘肃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5年7月20日至26日由省民委、省体委委托甘南藏族自治州承办,在合作镇举行的此届运动会上,有13个地、州、市的藏、回、裕固、哈萨克、满、蒙古等6个民族,236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3个竞赛项目和2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甘南州参加的男女运动员171人,在赛马、赛牦牛、摔跤等项目中荣获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9枚,第4名8个,第5名7个,第6名1个的优异成绩,获团体总分第1名。
  四、甘肃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9年9月22日至27日由省民委、省体委、省少数民族传统体协联合委托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承办。参加省二届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有12个地、州、市的回、藏、蒙古、裕固等5个民族、250名运动员,参加了赛马、大象拔河、民族式摔跤和1〜2个自选的表演项目。甘南州参加各项竞赛男女运动员42人,获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4枚,第4名2个,第5名3个,第6名1个。获团体总分第2名。同时夏河县牙利吉乡、碌曲县尕海乡、舟曲县城关乡、玛曲县曼尔玛乡等被评为民族体育先进单位。
  五、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1年8月10日州体委委托碌曲县承办。参加这次竞赛的有碌曲、夏河、玛曲、卓尼等4个县的男女运动员120人,设赛马、赛牦牛、男子拔河、藏棋、俄多、举皮袋、单人大象拔河等7个竞赛项目和摔跤、乘马射击、斩劈等3个表演项目。获得总分第1名玛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碌曲县;第4名卓尼县。
  六、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届民族传统体育动动会
  1982年8月15日委托夏河县承办。夏河、卓尼、碌曲、玛曲4县的男女运动员140人参加。设赛马、摔跤、单人大象拔河、赛牦牛、男子拔河、藏棋、俄多、举皮袋等8个竞赛项目和乘马接力、乘马玩红旗等两个表演项目。1000米赛马第1、2、3名亦被玛曲夺得;2000米赛马第1、2、3名被玛曲县夺得。200米、300米赛牦牛第1名夏河县,第2名碌曲县。集体拔河第1名碌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卓尼县。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第2、3名碌曲县。摔跤第1、2名碌曲县,第3名玛曲县。藏棋第1、2名碌曲县,第3名玛曲县。藏棋第1、2名碌曲县,第3名夏河县。俄多第1、2名碌曲县,第3名夏河县。
  七、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83年10月1日在合作举行,临潭、卓尼、玛曲、碌曲、夏河、舟曲、迭部7个县的男女运动员260人,参加了越野赛马、乘马拣哈达、绳捧击球、牦牛越野赛、乘牛拣哈达、单双人大象拔河、摔跤、女子拔河、举皮袋、藏棋、俄多等12个竞赛和乘马接力、乘马耍抢、乘马耍红旗、打碗、射箭、武术、下坡跑马、卡格交、可由赞加等9个表演项目。团体总分:第1名碌曲县,第2名玛曲县,第3名夏河县,第4名卓尼县,第5名迭部县,第6名舟曲县,第7名临潭县。
  八、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四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90年7月25日由夏河县在桑科乡举办,这届运动会参加的有夏河、碌曲、舟曲、迭部、临潭、卓尼、玛曲、河曲马场、桑科乡等7县1场1乡的男女运动员共167人,设5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赛马,70公斤、80公斤、9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70公斤级以下藏族式摔跤,70公斤以上藏族式摔跤等比赛项目。500米赛马第1、2名被河曲马场夺得;第3名为玛曲县。1000米赛马第1、2名亦归河曲马场,第3名为玛曲县,3000米赛马第1名被玛曲县获得,第2名夏河县.第3名河曲马场。5000米赛马第1名为玛曲县,第2名桑科乡,第3名河曲马场。7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3名桑科乡,第2名临潭县。8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名玛曲县,第2名迭部县,第3名卓尼县。90公斤级单人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第2名碌曲县,第3名卓尼县。7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迭部县,第2名卓尼县,第3名桑科乡。8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迭部县,第2名夏河县。90公斤级双人大象拔河第1名夏河县。70公斤以下级藏族式摔跤第1名玛曲县,第2名夏河县,第3名卓尼县。70公斤以上级藏族摔跤第1名玛曲县,第2名桑科乡,第3名夏河县。
  第三章社会体育
  第一节农村体育
  甘南州农村体育主要以临潭、卓尼、舟曲3县为主,其它部分县的农业区亦有活动开展。农历6月6日,临潭的莲花山花儿会,来自临潭、卓尼、临洮、渭源、岷县等地的群众除参与佛事活动及对歌,亦有赛马、赛走骡、武术、打醮等体育活动。
   流传于农村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万人拔河、荡秋千、拔腰、玩龙灯、浪山、踩高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人民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1958年以后,农村掀起篮球热,农村的公社、大队所在地是篮球比赛的集中地点。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村体育活动有些消沉,但为时不久,即有所恢复和发展。1975年,甘南州体委在卓尼县申藏公社举办了全州群众体育工作现场会议,并举办射击运动会。表彰了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申藏公社和碌曲县郎木寺公社郎木寺大队。同年卓尼县申藏公社被甘肃省体委命名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农牧区群众体育活动进入高潮。
  1990年全州农牧区举办各种体育竞赛53次,参加运动员14378人次.观众25000人次。利用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的乡、镇占全州乡镇总数的43%。其中碌曲县尕海乡连办17年民族运动会,夏河县牙利吉乡连办13年,碌曲县双岔乡连办8年,拉仁关乡连办7年,西仓、阿拉乡连办6年。卓尼县申藏乡还出现个人集资举办体育比赛的盛举。
  由于农村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甘南州内许多农牧区被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受到国家体委和甘肃省的表彰。舟曲县、碌曲县成为农村体育先进县。1975年卓尼县申藏公社斜藏大队党支部书记拉日九代表申藏乡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体育运动大会,国家体委颁发了“群众体育先进基层单位”锦旗一面。在1978、1982、1984年的五届、六届等全省运动会上卓尼县的申藏、夏河县的牙利吉、被评为农村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碌曲县的尕海更是连续多次被评为农民体育先进集体、农村体育先进基层单位。
