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间美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5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民间美术
分类号: J528
页数: 5
页码: 1491—1495
摘要: 甘南州民间美术主要以绘画、剪纸、刺绣、雕塑为主。
关键词: 民间文艺 民间美术

内容

一、绘画
  州境内的民间绘画有壁画、布帛画、工艺装饰画等。
   (一)壁画
  壁画是佛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州境内所有寺院经堂、佛殿的四壁,几乎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除了一般的佛、菩萨、护法、佛法、佛本生、六道轮回等以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尤以拉卜楞寺的壁画最多,一般来说,藏传佛教壁画有严格的造像量度标准(如佛像、菩萨为10杰度、佛母、天女9杰度,忿怒明王、恶相护法8杰度、吉祥五菩萨等6杰度),采用均衡式、对称式等画面结构法表现众多的佛教内容(如佛本生故事等),将一些佛教内容组合在装饰性的几何图形中(如:"六道轮回图”、“坛城”、“世界模式图”等),鲜艳浓烈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和典雅的装饰风格(包括画面中的环境装饰、形体装饰、文字装饰、造像装饰等)特点。
  (二)布帛画
  藏语谓之“唐卡”。州境内各寺院都保存数量可观的唐卡画,仅拉卜楞寺就藏有数万幅。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按质地和制作工艺一般分为3种,即绘制唐卡、刺绣(包括织锦、绀丝、贴花等)唐卡、印制唐卡。常见的绘制唐卡,是在布帛上绘制图画后,镶缀彩缎边框,再用绢帛托裱,两端加硬木轴杆,画面覆盖能自由启闭的薄绢并饰有两条与画幅等长的彩带。按其内容有5类:佛、菩萨、护法像、说法图、寺院、教义、宗教故事与神话等;反映历史人物;装饰性的唐卡画;实用性教材画;以欣赏性为主的唐卡画。其特点主要有:强调画面看得多、全、远、细;色彩绚丽鲜艳;用浓重底色衬托画面主题。唐卡的绘制步骤依次为:确定画面中心点、起画稿、勾墨线、着色、勾重彩复线、描金、书写文字说明和编号、装衬。
  (三)工艺装饰画
  此类绘画主要以其实用性见长。农村、城镇人家将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性图案、画面绘制在门、窗、檐、柱及室内的柜、桌、橱上。画面内容包括传统的山水花卉、禽鸟虫鱼、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绘画技法以工笔重彩为主,杂以中国水墨画的烘染、墨晕等技法。绘制者大多为民间画匠。
  二、剪纸
  流行在州境内的剪纸艺术以4种形式出现。一是完全作为窗花以装饰窗棂,供人欣赏。窗花图案大多流行在临潭、舟曲、卓尼等县的汉族地区和一些汉藏杂居区。这些地区多与汉族群众有较多的往来,彼此相互影响,吸收发展了各自剪纸艺术的优点,又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小巧、奇特、精致见长;二是为了描作、刺绣而剪的图案原型,俗称“花样子”。这种剪纸艺术与临、卓、舟一带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当地妇女喜穿绣花鞋,男女老少多穿有绣花溜跟的袜子以及绣花袜垫,使用两边绣花的长枕头等,舟曲、迭部一带藏族妇女穿戴绣花胸兜、肚兜等;三是作宗教信仰的“用物”,如用黄表纸、红纸剪的“龙达”(风马)、灶神、“长纤”(有十二节,形似旌穗)等;四是作巫术、迷信“用物”,纸人、纸马、纸元宝、纸屋、纸床等皆为剪纸。
  三、刺绣
  (一)刺绣
