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翻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6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翻译
分类号: I046
页数: 4
页码: 1523—1526
摘要: 藏族自古以来崇尚翻译事业,称翻译人员为“世界之明目”、“会说双语的大自在神。”公元七世纪,即开始以翻译佛经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明代,为处理民族事务,曾调精通藏汉双语、被称为洮岷三杰之一的洮州学者班丹札西赴京任职。
关键词: 甘南州 翻译工作

内容

第一节历代翻译名家
  藏族自古以来崇尚翻译事业,称翻译人员为“世界之明目”、“会说双语的大自在神。”公元七世纪,即开始以翻译佛经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明代,为处理民族事务,曾调精通藏汉双语、被称为洮岷三杰之一的洮州学者班丹札西赴京任职。此后,又有洮州藏人侯显供职于京城。他曾数次赴藏,并率船队赴东南亚诸国开展外交活动,成就卓著,深受明廷赏识。他们都是兼通藏汉语文及藏族习俗的翻译家。卓尼历代土司,自幼大都专聘藏汉文教师授业,所以,他们大都精通藏汉双语,其聘请的“师爷”、“掌案”自是兼精藏汉语文者。清末民初称翻译人员为“通司”,藏语称翻译为“洛札哇”。“通司”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就是地方行政官员在藏区的代理人,多由藏族人充任。甘南地区因处汉藏走廊,历史上交往事务频繁,翻译事业也随之发展。著名高僧仁钦龙布、札巴谢珠等均为通晓藏汉两语、梵藏二文的翻译家。
  17世纪初,政教合一的拉卜楞寺建立后,对于朝廷律令及行政、宗教事务的上呈下达,需要一批藏汉语文兼通的翻译人员,且因研究佛经的需要,精通梵藏文者迅速增加。寺内专设的文书档案管理机构中,就包括翻译业务。拉卜楞寺培养的众多学者中,自不乏精通梵藏二文之士。寺院的创建者一世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是拉卜楞寺翻译事业的开山鼻祖。之后,翻译名家不断涌现,佼佼者当推更登群培(1903〜1951年),其精通梵、英、藏三种文字,曾遍游南亚诸国,将所见、所闻、所思,撰写成名著《金色的疆域》,并著有《梵文词汇》、《白史》等书,将梵文译为藏文的有《佛语汇编》、《印度阿育王碑文》、《沙恭达罗》(戏剧)等,还将藏文经典著作《丹珠尔》的部分卷函译为梵文,同时将 《智者喜宴》(与人合作)译为英文。他在藏族文化史、翻译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1939年4月,藏民文化促进会创办“巡回施教队”深入牧区开展社会教育、康乐教育。初期,未有大的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隔阂,遂增设编译组,施教工作始得实效。从而辗转于广大牧区,深受散居于草原各处牧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1941年促进会创办“边闻通讯社”,其社刊《边闻周刊》刊发藏汉两文文稿。汉文版着重向内地介绍藏区经济、文化及社会情况,藏文版着重向藏区宣传政府国策、抗战消息及国际国内形势等。该促进会于1928年创立的“拉卜楞藏民小学”,1940年创办的“拉卜楞女子小学”,1945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立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以及“国立拉卜楞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等,均设藏文课,由校方聘请通晓藏语文的人士任教,另外还保送藏、蒙学生入中央政治学校、边疆学校、各军事学校学习汉语文及专业知识。后起的一些翻译人才,就是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
  卓尼第十八代土司杨积庆(1889〜1939年),在《喇嘛教仪国文讲习所创办宗旨》中即提出“期能培养成藏汉通译人才”的要求。他不仅热心办学,在辖区内发布的公告、文书都使用藏汉两个文种。
  民国时期,甘南著名翻译者有萨丹(罗占彪)、高瓦•丹增、高瑞(吴正纲)、邵德宇以及汉族人杨真如(杨喇嘛)、叶维熙(字富尘)、高凤西(字竹岗)、丁树德等。
  第二节机构沿革
  共和国建立后,执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大力发展藏族文化,翻译事业逐步走上正规。五十年代初期,甘南地区开展各项工作均离不开翻译,卓尼、夏河两地政府中均配备了藏文秘书。在剿匪、禁毒、处理草山纠纷等项工作中,大批翻译人员编入工作队,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积极的贡献。1953年5月,《甘南报》创刊,用藏汉两文刊印发行,并设藏文编辑部和汉文编辑部,甘南地区开始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文字翻译事业。1955年,甘南州成立翻译研究室,1956年11月,州政府设立翻译科,1960年,甘南人民广播电台建成,用藏汉两语播音,电台编辑部成立翻译组。1961年,州政府撤销翻译科,部分业务人员编入秘书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翻译事业也同其它事业一样受到冲击;1971年11月,又恢复了翻译科,为配合政治运动,中共甘南州委又组织了一个临时翻译组;1975年后除翻译文件外,以整理、挖掘藏族古典文学及历史典籍为主要业务。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翻译机构得到加强。1981年底,翻译科扩编升格为编译局,1984年底,编译局改名编译室,隶属州政府办公室;1988年又恢复为编译局,下设古籍整理办公室及藏语文工作办公室。
  第三节翻译业务
  设立翻译机构之初,主要为各种大型会议翻译文件、简报及承担口语翻译任务,以后逐步开展了藏文古籍文献的搜集、收藏、整理、出版工作,陆续在藏区各大名寺购置了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的木刻版珍贵资料1000多卷。作为内部资料,先后岀版了《训言集》、《历代译师译著目录》、《百句颂谒与问答宝鬟》、《总称释译及注解》、《学慧辩析》、《文章汇编》、《智兔与出家者的对话》、《正确读字法》等十余部古籍丛书,约46.6万多字。同时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五省区及北京有关单位组成信息网络,互赠互借图书资料,先后与四川阿坝、青海海南、黄南等自治州携手,开展了以交流、学习、提高为内容的藏语文联合工作。
  1985年,州编译室与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语文办公室联合,组织了全省第二期藏语文工作者培训班,聘请四川省著名学者毛尔盖•桑木旦讲学。甘南州属7县的藏语文教师及藏语文工作者,参加了学习。其后,州编译局举办了州直属机关首届藏语文辅导培训班,并与州委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办了全州藏语文知识竞赛活动。并坚持检查各单位的公章、文头、商标、牌匾的藏文翻译规范工作,定期对机关干部学习、使用藏语文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了藏语文工作的发展。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积庆
相关人物
萨丹
相关人物
高瓦•丹增
相关人物
高瑞
相关人物
邵德宇
相关人物
杨真如
相关人物
叶维熙
相关人物
高凤西
相关人物
丁树德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