  流传于州内农村的主要体育活动项目:
  打秋千打秋千也称“打秋”,主要流行于卓尼、临潭等县的农区。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至二月初之间开展,或在平场上栽杆,或利用屋梁、大树枝拴好绳索,供孩子玩耍,也有青年男女相约,进行秋千比赛的,主要较量技术高低、花样多少、胆量大小。有的秋千高达10余米,来回晃荡,十分自如。秋千一般由一人或二人玩耍,一人者双脚站立绳上,用力下蹲以催动秋千来回摆荡;二人玩者,绳上置一块木板,二人对面站立于板上,互相用力蹬。也有一人坐绳上,另一人两脚分立踩绳,催动秋千摆荡。另一种是将木制牛车大轮,连同大木轴立起,使两木轮形成垂直状,一轮着地,再压上大石块,以求稳固,在距地面约1.5米的上轮横置一根约10厘米粗、4〜5米长的木杆,木杆两端拴上绳环,二人分别坐于绳环之中,其余人极力推之,使上轮和横木杆快速转动。
  踢毽子主要盛行于临潭、卓尼、舟曲和夏河等县,毽子用鸡毛、牛毛、羊毛或狗毛等栽在古钱币方孔中制成。每逢冬季主要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开展。毽子的踢法有踢、拐、盘、剪、转、跳、蹲等40多种动作,也有将动作组合起来成为系列的,每个动作反复5次,先完成各种规定动作者为胜,负者要为胜者上“毛”,即将毽子投递给胜者的脚面,胜者可将毽子任意踢向一方,使输者东奔西跑,左拦右挡,最后以胜者踢空或踢出的毽子被负者挡住为止。
  打蚂蚱打蚂蚱为临潭、卓尼2县的少年儿童所喜欢,其方法是用12毫米左右粗,10厘米长的木棍,将两端削尖,作为“蚂蚱”,平置地上,用另一块长30厘米左右木板条敲击"蚂蚱”尖头,使之弹起,趁势再用力将“蚂蚱”击向远方,击得最远者为胜。
  蹬棍(扳棍)此项活动在农村和部分牧区流行。它是群众喜爱的一项角力项目,比赛时两人相对坐在地上,取1根长约1米的木棍,各以双臀伸直交叉握棍中央处,然后双方将两腿伸直,两人脚底相蹬,发令后双方即用力拉蹬,拉蹬时双膝不能弯曲,以将对方臀部拉离地面为胜。
  龙灯舟曲城关和临潭新城地区的农民群众,正月十五喜欢闹龙灯。龙灯用竹子制作,铁丝扎成龙头、龙尾,用染色布料做成金黄色、青兰色的龙身,点燃蜡烛或安装电灯,由10多名青年人支撑起来,在“夜明珠”的引导下,配合锣鼓鞭炮在街道、庭院欢腾起舞,情景动人,深受群众喜爱。
  踩高跷踩高跷是临潭县和舟曲县城关乡青年的传统项目。高跷由木头做成,高不过4尺,粗细不等,上部装有蹬脚的横木,用布条或细绳扎在腿上,不停地在地上移动、前后走步、轻跳、慢跑等,演出前饰成传统剧目中人物,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等等,配合唱曲、锣鼓等乐曲进行表演。
  跑纸马跑纸马流行于卓尼县藏巴哇乡包舍口村,一般从正月初六晚开始至正月十六日晚结束。其方法由数十名参赛青年身跨战马(用竹条扎成马头和马身,中间扎一个圆圈固定于参赛者腰部,外面糊彩色花纸,内点燃蜡烛),身着战袍,手执战旗,成双成对,两军对阵,双方配以铿锵的打击乐器,嘹亮的号角,在手执龙灯的“马头儿”率领下,时而若游龙受惊,时而徐步追逐,一张一驰,时骤时缓。其动作、场面,活脱脱一副壮观的两军对阵图。
  第二节职工体育
  中华民国时期,职工体育活动仅在夏河县、西固县(现舟曲县)和临潭等县小规模地开展。三十年代,夏河县拉卜楞寺院活佛第五世嘉木样,资助组建了安多足球队和篮球队开展训练和比赛活动。并自任运动员,足球队队员大部分从各学校选拔而来,也有部分机关工作人员。1941年、1945年,临潭、卓尼、夏河代表队分别参加了在岷县举行的专区体育运动会,参赛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爬山,并表演了马术。获得爬山100米、200米、400米栏、跳远、5000米赛跑第1名和3个第2名等好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工体育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1952年毛泽东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后,职工体育活动有了空前的发展,各类体育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
  1959年12月,州文卫处、总工会、团州委发出《关于开展冬季群众体育煅炼的联合通知》,号召全州职工和群众开展广播操、工间操、课间操、滑冰、爬山、越野赛跑、球类、跳绳等体育煅炼活动和万人万米红旗循环跑、健力跑等活动。
  1962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职工体育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尤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活动最为普遍,许多机关单位组建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开展了各类形式的体育比赛,当时州级机关职工在每星期一、三举行篮球赛,星期二、四为排球赛,星期五、六为足球赛。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每年5月州级机关和各县均举行职工、群众业余篮球赛,元旦举行环城赛跑。临潭县职工“健康杯”篮球赛自1979年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4届。同时,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还在“五一”节、国庆节和香浪节等节假日,组织职工积极开展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象棋、跳棋、大象拔河、爬山等比赛活动。
  第三节军队体育
  四十年代,夏河拉卜楞保安司令部组织的篮球队、足球队,经常开展活动。卓尼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和临潭地方驻军也经常与学校教师开展球类比赛,尤其逢每年“双十节”和地方重大节日时与县政府及邻近县球队进行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驻临潭县的解放军骑兵部队经常有军事体育活动,每年正月参加万人拔河比赛。
  1952年,公安十一团篮球队在舟曲县城整训期间,傍晚休息时,分别在胜利场、广坝运动场、“马车磨”等篮球场进行表演、锻炼和比赛,对舟曲的篮球运动影响很大。1963年,在甘南州成立10周年体育运动大会上,驻甘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骑兵团训练场进行了马术表演。其中单个项目有:
  单马项目蹬里藏身、拾物等;
  单人项目有俯卧奔行、前俯搜索等动作。
  团体项目有:
  团体马术技巧表演共43个动作;
  单马障碍越野水平等5个动作;
  分班乘马射击等系列动作。
  1964年,夏河县郑加木措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西北五省民兵(比武)运动会,获手榴弹投远第3名,轻机枪立姿射击第6名。
  1972年,夏河县举办了首届民兵篮球运动会,全县12个公社、县级机关和州属厂矿企事业单位的47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运动员434人,其中男325人,女109人,少数民族275人。
  1970年以后,甘南军分区组建了男子篮球队,多年参加全州和州级机关篮球比赛。
  1977年,甘南军分区篮球队参加了在兰州市举行的甘肃省军区篮球锦标赛。
   第四节残疾人体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残疾人事业得到社会的普遍关心和重视。残疾人体育活动也逐渐兴起和发展。
  1984年,甘南州派代表团参加了甘肃省第一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获铅球铜牌、1500米跑铜牌和精神文明奖。
  1985年,甘南州伤残人体育协会成立。次年,甘南州派代表团参加了兰州市举办的残疾人篮球邀请赛。
  1986年,甘肃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兰州举行。在这次运动会上,甘南运动员李成杰获跳远金牌1枚。