  州境内的民间刺绣艺术以临潭、卓尼一带的洮绣较为突出,舟曲、迭部一带的刺绣也独具特色。洮绣首先是在纸上画草图(俗称“画样子”),然后剪下“花样子”,将其贴在待绣物上即可开始刺绣。其针法有平针、参针、旋针、挑针、斜缠针、长短针、空实针、散花针等;绣法有错针绣、乱针绣、斜针绣、网地绣、锁针绣、割花绣、衬花绣、链条绣、打珠绣等;式样有刺花、盘花、镂花、拼花、剁花等。被装饰物除幼童的帽子、围嘴、肚兜、鞋面以及生活用品枕顶、针插、荷包之外,汉族多在缠腰、围裙、鞋尖、袜底、袜溜跟等处,藏族多在库都(马夹)、该拉(缎袍)、浑木(高要布靴)等处,回族则在坎肩、围裙、鞋面、耳套等处刺绣。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洮绣又用在被面、被套、炕围、沙发套、头巾、信插及壁挂等处发挥实用、装饰、美化、欣赏作用。洮绣以色彩斑烂、对比强烈、鲜艳绚丽、针法细密为主要特点。其图案多为传统纹样,如“莲生贵子”、“松鹤延年”、“狮子绣球”、“五福捧寿”、“喜鹊探梅”(汉族)、“佛像”、“吉祥八宝”、云纹万字、各色花卉(藏族)、线绣阿拉伯文字、“四时博古”(回族)等。
  卓尼第十代土司夫人仔摩•仁钦贝仲以刺绣《十六尊者》、《八大菩萨》、《二十一度母》、《达赖喇嘛本生传》等佛像、佛经而闻名全藏。西藏扎什伦布寺、碌曲郎木寺、拉萨色拉寺、迭部赛当寺等处至今仍珍藏其绣品。
  (二)堆绣 是用各色绸缎剪贴缝缀,以棉毛填充的较为独特的绣制艺术。堆绣的题材以佛像、鸟兽、山水、花草、虫鱼为主。以佛像为主体的堆绣,在布幔衬底充、垫毛、棉、布头,使其凸起,然后视需要而剪裁各色绸缎覆缀成形。堆绣品具有浮雕效果,立体感强。州内拉卜楞寺、禅定寺、郎木寺等寺院均有工艺精湛的堆绣精品或张挂或珍藏。
  四、雕塑
  州境内的民间雕塑艺术包括佛像雕塑、建筑雕塑、酥油彩塑、沙盘造形雕塑、面具裱塑、洮砚雕刻等。
  (一)佛像雕塑
  可分为雕刻佛像和泥塑、陶瓷佛像3类。雕刻类佛像有金、银、铜、象牙、珊瑚、水晶石、玉石、檀木、镏金等各种质地的。藏传佛教各寺院佛雕的艺术造型有传统佛陀型(以释迦牟尼静寂相为代表)、菩萨型(以文殊为代表,高髻束冠,大耳垂肩,表现为智慧之神)、佛母型(宽胸圆乳,细腰软腹,表现为慈善优美的女神)、明王型(竖发怒目张口,裸身虎裙、粗肢大肚,展足而立,表现为凶勇之神)、空行母型(裸身披发,怒目蹙眉,或展足或舞足而立,表现为暴烈之女神)、众金刚类(各有其象征、寓意的法相)等。各类铜制、泥塑、木雕的佛像一般都镀金并镶嵌珠宝、珊瑚、玛瑙等,使其光泽鲜艳,雅美华丽。
  (二)建筑雕塑
  多用于寺庙。其种类有镏金铜雕(如佛殿屋脊的吉祥兽、法轮等)、木雕(如梁、柱、斗拱、门楣等)、砖雕(墙面、墙头等处)、石雕(柱基石、石兽)等。民居则多用于柱、门楣、掮等处及室内装饰。
  (三)酥油彩塑
  俗称酥油花,源于西藏。酥油花彩塑的表现题材多为佛教或历史故事,还有花卉、鸟兽、果蔬等。酥油花以其质感色感俱佳,人物、鸟、兽、花草栩栩如生而著称,但制作颇为艰辛,俗语谓之“先入三伏,后进三九”,即调和颜料时,室内温度要高,酥油团柔软如泥,颜料才能揉匀。而至骨架成型时,室内温度须在摄氏零度以下,越冷彩塑则易于凝固成型。且每抓一坨酥油,还需蘸一下凉水,以助成形。制作一般在农历12月间。其传统作品有《文成公主进藏》等。州内拉卜楞寺、禅定寺等较大的寺院每年正月十五日都要举办酥油花展示活动。
  (四)沙盘造型堆塑
  其主要造型是“吉考尔”(坛城),一般是藏传佛教寺院密宗续部学院僧人特有的传统造型艺术,有“密集本尊”、“胜乐本尊”、“普明大日如来”等坛城。各种坛城形状相似,但色图各异。外城为圆形,城外层为火焰,火焰之外为人类、各种动植物等,火焰之内为金刚杵链。内城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坛城中央为楼阁殿堂,层层叠叠。最高殿堂内居金刚传承法师。沙盘坛城以细沫白土制地坪,用染色的沙堆塑。
  (五)面具裱塑
  此种民间艺术主要存在于寺院。面具是僧人表演法舞时各种护法、金刚以及藏戏人物的面像造型(类似内地戏剧脸谱)。制作时先用泥土雕塑模型,再用绸缎裱糊,待其晾干后再进行绘画涂色、上彩贴金等工序。制作精细的裱塑面具历百年而色彩不退、不剥不裂。其制作者多为僧人。
  (六)洮砚雕刻
  洮砚是久负盛名的砚种,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及其附近地区。洮砚的雕刻已有上千年历史,民间的砚雕技艺已自成体系。它借鉴并综合石雕、木雕、牙雕、玉雕的各种技法,创出了自己圆透、高浮、浅浮雕等综合统一的一整套雕刻技艺,在构图、刀法、款式诸方面自成一家。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