  1990年,甘南州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的项目有男子、女子乒乓球、射击等。
   比赛成绩见下表:
  第五节老年人体育
  老年人体育在甘南州起步较晚。1979年前,合作地区、各县城和乡政府所在地每天早晨在街道、马路、山坡及河边可以看到老年人做操、打拳、跑步、摆臂、扭腰、爬山等体育活动。白天很多地方有老年人下象棋、打牛九牌等活动。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对老年人的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随着大批老年人从工作单位上离休和退休,为了使他们健康长寿,愉快地渡过晚年,老年人体育活动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修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内设象棋、麻将、扑克、书法、绘画等场所。老年人体育活动有了新的起色。1985年,州体委、州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年人象棋比赛。1988年7月16日,州体委、州老干局、州总工会在合作举办中老年迪斯科学习班,有夏河、碌曲、玛曲、迭部、卓尼、临潭、舟曲7县体委、老干部科和州级部分单位的23人参加。10月23日,,州老龄委员会和州体委联合在合作民族师专对面小山坡上举行了合作地区老年人登山比赛。
  1989年11月20日,甘南州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在州体委开辟了专供老年人活动的会议室1间,门球场1个,地掷球场1个,台球室1处,门球,地掷球各1付,并且指定合作街心花园为气功、迪斯科活动中心。同年,派人参加了全省老年人台球、地掷球、门球、网球比赛,有36人次参加了全省气功、迪斯科(舞)操学习班,回来后大力推广。
  1990年元旦,州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了象棋、台球、大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共有95人次参加。90,举办了地掷球、门球、登山、射击比赛,共220人次参加,其中女子12人次。
   在各级老年人体协的组织下,全州经常坚持体育运动的老年人约800多人,合作地区有80多人。
  1990年,全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年会上,甘南州邮电局被评选为全省先进集体,金英杰、朱启明、邱振华三人同时被评选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先进工作者。
  第四章学校体育
  第一节体育教学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大部分学校体育仅限于好动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追逐、游水、跳绳、踢毽子、拍毛蛋、摔跤、拉棍、拔腰、搭桥儿、立格尔、打车轮等,有时还要受到教习的责难。近代学堂在甘南的建立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的事。1922年卓尼土司杨积庆创办甘南藏区第一所藏民小学,到1949年甘南共有初高等小学127所,初级中学两所,教职工277人,在校生9403人。除在两所初中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外,初高等小学则无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小学设有游戏课,每周3节,初中设有体育课,每周两节。因一无教材、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实际变成了玩耍课。 新的现代体育项目一一篮球、足球、排球、徒手操、单杠和部分田径,从1934年以后才开始传入甘南的部分县城。公职人员的增加,国民党部队的转换驻防,抗日战争后沧陷区迁来大后方居住的各界人士,对现代体育项目的传播引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级学校中体育课开始有了新的内容:徒手体操、器械体操、球类、田径、集体游戏、远足、郊游等,教师中爱好体育者,承担了体育课。1937年6月国民党临潭县政府、新城镇公所、临潭县商会、各小学董事会,联合在新城举办了全县高等小学田径运动会。参加的学校有新城东街校、南关校、成德校、旧城东街校、民族一、二校、启西小学等,运动员300多人。所设竞赛项目有跳高、跳远、100米、200米、800米、5000米、10000米跑、接力、400米栏、100米栏、双人并足跳等。表演项目有集体徒手操、集体木哑铃操。县长薛达给优胜者发奖。这次运动会上,取得万米第1名的旧城某校运动员,3天后吐血身亡。1947年在夏河县政府、三青团、商会的主持下,召开了以小学为主,也有职校、国民党公职人员参加的田径、爬山、篮球运动会。
  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停授了中等学校的军训课、小学的童子军训课。体育课中、小学仍为每周两节,因无教材,教学内容由学校自已决定。
  1952年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学校体育课的安排中增加了广播操的内容。当时,按规定全学年的教学节数为80小时(实际上每节课45分钟),大致是:田径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球类全学年16节,占总时数的21%;体操全学年12节,占总时数的15.85%;武术全学年12节,占总数的15.85%;队列队形全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选用教材全学年8节,占总时数的10.5%;考试测验全学年4节,占总时数的5%。体育成绩的评分,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身体素质分,内容包括跳跃、灵敏、力量、耐力、速度等有关项目;第二是技术技能分,结合本学期本学年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对年级、年龄、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省教育厅利用当年暑假,及时地举办了全省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学习班,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学习。在这个大纲中规定教材内容分田径、体操、游戏三大类(球类教学包括在游戏内容之中),自此,学校体育课基本按大纲进行教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体育课减为每周1节。
  1966-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体育课被取消。1972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课改成了军体课,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队列操练、投弹、刺杀、射击、跨越障碍、爬坡、跳壕沟、爆破、负重行军和军事知识等项目。每学期全校停课一周,请武装部人员来校讲授军事常识,并现场进行队列操练、实地爆破、实弹射击等训练。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相应减少。
  1978年,教育部第二次颁布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军体课又改成了体育课。此年,全州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上按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教学。1979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在扬州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制定《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推动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常规和教学常规,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第二节课外体育
  1921年以后,随着新学制的兴起,州境已有“晨练”、“晨操”的活动,但只限于跑步,并不作操。自抗日战争爆发,内地有些学校搬迁来甘肃,内地教师来甘肃任教,徒手操,逐渐在各地学校兴起,晨操中加进了徒手操。普遍采用的步骤是先跑10分钟而后作操。
  共和国初期,在第一套广播操公布以前,体操都是由体育教师按体操的原则要求自编动作授课的。1952年起,国家体委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和“第一套儿童广播操,”至1990年的37年中,国家前后公布了六套广播操和五套儿童广播操,作为早操和课间操的基本内容。在开展两操的组织形式方面,也以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异,班级多的学校,一般采用以班为主进行课间操活动,班级少而校园异常宽阔的学校,大都采用全校集体活动,由体育教师统一指挥。为了把两操活动纳入正规,列入了学年先进班集体的评比内容,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天天有统计,周周有评比”的记录统计工作,全校评选先进班集体时,作为第一手材料,推动了两操的广泛开展。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活动。按照儿童、少年、青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客观规律,营养条件和体育活动原则,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在甘南州的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重视了三个落实和五个结合,灵活机动的开展了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目的。
  三个落实:
  班组落实。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一个教学班,不分年龄,不分强弱,不分性别而按人数分为两组,每组20〜30人。两组人数相等,便于组织活动,便于对抗竞赛、便于互相帮助、便于促进团结。也可按性别、体能、技能分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场地器材落实,每次活动,由体育教师、学生中的体育委员,负责安排场地与领收器材,避免出现冲突,保证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做到有条不紊。
  时间落实。农牧区学校多安排在每周一、四训练,代表队训练时间为每周二、五。
  五个结合:
  课余活动与传统项目、业余重点班承担的训练项目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开展相接合。
  课余活动与体育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
  课余活动与假日的社会比赛、校内的运动会相接合。
  第三节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制定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1954年国家体委公布施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后,甘南州因受到师资、场地、器材等的条件制约,在时间上开展的迟,在质量上表现的差,在达标数量上更为落后。1957年甘南只在一所初中,两所初师开始了“预备组”的活动,经过一年的锻炼后进行测验,及格人数也是寥寥无几,全州小学均未开展。在“大跃进”运动中,学生多数参加了大炼钢铁、开荒等生产劳动,使这一活动中止。
  1964年国家体委发布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草案)》,但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成为一纸空文,未能开展起来。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行条例》后,甘南州在甘南师范、畜牧学校、民族学校、大部分完全中学和有条件的部分城镇小学逐年施行了这一体育锻炼标准。其达标率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为30〜32%,中学为12〜22%,小学为16〜24%。
  1982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甘南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大了实施力度,逐步从中学扩展到小学,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同时由于甘南师范在这段时间里,连续培养了三期体育教师,大大的充实了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对这一标准的实施,提供了师资条件。1989年甘南州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统计
  1984年甘南州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统计
  第四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六十年代全国实施的业余体育锻炼形式。 甘南在共和国成立前,几乎没有一所此类学校,1953年建州以后的37年中,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体育传统项目随之形成和发展起来,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倾向性的爱好,开展了自己传统性体育项目活动。
  1980年省体委、省教委第一次任命的一百多所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中,甘南州就有六所。甘南州在1980年被省上命名的六所传统项目学校,实际上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传统项目的开展。合作一中从1972年起狠抓了女篮和田径队的训练,每年春秋两季,都召开全校性的运动会,历年来该校给大专院校体育学科输送了16名学生。舟曲中学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多次夺得全州中学生运动会的冠军,并代表州参加了全省比赛。临潭一中每年召开两次全校性运动会,“五一”节的田径运动会、国庆节的球类运动会已形成制度,18年来田径、球类的训练和比赛从未间断,该校学生李卫国1980年在省运动会上以10.88米的成绩,破省少男甲组铅球纪录,是甘南第一个破省纪录的运动员。夏河中学的足球运动,开展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从普及中提高,形成独特
  的踢法和风格,在全州青少年比赛中三次夺得冠军。合作一校,也是三次被省上任命的传统体育项目小学,虽然场地小,设备差,但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还是坚持训练,学校运动会形成惯例。
  1980年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的传统项目学校
  1988年第三次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的传统项目学校
  一、全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
  1984年省体委、省教委确定夏河县合作镇小学为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其项目、教练、队员由该校按条件决定。
  1988年由省体委、省教委批准:夏河县藏族小学、迭部县城关小学、舟曲江盘乡河南小学为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
  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活动
   (一)田径分区赛
  1.1984年甘肃省中学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分区赛,在天水举行。参加单位有天水一中、平凉四中、庆阳后宫寨中学、通渭中学、合作一中、兰化三中等6个队。甘南州合作一中代表队,获团体第6名。在各组分项比赛中,全州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成绩是:
   (二)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86年由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7个县、州体校和合作一中、临潭一中两个传统项目学校的160名运动员参加。分青年男女、少年甲乙、男女6个组进行。经过5天的比赛,舟曲队以184分获总分第1,州体校以163分获总分第2,合作一中以93分获总分第3,临潭一中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队。
  两所传统项目学校,在各组各单位单项比赛中,合作一中获得1项第1名,4项第2名,6项第3名,临潭一中获2项第1名,5项第2名,3项第3名的好成绩。
  另外,1988年7月和8月,夏河县合作镇小学、夏河县中学、合作一中,以全省业余百所小学训练点学校和传统项目学校的名义,代表甘南州参加了 “全省业余百所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全省中学传统篮球赛”。
  第五节学校系统体育竞赛
  一、球类
  (一)篮球
  全省中学生篮球分区赛共分3个赛区,在天水、定西、临夏进行。1965年8月临夏赛区在临夏市举行,参加的单位有甘南、酒泉、张掖、武威、临夏等五个地、州的男女中学生篮球代表队。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5天的紧张拼搏,甘南男队获第4名,甘南女队获第3名并获竞赛风格奖。
  甘肃省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省教育厅、省体委主办,委托平凉地区承办,1983年4月在平凉召开。有各地、州、市、甘肃矿区等14个单位,每单位参加男、女基层队各1队,每队队员12人,共计334人,队员赛前进行了政治、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考试。甘南男代表队由合作二中组队,女队由夏河中学组队。男女两队各参加9场的比赛,男队获第9名,女队获第5名。
  (二)足球 甘南州小学生足球运动会1974年由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州小学生足球运动会”于6月在夏河县拉卜楞举行。参加单位有夏河、玛曲、迭部、临潭、卓尼、舟曲、州级(碌曲县弃权)共7个队,运动员105人。运动会期7天,采用单循环制。夏河队获冠军,州级队获亚军。同年7月夏河队代表甘南州参加了在酒泉举行的全省小学生足球比赛,参赛地、州、市共9个队,甘南获第5名。 夏河县小足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夏河县小足球队,是以九甲小学为主组建的藏族儿童足球队,它先代表自治州参加省级比赛,又代表甘肃省两次参加了全国比赛,这是甘南州第一次走向全国参赛的第一支小学生体育代表队。
  夏河县小学生足球队,在获得全州小学生足球赛冠军的条件下,于1988年7月代表甘南州参加了“甘肃省小学生足球冠军队运动会”的比赛。全省有4个队参加,运动员48人。夏河县小足球队获得冠军。
  1988年8月夏河县小足球队代表甘肃省参加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的“鲁光杯第七届中国蓓蕾小足球邀请赛”。有来自全国的12支代表队,运动员180余人,夏河小足球队名列第10,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奖,队员完么甲、才让昂吉获个人精神文明运动员奖。夏河县小足球队在赴威海途径兰州时,受到省上领导的接见。比赛结束后回到合作时,受到州上领导的接见。
  1989年8月5日至13日,夏河小足球队第二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蓓蕾小足球邀请赛”。这次比赛,参加的队有12个,运动员144人。队员完么甲获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甘南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79年2月在合作举行。参加的有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和州级共8个队,运动员136人。这次各县都由基层队为代表参加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7天的激烈竞争,州级队获得冠军,迭部获亚军,临潭队获第3名。
  中学生足球运动会全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83月8月在玛曲召开。参加比赛的有7个县、州级(均为基层学校队)、州体校共9个队,参赛队员144人。经过10天28场的角逐和身体素质测验,玛曲队以总分88分获冠军,临潭队以总分80分获亚军。
  (三)手球
  1986年5月全省中学生女子手球比赛在白银市召开,参加的有省青年队、兰州、定西、甘南等10个代表队,运动员140人。甘南队6负1胜,积8分获第6名,并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队。队员邓亚明,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
  (四)排球
  甘南州中学生排球运动会1974年在临潭县举行。男排有夏河中学、合作二中、玛曲中学、临潭二中、舟曲中学、卓尼中学6个队;女排有甘南师范、合作一中、迭部中学、碌曲中学、舟曲中学、临潭中学一中6个队,共12个队,男女运动员70余人。
  比赛结果,男排合作二中、舟曲中学分获冠亚军,女排舟曲中学、甘南师范分获冠亚军。男女冠军队合作二中、舟曲中学队于8月中旬代表甘南州中学生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在天水举行的全省中学生排球比赛。
   二、1973年全省中学生运动会 省体委、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于1973年4月至5月,分别在临夏、平凉、酒泉、张掖、兰州举行。这次运动会的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田径。全省12个地、州、市代表队、运动员1444人参加了比赛。
  甘南代表队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篮球比赛中,男队获第8名,女队获第5名;足球比赛中,女队获第8名。会后,女运动员张桂生、赵如兰被选拔到省集训队进行集训。
  在兰州举行的田径比赛中,甘南队女子甲组以56"7的成绩获4X100米接力铜牌;女子甲组选手后玉芳以1'4″8的成绩获400米第4名;陈惠春在女子乙组跳远比赛中以4.44米的成绩获银牌;李玉霞获三项全能第4名;藏族姑娘达保在手榴弹比赛中以35.98米的成绩获第4名,又以7.84米的成绩获铅球第5名。此次比赛甘南代表队共积22分获团体第9名,与1972年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相比,竞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田径运动会
   (一)全省田径运动会
  1983年6月省体委、省教育厅在天水召开全省中专、、中技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单位有甘南、兰州等13个地、州、市代表队及325名运动员。甘南代表队有25名队员组成,并参加了运动会的全部项目。通过5天的紧张比赛,甘南代表队以33分的总分,获团体第7名。个人成绩:男子组,李瑞武在400米决赛中以56"的成绩获铜牌。女子组,朱丽珍标枪成绩26.26米获银牌;藏族姑娘尕让曼以1-23米的跳高成绩获铜牌;朱丽珍以24.60米的成绩获铁饼项目的铜牌;康瑞兰以1767分的总分获五项全能铜牌。
  1984年7月20日至28日,全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武威举行。各地、州、市、省体校共15个代表队参加。甘南州代表队获前3名运动员成绩:加木错获男子甲组标枪第2名:成绩50.5米。王春梅获女子甲组铁饼第3名,成绩28.48米。女子乙组中长跑第1名陈凤梅,成绩2262分。第2名郑凤霞,成绩2047分。男子乙组短跑第3名吴建军,成绩1725分。
  (二)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984年8月,州体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舟曲、迭部、玛曲、碌曲、临潭、夏河、州级共7个队(卓尼弃权),175名运动员,按青年男女、少甲男女、少乙男女,分8个组进行了62项田径比赛。
  比赛结果,州级队以274分获团体第一名,舟曲队以252分获团体第二名,临潭队中学233分获团体第3名。在个人单项比赛中,州级队尹桂芳以13"07的成绩,破张学梅13″51的女青100米州记录;又以4.86米的成绩破申芸珍4.52的跳远州记录。在少男组比赛中,临潭队的徐世兴以59"53,迭部队的赵平以1'00″44的成绩双双打破王学东1'0"8的400米州记录;舟曲队的冯书明以5.35米的成绩破杨平海5.26米跳远州纪录;舟曲队的张立军以12"26的成绩破苏红原12"5米的州记录。
  1988年7月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合作召开,有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卓尼、临潭、夏河和合作一中、合作二中共9个队、18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经过4天的紧张比赛,舟曲队以194分获团体第1名,临潭队以163分获团体第3名。在单项比赛中,夏河队运动员高老以12"35的成绩破少年乙组100米的州记录。
  第五章竞技体育
  第一节州历届运动会
  一、全民运动会
  第一届全民体育运动会1956年6月10日至14日在夏河县举行。夏河县、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玛曲县、碌曲县6个代表队参加。有田径、球类等10个比赛项目。
  甘南州第二届全民体育运动会于1956年10月1日至10日在合作举行。有州级、临潭、甘南军分区等8个代表队参赛,设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举重、中国象棋、自由式摔跤、射击、赛马等10个竞赛项目。甘南州第三届全民体育运动会1959年9月27日在合作举行。有临潭县、德乌鲁市、龙迭县、洮江县、州直机关、甘南军分区等7个单位共计245名运动员参加,竞赛项目有田径、自行车、中国式摔跤、射箭、赛马、举重、中国象棋、射击、体操、技巧、武术、击剑、网球、羽毛球等14项。
  甘南藏族自治州庆祝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民运动会1959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合作举行。德乌鲁市、临潭县、洮江县、龙迭县、州级机关、驻甘南部队等6个单位、296名运动员参加。竞赛项目有:赛马、射击、武术、举重、篮球、羽毛球、中国象棋、中国式摔跤等10项。
  庆祝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运动会1963年9月15日至10月5日在合作举行。7县代表队及州直机关、甘南军分区、骑兵五团等10个代表队,共有男女运动员210人参加。竞赛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赛马、8056部队马术表演。
  二、田径运动会
   (一)全州田径运动会
  1976年6月1日至10日,州体委在甘南师范田径场举办了全州田径运动会。参加比赛的单位有各县、州级机关8个单位,男女运动员146人。获得男女前3名的代表队分别是:男子第1名临潭县,第2名州级机关,第3名迭部县。女子第1名夏河县,第2名迭部县,第3名卓尼县。
  1979年5月30日至6月7日,全州田径运动会在合作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各县、州级机关等8个代表队。临潭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州级机关第2名,迭部县代表队第3名。三项测验成绩:李卫国获男子组第1名,申芝珍获女子组第1名。
  1987年7月25日至29日,甘南州田径运动会在合作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临潭等7个代表队。获团体前3名的代表队分别是舟曲、临潭、卓尼。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1975年5月18日至27日,全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临潭县举行。州属各县及州级机关等8个代表队参赛。临潭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州级机关代表队获第2名,卓尼县代表队获第3名。在这次运动会上,有16人次破八项州纪录。1978年全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于7月22日至27日在卓尼县召开。各县、州级共8个队161名运动员参加。卓尼队获女子团体第1名,临潭队第2名,州级队第3名,男子团体迭部队第1名,州级队第2名,卓尼队第3名。
  1981年6月25日至6月30日,甘南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临潭县举行,各县及州级共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结果:州级队第1名,临潭队第2名,迭部队第3名。
  1984年甘南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于7月20日至27日在合作举行。各县及州级机关等8个单位参加。获得前3名的代表队是州级机关、舟曲县、临潭县代表队。舟曲县男队、夏河县女队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三、篮球运动会
  1979年9月27日至10月7日,庆祝建国30周年全州篮球运动会.在合作举行。有临潭县等8个单位参加。比赛成绩男子组卓尼县代表队第1名,甘南军分区代表队第2名,州级机关代表队第3名。女子组州级机关代表队第1名,卓尼县代表队第2名,迭部县代表队第3名。
  1981年7月11日至25日,甘南州篮球运动会在合作召开。参加单位:各县、州级等14个单位。夏河县代表队获男子组第1名,甘南军分区代表队获第2名,卓尼县代表队获第3名、州级机关代表队获女子组第1名,舟曲县代表队获第2名,夏河县代表队获第3名。
  1983年9月27日至10月4日,甘南州篮球邀请赛在合作举行。甘肃省军区男队、甘肃省公安男队、兰州市公安女队、兰州棉纺厂女队、甘肃省男队、女队,甘南州男、女队参加。甘南州男子代表队获第3名,女子代表队获第4名。
  1985年7月18日至26日,甘南州农牧民“草原杯”篮球赛在合作举行。临潭、卓尼等7个单位参加。男子组第1名夏河县代表队,第2名舟曲县代表队,第3名碌曲县代表队。女子组第1名夏河县代表队,第2名临潭县代表队,第3名卓尼县代表队。
  四、射击运动会
  1977年8月30日至9月5日,全州青少年射击运动会在碌曲县举行,各县及州级机关共8个单位参加。男青卧、立、跪姿项目团体成绩:第1名舟曲县,第2名迭部县,第3名卓尼县。男青卧、立、跪姿个人;第1名杨文义,第2名杨建国,第3名杨看次。男青决斗射击第1名冯吉海,第2名马庆忠,第3名白广智。男少气枪射击第1名王勇,第2名赵全林,第3名范学术。女青卧姿团体成绩第1名夏河县,第2名舟曲县,第3名迭部县。女青卧姿个人第1名董淑萍,第2名陈小梅,第3名都尕草。
  1978年8月20日至25日,甘南州射击运动会在卓尼县申藏公社斜藏大队举行。参加比赛单位:临潭、舟曲、夏河、碌曲、迭部、卓尼等6个,比赛结果舟曲队杨文义、董淑萍各获四项1名、迭部刘强、任霞各获一项第1名。
  五、足球运动会
  1978年5月16日至20日,甘南州足球运动会在合作举行。各县、州级机关、七九二矿等9个单位参加。州级机关代表队获第1名,七九二矿代表队获第2名,夏河县代表队获第3名。
  1981年全州少年足球运动会于7月28日至8月4日在玛曲县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各县、州级机关各一少年队参加,夏河县、玛曲县另派少年乙组代表队参加。第1名玛曲县代表队,第2名夏河县,第3名州级机关。
  1983年8月1日至10日,全州少年足球比赛在合作举行。各县、州体校、州级机关共9个代表队参加。迭部县获身体素质测验第1名,州体校第2名,临潭县第3名。比赛结果:玛曲县第1名,夏河县第2名,州体校第3名。身体素质,比赛总成绩:第1名州体校代表队,第2名夏河县代表队,第3名玛曲县代表队。
  六、中长跑运动会
  1974年8月1日至7日州体委举办了甘南州中长跑运动会。参加比赛的有:全州各县、州级机关及甘南师范体育班,共9个代表队。比赛分成年、少年男女进行。比赛结果有14名青少年男女运动员分别获得中长跑第一名。
  第二节参加省级赛事
  一、州代表队参加甘肃省全运会
  甘肃省第一届全运会1952年10月5日至10日在兰州市红山根体育场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天水、兰州市等10个单位。大会还邀请了武威地区的天祝藏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夏河县少数民族体育代表队,进行马术、舞蹈表演。
  甘肃省第二届全运会1958年12月14日至24日,及1959年4月19日至5月3日分两个阶段进行,以兰州市为主,分别在张掖、临夏、武威、临洮、武山等地举行。参加比赛的有甘南、天水等9个单位。有篮球、足球、排球等18个竞赛项目。
  在赛马比赛项目中,周国亚获得男子组1000米第2名,成绩2'18",董文秀获得女子组1000米第2名,成绩2'19",纳木加获得女子组2000米第2名,成绩4'44"8。
  甘肃省第三届全运会1964年6月6日和11月12日分两个阶段分别在兰州、天水、平凉、玉门、临夏、靖远等地举行。参加比赛的有甘南、兰州市等11个单位。有篮球、排球、足球等12个比赛项目。在中国式摔跤比赛中,甘南队获团体第3名,藏族运动员刀绕获重量级第1名,合布萨柏木获次轻级第3名。
  甘肃省第四届全运会1971年6月21日至7月5日在兰州市七里河体育场举行。参加比赛的有甘南、酒泉等11个单位。大会还邀请兰州军区机关直属部队、兰州军区炮兵、兰州军区空军、5280部队、甘肃省军区篮球队参加。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等5个项目。省四届全运会甘南队田径比赛成绩见表:
  甘肃省第五届全运会1978年4月8日至9月30日分两个阶段在兰州等地举行。参加比赛的有甘南州、兰州市等14个单位。比赛项目:成年组12项,少年组7项,表演4项。
  甘南州代表分田径代表队(男、女队)、篮球代表队(成年男、女队)、少年篮球队(男、女队)、成年足球队、公路自行车、田径长跑代表队、射击、武术、乒乓球等代表队。甘肃省第六届全运会1982年2月开始,分别在16个地、州、市、县陆续进行。参加比赛的代表队有16个,运动员4100多人。比赛项目分成年、少年、军体、表演等。甘南州参加了田径、篮球、足球、射击、无线电报务等项目的竞赛。在田径成年男子组1500米比赛中,郭富有以4'13〃7获个人第3名;成年女子篮球甘南队获第3名;郗丽芹、高兰芬在无线电报务线路、机上综合项目竞赛中获第2名;甘南足球代表队获少年男子第4名。 甘肃省第七届全运会1986年9月在兰州举行。少年比赛项目和部分成年比赛项目于1986年2月至8月先期在全省各地分散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各地、州、市及各行业共22个代表队。比赛项目分成年组和少年组。
  甘南成年女子篮球代表队获第6名;无线电测向代表队,张红梅获少年女子80米波段第4名,朱海棠获成年女子2米波段第5名,王仰山获少年男子2米波段第4名,王昱蓉获少年女子2米波段第5名;少年男子举重代表队,尉志雄获第2名,张学文获第3名,梁明获第4名,胡培玉获第4名;少年女子手球代表队,成绩第5名。
  少年柔道代表队黄存良获男子组65公斤级第3名,薛晓明获男子组71公斤级第4名,黄存良获男子组无差别级第3名,扎西草获女子组56公斤级第1名,扎西草获无差别级第1名,杨文英获女子61公斤级第'3名.殷瑞梅获女子组66公斤级第3名。
  甘南州田径代表队前三名成绩
  甘肃省第五届全运会甘南代表队前三名成绩二、州代表队参加省青少年运动会
  甘肃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1988年5至6月分期在兰州市举行,竞赛项目有田径、自行车、柔道、摔跤(自由式、古典式)、乒乓球。参加单位有各地、州、市共14个代表队。青少年运动会田径比赛于1988年7月25日至7月28日在兰州红山根体育场举行,参加单位有甘南、天水等14个代表队。在标枪竞赛中,甘南运动员久高以64.70米的成绩打破了63.06米的省纪录。
  甘南州田径代表队前三名成绩
  青少年运动会柔道比赛于1988年7月1日至7月3日在兰州大学体育馆举行,兰州、甘南等8个代表队参加。男子乙组牛继荣获60公斤级第3名,杨爱军获60公斤级第5名,陈单平获78公斤级第3名,徐永勤获71公斤级第4名,女子乙组中敏秀英获61公斤级第4名,严瑞珍获44公斤级第5名;女子甲组扎西草获56公斤级第1名。
  青少年运动会射击比赛1988年7月13日至7月18日在省体工二大队举行'甘南、天水等13个代表队参加。张怀仁获男子甲组小口径自选步枪60发卧射第3名,成绩585环;马啸林获男子乙组小口径自选步枪60发卧射第5名,成绩579环,同时获精神文明奖,女子运动员杨生玉考核成绩512环,破511环省纪录,代表队团体获精神文明奖。
  第三节参加省单项比赛
  1972年7月15日至31日,甘肃省少年篮球集训赛在合作举行。参加比赛的有甘南州、兰州市等7个代表队。甘南州女子篮球代表队获合作赛区第2名,运动会结束后,赴兰州参加决赛获第4名。
  1977年5月22日至30日,甘肃省少年足球运动会在合作举行。甘南州等8个单位,参加。甘南州少年足球代表队列第7名。
  1980年10月甘肃省职工篮球比赛在长庆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天水、庆阳、甘南,女子篮球代表队,获长庆区第1名。
  1983年4月29日至5月8日,甘肃省职工甲级篮球联赛在天水甘谷县举行,参加单位有甘南等8个代表队。甘南代表队获第5名,并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1984年7月19日至30日,甘肃省射击比赛在天水市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各地、州、市和省军体校等单位。舟曲县代表甘南州参加了比赛。杨艺等3人,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奖。比赛前三名成绩见表:
  1989年7月全省射击比赛在兰州举行。全省有14个地、州、市参加。甘南代表队马啸林获男子小口径自选步枪60发卧射第3名,成绩576环。
  1987年7月全省无线电测向比赛在兰州举行。甘南等7个单位参加。甘南代表队王仰山、李如鹏分别获男子2米波段第2名和第3名;尚琰获女子80米波段第2名,李梅红获2米波段第3名。
  1988年全省无线电测向比赛在陇南徽县举行。参加单位有甘南、天水等7个。甘南州代表队李如鹏获2米波段铜牌,常风芸获全能第2名。运动会结束后,选拔甘南石建平为省代表队教练,常风芸为队员,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少年赛中常风芸获2米波段第三名。
  1989年7月26日至8月2日全省无线电测向比赛在兰州举行。甘南等7个代表队参加。马君兰获80米段第2名、识图越野第3名,李如鹏80米波段第6名、2米波段第3名。1990年7月全省无线电测向比赛在兰州举行,甘南等8个单位参加。甘南代表队领队李如鹏获2米波段第1名,马君兰获80米波段第4名。
  第四节人才培养
   一、荣誉纪录
   (一)荣获国家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1975年9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乡斜藏大队荣获第三届全国体育运动会表彰,树立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981年3月临潭一中教师金标荣获国家体委、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荣誉奖状
  1983年由国家体委,教育部授予舟曲一中教师谷汗,合作一中教师戚如山 “全国传统学校先进体育工作者”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1986年金英杰、周久兴、李龙、刘华、樊乃昌、何元青、金标等7人荣获国家体委命名的“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并颁发了奖章和荣誉证书。
  1988年合作一中教师王青峰荣获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命名的“全国传统学校先进体育工作者”称号。
   (二)获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1978年9月在甘肃省第五届全运会上舟曲县供销社、迭部县谢谢小学、临潭一中、碌曲县尕海公社、玛曲县尼玛公社、夏河县美武公社、卓尼县申藏公社、合作一中被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州体校教练侯尚达被授予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1980年12月,夏河县、合作一中被省体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和先进集体称号,临潭一中教师金标荣获先进个人。
  1982年9月,在甘肃省第六届运动会上碌曲县尕海公社被授予“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984年10月在全省农村体育工作会议上碌曲县尕海乡、夏河县牙利吉乡及舟曲、碌曲两县体委被省体委授予农村体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1985年碌曲县尕海乡被省体委树立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碌曲县体委教练王作霖荣获先进个人。
  1987年甘肃省体委表彰奖励全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授予甘南州体校为“一九八六年度全省先进体校,授予杨坚、王公布全省优秀教练员称号;王全义为全省业余体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吴建文、吴建军为全省业余体校优秀运动员称号。
  1988年夏河县牙利吉乡被甘肃省体委、省农协命名为“甘肃省体育先进乡”。
  1989年9月甘肃省民委、省体委命名玛曲县曼尔玛乡为“全省牧区体育先进乡”。
  1981年3月由甘肃省体委、省教育厅命名的“全省百名优秀体育教师”中有合作一中戚如山、合作二中周久兴、迭部中学武善杰、夏河中学刀吉加、临潭一中金标、甘南师范赵宗文。
  1984年受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体委表彰的“全省职工体育先进集体、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中有夏河县中学工会、卓尼县人民医院工会两个先进集体,舟曲县体委高望岳为模范家庭,夏河县中学刀吉加、甘南运司赵娟两名先进个人。
  1984年甘肃省体委、教育厅命名舟曲县城关二小校长贾寿成为“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称号。
  198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甘肃省分会授予州体委干部金英杰为“甘肃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1986年夏河县体委主任马历生被甘肃省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
  1986年10月由甘肃省体委、省教育厅授予甘南州体委刘克义“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10月夏河县县长赵克甲、舟曲县副县长刘培春荣获甘肃省体委“关心群众体育活动的领导”称号。
  甘肃省体委、省教委“关于表彰1986年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中合作一中被命名为1986年全省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作一中体育教师王青峰、合作一中体育教师路得荣被命名为1986年全省传统项目学校优秀教练称号;合作一中校长陈家人、合作二中校长郭通忠被命名为1986年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领导。
  1990年12月甘肃省体委、省教委“关于表彰全省农村学校优秀体育教师的通知”中,临潭一中李维国、舟曲峰迭八年制学校杨土生、卓尼卡车八年制学校王庭俊被命名为全省农村学校优秀体育教师。
  二、国家级裁判员
  甘南州国家级裁判员名单
  三、人才输送深造
  (一)向大专院校体育系输送人才
  自1946年起,至1990年甘南共向北京体院、西安体院、西北师院、甘肃体专、兰州师专、庆阳师专等大专院校体育科系输送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共计55名。其中输送北京体院深造的4名,西安体院7名,西北师院(甘肃师大)25名,甘肃体专3名,兰州师专的11人,庆阳师专4名,省体校1名。
  (二)甘南师范体育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1973〜1975年)毕业人数:共30人,其中汉族18人,藏族9人,回族3人。
  第二届(1979〜1981年)毕业人数:共47人,其中男32人,女15人,有汉族40人,藏族5人,回族2人。
  第三届(1982〜1984年)毕业人数:共41人,其中男30人,女11人,有汉族28人,藏族11人,回族2人。
  第四届(1985〜1989年)毕业人数:共21人,其中男13人,女8人,有汉族11人,藏族8人,回族2人。
  第五届(1990〜1994年)毕业人数:共22人,其中男13人,女9人,有汉族12人,藏族7人,回族3人(本届在校学生)。
  综上五届,甘南师范共培养了各族男女体育专业教师161人。
  四、专职体育教师
  截止1990年底,甘南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共135名,其中男92人,女29人。其中合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5名(副高1名,助教4名),中等中技学校共11名(副高1名,讲师3名,助讲3名),各县及州级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共51人,舟曲县16名,迭部县8名,玛曲县2名,卓尼县8名,临潭县12名,夏河县11名,碌曲县2名,合作一中4名,合作二中5名。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

1958年至1959...
相关事件

相关专题

打秋千
相关专题
踢毽子
相关专题
打蚂蚱
相关专题
蹬棍
相关专题
龙灯
相关专题
踩高跷
相关专题
跑纸马
相关专题
赛马
相关专题
大象拔河
相关专题
藏式摔跤
相关专题
打炮石
相关专题
举皮袋
相关专题
卡歌交
相关专题
下方
相关专题
三个僧侣赴藏
相关专题
万人拔河
相关专题
顶头
相关专题
拔腰
相关专题
射箭
相关专题
套马
相关专题
响箭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